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職院校圖書館期刊館員的繼續教育
林小華
論文摘要:我國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期刊館員隊伍具有學歷層次偏低、業務能力不強的特點。從期刊工作的重要性出發,高職院校圖書館需要構建館員繼續教育體系,使期刊館員根據單位和個人繼續教育的需要,圍繞一定的教育內容,通過多種形式,接受期刊專業知識、技能和管理服務知識的教育,提升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水平,主動適應現代圖書館的期刊管理。
論文關鍵詞:期刊館員;繼續教育;圖書館;高職院校
一、期刊館員隊伍的現狀
(一)學歷層次偏低
在升格之前,其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層次普遍較低,對圖書館的服務要求不高,對期刊的服務僅限于借閱。部分期刊服務工作無須接受過高層次教育的館員承擔,一些館的期刊工作則由圖書借還人員監管。在低要求的工作背景下,高學歷人員很少從事期刊工作,期刊館員隊伍學歷層次低是必然現象。在這類院校圖書館,多數期刊館員的學歷是專科及專科以下,其中一部分人的專科或以上學歷還是通過非全日制教育取得的,還有的員工是臨時工。
(二)業務能力不強
期刊資源的建設、管理、開發利用和服務,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專業特性,期刊館員應掌握圖書館學的知識和技能。然而,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隊伍中圖書館學或相近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太少,以致整個圖書館隊伍業務能力不強。隨著高職院校學科專業建設的加強,師生對期刊文獻的信息需求增強,而期刊館員長期從事低層次服務,缺乏網絡環境下應有的知識和技能,難以開展高層次服務。面對這樣的現狀,高職院校圖書館應采取措施,加大對期刊館員的繼續教育。
二、繼續教育的舉措
(一)構建圖書館繼續教育體系
高校圖書館員繼續教育是指根據高校圖書館工作及在職圖書館員自身發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圖書館員所實施的促進其職業素質提高的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員繼續教育體系,是推進圖書館員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館員學歷層次與專業素質的現實需要,是統籌館員隊伍建設的客觀要求。健全的繼續教育體系是統籌圖書館員職業培養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條件,有利于加強對館員生涯發展的指導,變無序發展為有序培養,促進整體隊伍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1.注重館員的學歷教育。從我國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看,館員的學歷層次目前主要集中在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等三個層次。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也使高職院校的圖書館面臨挑戰,圖書館需要重視館員學歷教育,提高館員的專業化水平。在職館員后學歷的提高可考慮多學科化,不能僅限于原專業背景或圖書情報專業,需要做到學歷和學科專業統籌兼顧。
2.強化館員的職業生涯培訓。多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大多重視對館員上崗前的培訓,對其任職后的培養卻很不夠。隨著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在對高職院校的評估中,圖書館的建設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視,館員的培訓也應受到應有的重視。各省的高職高專圖書館專業委員會和各館自身應積極探索制訂館員培訓計劃,并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重實效的培訓格局,培訓應分層遞進,崗前培訓、日常培訓、專題培訓、職業化培訓等四種類型要橫向貫通,使大部分圖書館員經過培訓能夠取得相關的資質證書。
3.規范館員的社會培訓。構建高校圖書館員繼續教育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圖書館系統、高職院校自身與全社會共同參與,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構建專業培養、系統培訓、在職進修與社會化培訓四位一體、相互補充的館員繼續教育體系。社會培訓應注重科學規劃培訓內容,對于期刊工作開展針對性的專業培訓,并保證培訓的質量和培訓技能的可操作性。
(二)完善繼續教育的內容
