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校開展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的探討
佚名
2.4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論壇 網絡是一個自由、平等和開放的交流平臺,上網是現代年輕人新的生活和交流方式。我校的校園網覆蓋學生宿舍區和教學區,學校從事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的部門可以在校園網上設立學生就業與創業論壇,學生在網上對就業與創業進行信息交流、評論和探討。由學生自己說自己的想法和故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心理;由學校相關部門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引導,提供一些就業與創業的相關知識和信息,比如:創業思路的啟發和創業項目的來源、創業團隊的組建和組織、融資的方法和渠道、目前創業的外部環境、邁向成功的關鍵因素等等話題。 2.5設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基金會 我校學生聯合會設有學習科技部,學校每年提供一定的經費用于資助學生進行一些科研和調查活動。因此,學校可以依托學生聯合會的學習科技部,注入一定的資金作為學生就業與創業基金,校團委和學生聯合會可以指導學生在經過深入調查的前提下,對某一行業或某一項商業或事業活動進行策劃,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模擬運作,并定期舉行評比,對優勝者除進行獎勵外,學校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孵化,幫助學生創業。對于運作不佳者,可以學習企業的倒閉運作方式矛以停辦。 3關于開展就業與創業教育的條件保障 3.1思想保障 必須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各項招生、就業制度的建立、健全,畢業生的就業與創業情況將決定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這要求我們在做好招生工作的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教育工作,針對大學生在就業與創業的選擇、適應和發展方面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全程性的、系統的幫助和引導,向他們介紹就業與創業的基本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創業精神,養成健康的就業和創業心理,提前做好就業和創業的心理、知識、技能準備。 3.2人力保障 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不是短時間能夠培養得起來的,更不是找一個就業單位就能解決的簡單問題,因此,有必要設置專門的機構,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方案及途徑等進行研究,為我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指導。可將學生工作處的“畢業生分配辦公室”重新設置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增加編制2~3人,并重新制訂其工作職責。將其工作職責修訂為:負責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日常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本專科畢業生資格審查、畢業生就業指導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就業與創業服務、就業與創業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布,就業與創業狀況調查及數據統計、就業與創業信息報表的編審等工作,負責全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課程的教學。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優化課程內容,探索有效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學方法,防止對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指導局限于擇業技巧的傳授和就業政策的宣講上。 3.3物質保障 不論是學生的社團活動,還是學校有計劃展開的就業嘗試與創業活動,或是對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指導都必須有相當的經費開支。鑒于我國及我校的就業與創業教育都剛剛起步,相當多的基礎工作要從頭做起,這些都需要有物質保障,因此學校應加大這方面的投入,以人為本,努力創造一個使學生能好好學習,也能順利就業和成功創業的校園環境。 3.4制度保障 制定切合我校實際的,可操作的和可持續發展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管理制度,并以此為依據,逐步推進我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工作的展開,保障我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工作的穩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