語文閱讀增值評價的目標構架的分析和策略創新
佚名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在“課程目標與內容”中指出:“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語文閱讀增值評價中同樣包含著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三者的關系不是平面的,而是從一個原點(被培養人的基礎)出發,向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三個維度發展,構成一個立體的三維結構關系,如右圖。
其中,“閱讀知識與能力”是閱讀素養體系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個維度。沒有“閱讀知識與能力”這一根本維度,語文閱讀就失去了自己的學科特征。閱讀能力的培養以閱讀知識獲得為載體,閱讀能力是在閱讀過程中,在對閱讀知識的具體運用中形成的。基于語文學科的特點,其閱讀知識積累與能力的形成又體現在文本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
一、閱讀的知識與能力目標
1.閱讀知識與能力目標構架
《課標》雖然大大淡化了對語文知識系統傳授的要求,具體表現在語文閱讀知識不再以專門章節列出,而以附錄的形式列在書后。然而,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識為基礎的,譬如,語文學科中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要依靠適當的知識來建構。
閱讀理論表明,閱讀是由讀者、文本、閱讀過程三大要素構成的,并且具有反應—學習—思考特征的認知過程。閱讀理解有三個依次相關的問題:讀者原有的知識,讀者的推斷能力,閱讀的構造過程。閱讀的知識儲備是閱讀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閱讀評價目標的確定必須重視知識這一要素?!墩n標》重視知識在閱讀素養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不再以陳述性知識的背記為核心,而是重視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
閱讀能力的養成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閱讀能力評價目標包括認知能力、記憶能力、理解能力、閱讀速度能力、言語信息的思維加工能力、閱讀中聯想與想象能力、對閱讀行為的注意以及情感投入與調控能力等。
語文閱讀知識與能力目標的構架要重視知識與能力兩大區域的共同發展及相互促進。
2.閱讀知識與能力的增值評價方法
(1)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互補
增值評價的核心是關注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語文閱讀增值評價,要收集學生閱讀發展過程中的各種信息,根據學生具體的閱讀情況,判斷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采用單純的靜態評價的方法,總是把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排在靠前的位置,這種終結性結果的評價讓基礎差的學生易遭受學業挫折。動態評價重視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著重學生閱讀素質的發展與提高,而不是簡單地分等排序,這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同時可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各自最大的發展。如布置閱讀任務時,可以按照閱讀內容的難易程度分為A、B類(或A、B選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如果學生對某次閱讀成績覺得不滿意,教師可鼓勵學生提出申請,允許他們進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測驗,直到達標或取得滿意的成績為止。通過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互補,每位學生都能看到自己閱讀的進步,有閱讀成就感。
(2)定量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
增值評價應采用定量與質性相結合的方式,定量評價可采用等級制,質性評價可采用語言描述,兩者相輔相成。評價量表作為一種量化評價工具,使用簡便是它突出的特點。比如,在每份量表評價中,為了體現閱讀的發展,可分為前期和后期兩個階段。評價的程序如下:首先,由學生自我反思進行自評;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互評,小組互評前,被評價者陳述閱讀的得失并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小組成員可以指出被評價者的優缺點并給予改進的建議,同時,學生對小組評價結果也有申辯的權利;最后,教師給予評價。
(3)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并重
閱讀過程是發展的過程,所以,對閱讀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其結果,更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使評價與教學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形成性評價的作用。增值評價理念要求淡化分數概念,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閱讀表現,收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變化情況,這是閱讀增值評價過程性的具體體現。教師可以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學生的閱讀表現進行描述和判斷,并將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如今的實際情況進行比照,進而給予學生反饋,提出改進建議,而不只是簡單地給學生下一個結論。
二、閱讀的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過程與方法目標構架
閱讀的過程就是內在或外在的閱讀方法及其動作過程。讀者先進入文本、認識文本,然后理解文本內容,并就文本的內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評價?,F代閱讀理論認為,任何一種閱讀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時間發展過程中展開的。在這個過程中讀者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是閱讀實踐活動不可或缺的。
《課標》提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它注意到文本與讀者的關系,關注了學生閱讀的過程,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突出了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2.閱讀過程與方法的增值評價方法
具體評價學生的閱讀過程與方法可采用如下策略。
