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對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
張玉潔
論文關鍵詞:倡導鼓勵引導拓展
論文摘要:本文從四個方面闡述了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一是變革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學習;二是創設合作氛圍,鼓勵合作學習;三是激發學習興趣,引導探究學習;四是開展活動教學,拓展學習空間。
一、變革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發展自身主體性的過程。其基本特點是:能動性、獨立性和異步性。自主學習的作用是:①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和思維發展,尤其能促進學生良好思維的形成;②能讓學生潛在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③能激活、誘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捉進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心態的形成。
語文教學中教師重在引導點撥,讓學生自主探討、接收,廢除注入式。閱讀教學中,字、詞叫學生自己查字典、詞典;精彩片段、人物形象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去感悟。如學習(蘇州園林》,首先叫學生每人用一句話形容祖國的名勝古跡,要求不要說別人說過了的。課堂上,學生積極發言。這樣加大了信息量,擴大了知識覆蓋面,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想象,發展了想象力;又使學生懂得祖國大地上無處不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深厚文明,從而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二、創設合作氛圍.鼓勵合作學習
語文教學強調合作,同學與同學、老師與同學的合作。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這是良性競爭、公平競爭。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能單從教師的教出發,將教師的觀點強加給學生,教師不同于演員,說古書的,不能代替學生學。教學中,要達到師生教學相長的目的,情感要交流,思想要溝通,配合要默契。特別是合作學習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合作學習能夠在推動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水平,解決復雜問題和促進學困生的學習能力等方面產生好的效果。第二,節奏明晰,有起有伏,環環相加,學生樂于合作。要善于調動教材內容,把握快慢強弱、詳略輕重,做到主次分明。要善于拎出課文的重點。內容太多時,要舍得割愛。第三,注意聯系當前實際,對學生熏陶感染,凈化他們的心靈,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積極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增進同學之間的認識與理解。教材中的選文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要注意時代氣息。教材除了作范文外還有認識價值,認識古代、外國的情況;還有教育價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人要“明禮誠信”,對學生很有教育意義,會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三、激發學習興趣,引導探究學習
如何讓學生積極去探究?首要的問題是“激趣”。興趣非常重要,有了興趣,才會積極思維,變被動“接收”為主動“摘取” 使學生主動進行思索、聯想。用已掌握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去指導實踐。這樣就提高了基本技能,知識就能轉化為能力。
學生心理特點的共性是好奇好勝,求知欲強,教師要善于引導,要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有吸弓!力,直觀演示,可節省時間。如上《核舟記》,可先出示一個桃核;指導作文如何構思,可掛出一幅名畫作,由畫的構思講到作文的構思,直觀、新穎、有趣。也可用懸念吸引學生,獸迅最喜歡《孔乙己》,為什么,為什么這個悲劇不能催人淚下?
其次,要“激疑”。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都得動腦筋,靠思維。思維是學習的基本功。越是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越有問題可提。老師要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教給學生點石成金的方法,而不是給學生很多金。就是說要啟發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學習一篇課文之前,叫學生三看(看課文,看提示、注釋,看思考練習),二查(查字典、詞典,查與本文有關的資料),一問(問本文主要講什么)。要設置疑問,如孔乙己姓甚名誰?從而讓學生領悟連姓名都沒有的人在社會上是無足輕重的,命運是悲慘的。要引導學生辨疑、析疑,啟發學生挖庫存,溫故而知新,擴大知識面。
四、開展活動教學,拓展學習空間
1.聯系生活。語文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不斷激活生活體驗的過程,同時生活體驗也能照亮語文的學習。也可以說,語文學習是不斷地內視、發現、理解已有的生活體驗及其意義,而已有的生活體驗也在不斷地解讀語文。生活體驗愈豐富,愈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進入語文并掌握語文。由此可見,語文學習與生活體驗相聯相觸,就能獲得雙倍的意義。
2.開展活動。學語文是為了用語文,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能力的構建,而能力的構建主要通過活動來實現?;顒硬粌H具有建構能力的功能,還蒯芍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熔為一爐,冶煉出綜合素質的“合金”。如學過《春》,可要求學生去戶外仔細觀察夏雨的特征,并用一段話形象地描寫出來,再與朱自清所描繪的“春雨圖”進行比較,說說二者的同異。這樣的學習活動能使多種思維能力并舉,同時能收到情感陶冶之效。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改,最根本的一條是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動腦、動口、動手,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