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非智力因素 促進初中英語教學
袁冬林
英語教學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生的智力因素,還取決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動機、意志、情感、興趣、習慣和性格等,其正面作用和負面作用,往往決定一個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敗。就大多數學生而言,智力差異并不大,而學習效果卻大相徑庭,其重要原因就是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從優秀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清楚地看出,非智力因素的正面作用在他們身上充分地展示出來。反觀那些后進生,其非智力因素的負面作用也十分明顯,具體表現在:一是缺乏明確的英語動機;二是缺乏持久的學習興趣;三是缺乏堅強的意志和智力等。因此,能否注意到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將直接影響英語教學質量。
一、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直接決定了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以及學習效果。要使學生有效地學習,首先必須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要求和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復雜多樣的,需要、興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成為學習英語的動機。
在現階段,學習動機的激發,依靠空洞的說教,學生難以信服。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借助多種手段,不失時機地、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教育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已成為世界性的語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無不是以英語為主要語言,只有掌握了英語,人們才能更快、更多地利用網絡接觸并跟追當代世界最前沿、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從而讓他們真正了解到英語已逐漸成為我們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橋梁。
在具體方法上,為了讓學生心悅誠服,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向學生進行講解和演示。如帶領學生走進Internet,學生將會更能體會到英語的重要性,通過現代科技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讓他們產生學習英語的強烈愿望,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注重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能引起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是讓其使感到學有所得,切身體會成功的愉悅。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就必須消除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障礙,激發和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時,學習熱情比較高,學習成績也比較好,但時隔不久,由于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語言模仿力以及讀聽接受力、讀寫表達力等各不相同,為數不少的同學漸漸感到學英語困難,喪失信心,甚至棄而不學。因此,英語教學應遵循語言教學規律,結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特點,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尤其要利用各種直觀手段,創造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利用表演、競賽、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情景教學方式,控制教材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習興趣。
三、注重培養和利用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
情感是人們內心感情和態度的表露。情感在語言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要創造利用積極有利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古人云:“人情者,禮儀之田也”。情感是人際關系的調節器。教師對學生真誠的關愛、理解不僅能增進師生之間的理解,縮短師生心理上的距離,還能產生共鳴——學習英語的愿望和熱情。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信任時,必然會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對教師的熱愛和信賴感,使他們樂于接近教師,當然也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誨,努力學習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對于差生,教師應該用愛去感染他們,使他們時時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從而喚起他學習英語的熱情,調動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要注意學生情感方面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初中生正處于性格形成和趨于穩定階段,不同的學生在情感方面的表現需求不盡相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注意因材施教。如對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對其仔細觀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熱情鼓勵他們多說英語。在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時候,應把握時機,多給他們獲得成功表現的機會,并給予更多的表揚,幫助他們克服自卑。而對外向型學生,則要給他們充分自我表現機會,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對他們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他們的缺點可以公開批評。在教學中善于培養和利用個性中積極的情感因素,如學習的英語的興趣、信心,使用英語時不怕犯錯等。這將會給我們的英語教學帶來無窮的力量,利用好它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成績的重要保證,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前提之一。教師要盡量關心、愛護學生,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學好英語創造成功的條件。學生由于受到老師的信任、愛護和尊重,從內心產生對老師的好感、敬愛和信賴。這種積極的情感將大大激發可他們努力學習的動機,從而樂于為他們所喜歡的英語老師而努力學習,即“愛屋及烏”。教師能以自身的修養,良好的英語素質,如語音純正、聲音洪量清晰,態度和藹可親,言談幽默風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敢于開口,樂于開口思維活躍,成功地進行大量的課堂實踐活動,在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中,讓學生發揮自己想象力的同時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及創造能力。
四、注重開展“成功教育”,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成功是每個學習者所追求的學習目標。英語教學的成功不僅僅是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功,而是學生英語素質的全面的提高。目前有許多學生由于基礎差,考試成績又不好,再加上老師經常指責,使他們喪失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反復的失敗更使他們不愿學英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運用所學知識與別人交流,并養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在動力,并使他們樂于學習,幫助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讓成功為他們帶來愉悅,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和積極性。有人可能會說英語教學不像其它學科那樣,有那么多的成功機會提供給學生,其實成功處處都在。學生對每個單詞,每句話,翻譯對的每個句子,回答對的每問題,都可能成為成功的依次表現。因此,我們不但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成功,還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成功,要轉變觀念,變埋怨、責備學生為鼓勵和寬容;變教師對學生的外壓式強制教育為內壓式的自我教育;變片面追求分數的應試教育爭取多方面的素質教育。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教學目標多層次并引入競爭機制,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師生間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使學生有一個心情舒暢的學習環境,并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我國中學生在一個受母語護衛的環境里學習英語,他們常常覺得用不太熟悉的英語很難為情的,他們缺乏自信。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是初級階段要給學生創造輕松安全的學習環境,使大部分學生能夠大膽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而無須顧慮犯錯。同時,教師在授課時,要與學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師生關系,語氣要輕松、儀態要自然、語言要生動有趣,以此消除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緊張困惑的情緒,學生在愉快和有趣的學習氣氛中學習英語,有助于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其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自信心。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發明家愛迪生說過:“偉大人物明顯的標志,就是他堅強的意志”學習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學習英語則更不容易。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心理素質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以身作則,要以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質去感染、引導學生。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培養和鍛煉他們的自覺性和自控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機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道德、信念、意志品質等內在因素教育,培養他們學好英語的信心和勇氣。激勵原則要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磨練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聽錄音、記單詞、寫日記、限時限速閱讀,以培養學生的堅持性。在語言交際中,經受嘗試失敗的挫折考驗,發展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心理優勢的形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環節。良好的英語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學習就會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引導學生養成規范的習慣、勤于課外閱讀的習慣、勤開口勤問的習慣、勤于動腦思考的習慣、勤于動筆的習慣、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分配預復習時間,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學會用比較、推斷、歸納、綜合等方法來辨析詞組、理解句篇,形成語感能力,提高外語素質。
總之,一個成功的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讓其正面作用無限放大,讓其負面作用盡量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