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
詹慧 林花蘭 楊楠
【關鍵詞】 老年人;高血壓;健康教育
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病及心腎功能衰竭,引起致殘、致死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1],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使血壓得到控制,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其中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在預防和促進康復方面的效果眾所周知,現將幾點體會概述如下。
1 教育的方式
1.1 口頭宣教 這種方式適用于不同層次的農民群眾,對于文化層交較高的人可以適當地使用簡單的醫學術語,對文化層次較低的人易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交流,遇到理解能力差或年老的人,則可反復復述。
1.2 書面教育 這種方式使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農民群眾,在進行口頭宣教的同時還可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或健康手冊。
1.3 電化教育 將相關知識制作成錄影帶或碟片,發放到各個鄉村等。
2 健康教育內容
2.1 健康宣教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高血壓的標準,結合患者的一般情況講解高血壓患者的相關知識、早期治療、急救知識,發病原因等,教會患者自我測量血壓。
2.2 用藥指導 (1)用藥劑量上要從小量開始,根據血壓對藥物的反應逐漸增加劑量,避免血壓大幅度波動,否則容易引起重要的臟器供血,發生眩暈和誘發胸悶或心絞痛[2]。另外,由于老年人的多病性,常常多藥并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2)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告誡患者,應堅持長期服藥,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后,遵醫囑逐漸減至維持量。切忌突然停藥或自行停藥,以免發生停藥綜合征導致血壓反跳,心悸、頭痛等。有些藥物可能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故應向患者解釋清楚,坐位或臥位起立時動作應盡量緩慢,以免發生意外。
3 合理飲食
飲食是高血壓的一個可以糾正的主要危險因素,是臨床治療以最基本步驟,是藥物發揮有意作用的基礎。高血壓的飲食健康教育:宜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優質蛋白為宜。平時以清淡素食為主,少吃動物肥肉,內臟等。可選用魚類、瘦豬肉、新鮮水果和蔬菜,以增加纖維素和維生素C的攝入量,應具體做到以下幾點:(1)控制鈉鹽攝入量,每日<6 g,不吃或少吃咸菜及腌制品,少吃含鉀鹽多的食物:如臘肉、咸菜等,在減少鈉鹽的同時適當地補充鉀鹽,鈉少鉀多的食物:如水果、肉類等。(2)控制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禁忌油炸食物、豬油及含脂肪多的點心,少食或不食動物內臟。(3)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水果、蔬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鉀、鎂,里面的纖維素不但能減少膽固醇的攝入,且能防治便秘。(4)控制肥胖,控制每日的飲食總量,維持熱量平衡、保持適當體重。(5)戒煙戒酒:煙內的尼古丁可迅速增加動脈血壓,吸煙還會降低某些降壓藥物的效果:酒精不僅不含營養,相反還增加額外熱量,使體重增加,導致血壓升高,因此提倡患者戒煙酒。(6)飲食上應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晚餐要少而精,清淡易消化。
4 休息與運動指導
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作息,睡前避免飲濃茶、咖啡等興奮飲料,避免看刺激性電影或書籍等。
適當減輕體重、降低血壓、制定適當的運動方式,活動鍛煉最佳時機在下午,活動以慢跑、氣功、太極拳等為宜,運動量從小開始,慢慢增加,告知患者每次活動的自測心率,常用的運動強度指標為運動時最大心率達到170-年齡(如70歲心率為100次/min)運動頻率應每周3~5次,每次持續30~60 min。目前減輕體重主要有飲食、運動、藥物三種方法,多采用的方法是控制飲食和體育鍛煉。運動項目可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運動。
5 心理指導
高血壓屬心因疾病,過度憂郁、煩躁、恐懼都會引起血壓升高。指導老年高血壓患者保持樂觀情緒,要淡泊名利,寬容待人,避免情緒激動或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沉著、冷靜,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放松,向朋友、親人傾訴,與他們交談與維持血壓的穩定。指導老年人多參加社會活動,娛樂活動等,保持密切的社會關系。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終身疾病,需要長期或終身治療,能否得到患者積極配合是康復治療成敗的關鍵。患者積極參與一切康復活動,遵醫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這對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率和控制率,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質量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