1.期刊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1)期刊館員主動學習和接受期刊專業管理知識教育。“期刊”是一個泛指性很強、內涵和外延極為豐富的研究對象,僅靠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力量是很難全面覆蓋的。隨著期刊載體的變化,期刊出版發行和讀者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多樣化,期刊館員需要通過系統的學習,了解和掌握國內外期刊編輯、出版、發行、營銷、館藏、利用與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從期刊館藏來說,他們還必須具備期刊采購、保存裝訂、分類編目、借閱流通、利用和影響評價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才能使期刊管理適應于高職院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要求。(2)學習和掌握期刊開發利用的技能。要根據印刷型期刊的特性,學習和借鑒國內外期刊二次、三次開發利用的管理經驗。比如,為了讓讀者能及時獲取本單位所訂購的紙質期刊信息,工作人員就需要通過二次開發,把本單位訂購的期刊目錄以印本或網頁形式向讀者展示,或建立學術期刊導航,對電子或網絡期刊進行鏈接,便于讀者直接登陸學術期刊網站。要主動了解和熟悉網上期刊、各類期刊數據庫的檢索技巧。比如在初級檢索、高級檢索和專業檢索路徑中,根據檢索要求,學會檢索詞語的選擇及其有效匹配。(3)學習并熟悉不同學術期刊評價系統的內涵,指導用戶合理利用期刊。學術期刊在高校和科研機構是評價教學科研人員學術成果的重要依據,高職院校對此也相當重視。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期刊館員應該全面熟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CSSCI、RCCSE、SCI、SSCI、EI等國內外評價體系,向讀者推薦那些發表基金論文數量相對較多、被讀者利用次數較高、網絡用戶點擊較多、二次文獻轉載篇數較多或被國外重要數據庫收錄較多的那些期刊,使教師能了解其所在學科領域內利用價值高的學術刊物。 2.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從圖書館館藏開放程度來說,期刊是館藏開架服務中最先實行全開架管理的文獻資源,體現了“圖書館一切為了讀者”的服務理念。然而,由于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期刊工作方法單一,因循守舊,服務被動,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思想認識上,期刊館員對新時期的期刊工作性質認識不足,認為期刊工作技術含量低,不重視其深層次開發利用;在讀者服務上,對讀者缺乏調查研究,對讀者信息需求、閱讀心理、閱讀規律知之甚少;在工作態度上,缺乏奉獻精神,服務意識淡薄,對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缺乏耐心和責任心,工作積極性不高;在工作效果上,由于期刊驗收、上架、下架整理等工作的機械性,導致一些人員沒有主動性,甚至失去興趣,影響了期刊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進而造成圖書館期刊閱讀環境惡化,學術氛圍不濃,期刊利用率低。
在圖書館開展服務創新的時代,期刊館員在為讀者服務過程中,除了使用基本的文明用語和恰當的肢體語言,還要具備不厭其煩、主動和謙虛的職業道德精神,對待師生要耐心誠懇,服務熱情周到,說話和氣禮貌。通過高素質、高質量的服務,來提高期刊利用率。
(三)采取靈活的繼續教育形式
目前,我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已在積極推行終身教育政策,終身教育包括全部正規的、非正規的及不正規的學習課程。期刊館員應結合館情和個人情況,在集體安排和個人主動學習的情況下,以多種形式接受再教育。
1.堅持工作中學習。我國高校圖書館無論在硬件還是在軟件上都有令人信服的優勢,館員在信息產品和加工信息服務中,扮演著信息教師、信息媒介和信息導游的角色,為各類受教育者提供豐富的資源和信息。高職院校直接為社會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圖書館的每位員工都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何況從古到今,中國人一直在倡導“活到老,學到老”的教育觀點。因此,筆者認為,在工作中堅持學習、不斷學習,是繼續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的社會,期刊館員更應在工作中學習專業技能,學習期刊管理服務知識、數字化期刊綜合應用知識、外語知識等。
2.參與學術交流。學術交流是科學研究工作的組成部分,是科研人員向同行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評論和承認的團體活動,是人類知識生產力的一種生產方式。學術交流的激勵(激活、激發)、啟迪作用有奮起、振作的深刻內涵,有產生新思想、新觀點、新精神之意。它的最終落腳點在新學術思想上、在學術創新上、在管理理論上。這使圖書館人員能在短期內接受新思想,收到更好的繼續教育效果。圖書館行業的許多學術研討會常常是在比較先進或有地方特色的圖書館舉辦,與會者能實地考察,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引發思路,改進工作。所以,期刊館員應積極參加圖書館行業舉辦的各種學術會議,尤其是教育部或本省高校圖工委舉辦的期刊研究工作年會以及全國或地方的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學術研討會。通過學術交流,了解高校圖書館期刊館藏的發展、整合、利用與績效評估動態,從而開展印本期刊與電子期刊館藏建設、期刊的組織與整合、期刊的開發與服務、期刊館藏的績效分析與評估等工作。
3.參加學歷或非學歷教育。高職院校圖書館要根據本館人員的年齡階段、知識結構、今后發展的方向,鼓勵并支持期刊館員參加在職學歷教育或者非學歷教育,參加成人電大、函授教育、遠程教育、自學和在職碩士研究生學位教育,參加短期的培訓班、研修班。也可以通過館員互訪的形式,互換期刊館員,加強校際或館際的合作交流,學習他人的信息服務技能和技巧以及期刊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