一是引導學生做讀書卡片(見表1)。借助讀書卡片,我們可以對學生的信息、精彩語句的摘抄、語言的品味及個人感受進行評價。首先,我們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堅持做讀書卡片;然后,分階段評價,以小組為單位,讓所有的學生都展示讀書卡片,同學間互相交換看一看、評一評。此舉有助于同學之間督促檢查填寫讀書卡片的情況,互相借鑒與學習各自的優點,促進共同發展。 二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批注。對閱讀批注的評價,要用發展的眼光。首先,教師檢查學生們是否在閱讀時做批注;然后,檢查學生的批注是否準確恰當,鼓勵他們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最后,要幫助批注不甚理想的學生,鼓勵他們回頭讀兩遍批注,分別用紅筆和黑筆作出第二次和第三次閱讀的批注,并請學生們互相交流,看前后閱讀批注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進步。
三是引導學生做閱讀筆記。教師可分別從“理解內容、品析語言、概括要點、抒寫感受”四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給學生一個清晰的閱讀步驟和方法。每周,班上做一次讀書筆記展評,評價內容與標準主要有:內容豐富、設計精美、筆記方法多樣(讀后感、摘錄好詞佳句、仿寫文章、查閱相關資料),等等。評選時,小組內先進行展評,之后推選代表參加班級讀書筆記展評,最后,評出最優筆記,并在學習園地張貼展覽。
三、閱讀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閱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構架
從情感角度來看,《課標》強調既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動機,又要強化學生閱讀時的內心體驗以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因為閱讀特別是文學文本的閱讀一直伴有強烈的情感活動。閱讀時的情感強度往往伴隨著閱讀認知而產生,其培養過程主要遵循閱讀認知自身的規律以及文本內容的特點來進行。
從態度角度來看,《課標》強調要培養、提高學生在閱讀時的正確態度,并從中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寬容的人生態度。因為閱讀作為一種信息交流活動,作者傾注在文本中的價值觀、世界觀必然對讀者產生或強或弱、或持久或短暫的影響。這種影響對涉世未深、身心正在發育的初中學生來講,其強度、廣度無疑是巨大的。所以,《課標》明確提出:“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是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尤其重要”。
從價值觀角度來看,《課標》規定的閱讀價值觀,既強調個人價值也強調社會價值,既強調人類價值也強調自然價值。語文閱讀教學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運行中實際上突顯著這些主題,潛移默化地實現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墩n標》關于這個方面的規定,無疑是要凸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強調三個目標維度的統一性。
2.閱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增值評價方法
(1)評價量表的設計
很多人認為,閱讀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好評價,不能設計量化指標。殊不知,增值評價里的質性評價,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育目標分類說認為,情感領域包括興趣、態度、欣賞、價值觀和適應等內容,本文借鑒這一理論,并參考語文課程目標將情感分為“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將閱讀增值評價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評價內容界定為:閱讀興趣、閱讀態度和閱讀意愿三個層面。閱讀興趣主要評價學生對于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的喜歡程度,重點討論對閱讀內容的喜歡程度;閱讀態度主要評價學生選擇閱讀內容和方法的傾向性程度,同時還包含一貫的閱讀行為、閱讀習慣等;閱讀意愿主要評價學生對作品的價值認同和情感體驗等(詳見下頁表2)。
(2)評價方法的選擇
既然閱讀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可以評價,那么,用什么方法評價呢?結合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狀況以及新課改實施的現實需求,本研究認為,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如下幾種方法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觀察法。盡管一個人的外在行為表現與內在心理特征并不是完全對應的,但經過長期細致的觀察,教師還是可以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較為準確和清晰的認識。但要想獲得客觀、豐富的有關學生情意發展狀況的評價信息,教師就要帶著比較明確的評價目的,甚至要有具體的觀察計劃和觀察指標,并且認真做好觀察記錄。觀察記錄的具體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平時記錄和階段記錄是比較方便的記錄方法,觀察時還要注意比較,關注學生閱讀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進行過程性評價。
訪談法。師生之間的溝通和訪談是評價學生各種情意表現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從與學生進行的個別訪談、集體座談、公開討論、偶爾的閑談中,了解他們閱讀的態度、興趣或價值觀等。這些方法讓教師可以觀察到學生的姿勢、表情、聲調,還可以通過追問,了解學生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所以能更準確、深入地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評價時,教師為了得到學生的信任,要保持溫暖、積極傾聽的態度,要在訪談前準備大量清晰、簡要的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問卷法。問卷法是教師開展行動研究的一種常用方法,也可以用于閱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首先,教師要粗略地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編制閱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問卷,同時要明確自己所要評價的具體變量是什么,以及這一變量的內部結構和外在表現是怎樣的。其次,教師對問卷要進行預測試,可以根據預測情況調整問卷內容。最后,教師要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整合,為閱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服務。
學生閱讀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長期熏陶感染形成的具有穩定性的內在心理素質。因此,一堂課或一篇文章的教學很難使學生立即形成某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閱讀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要求語文教師用增值評價的觀點,不斷設計一些評價方案來正確引導、評價學生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