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改進策略

劉旭剛 徐杏元

[摘 要] 高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本文綜述了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針對性地提出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主要包括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全面心理咨詢和針對性的專題教育相結合,建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最后,論述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機制

Abstract: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 in technical colleges and institutes brings an austere challenge to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bove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such as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campus; enhancing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nnecting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with inpidual one, setting up a platform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leading the studentshaving self-education. At las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afeguard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student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afeguard system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出通知,今后在高等教育中,高職生應占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隨著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調整,高等職業教育正迅速突起。近幾年,高職畢業生人數占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在不斷增加,從前幾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達到258萬人[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職生已經接近高校學生的半壁江山。當前,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重視,但由于高職教育的特殊性,許多高職院校面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甚感棘手,感到課難上,事難管,而且在觀念和行為上存在誤區。例如,高職學生的求學動機、學風養成、角色認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負等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學校,學校也因此進行了大量的轉化工作,有的針對性地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的還配設了心理咨詢教師,開展心理咨詢指導,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正確認識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深入思考相應的對策對于做好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高職院校的心理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側面反映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目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從總體上來說不容樂觀,其主要問題是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夠,落實不力。 (一)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隱患 高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比較高。一些調查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在一所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里,兩年內就有十幾個學生因嚴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學或退學;一項以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礙[2]。而對于高職學生這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來說,問題更突出。徐炳謙等對河北某高職院校的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有29.3%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9.7%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礙[3]。 高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張敏、蔣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編問卷,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二年級的362 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人際關系不協調、焦慮、抑郁是困擾高職護生的主要心理問題[4]。陳啟山、溫忠麟使用SCL-90對廣東某高職院校187名畢業生進行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5]:高職大學畢業生有輕度不良健康問題的占21.9%,主要表現為強迫(45.5%)、人際敏感(41.7%)、偏執(33.6%)、敵對(29.9%),較低的為恐怖(15%)、軀體化(10.7%)。有輕度不良健康問題的學生檢出率較高,最高高達45.5%。近期,邱開金使用隨機抽樣法對浙江某職業技術學院的797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6],結果發現,高職學生的厭學情緒大、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差、學習成就感弱:進職業院校學習是學生本人意愿的為43.8%,由父母決定的占20.1% ;選擇就讀職業院校的關鍵因素是“升學考試成績不好”者約占50% ,認為“進職業院校讀書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熱愛所學專業者僅占29.8%;26.5% 的對完成學業“信心不足”或“沒有信心”。這表明,高職學生進職業院校學習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如主體的學習期望與現實矛盾大,使職業認同(或角色認同)度低,影響了學習能動性的發揮,厭學情緒大;讀職業院校認為是“無奈選擇”,學生“傷痕心理”較重,信心不足,成才期望值低。研究同時還發現,高職學生中心理承受力脆弱,同學間相處不和諧(占47.6%),心理發展存在一定障礙的學生也不是少數。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二)部分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 心理問題的形成一般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漸進性,而我們常常錯誤地估計“有心理問題者畢竟是極少數”,沒有特別明顯的反常行為便難以被覺察。所以,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得不到及時、實質性地疏導,導致問題積蓄越來越多,這無異于為日后埋下了一顆“隱形炸彈”。而一些高職院校領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較低的層次,認為它是軟任務,只要保證學生別出事、別走極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無所謂。 科學地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認識上的誤區則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高職院校的深入開展。高職院校應該把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高校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素質的人才的思想高度,“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7]。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落實環節有諸多問題,成效不明顯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機構,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但實際運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同度不高,主要問題在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單調,學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識和提高心理調適能力的途徑單一,沒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跟蹤不及時,針對性不強;沒有建立長效機制和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在于,搞活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體系。 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堅持整體性原則,要求各方面協調配合、相互支持,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將從以下五個方面探討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積極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 心理和諧需要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與學校、家庭、同學、環境、氛圍、教師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心理健康教育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性情。 首先,學校可以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如開展團體遠足踏青、書法比賽、知識競賽、運動會、文藝聯歡、登山采風、社會調查等,讓學生從活動中感觸時代的脈搏,體驗交往的情感和人際關系和諧的愉悅,開闊心胸、培養情趣,懂得互相協作的重要,培養和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實踐證明,給學生提供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的機會,不僅能使內向孤僻的學生合群,樂意參加群體交往;也能使心胸狹窄者學會寬容,在情緒上做到自我疏導。 其次,重視校風、班風建設。幽靜的校園、優美的環境和文明端莊的言行自然會讓人心情舒暢、氣氛和諧,為轉變學生思想、調整學生心態和行為創造有利條件。嚴明的班級紀律,優化人際關系,增強凝聚力,提高榮譽感,把班級建成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理解、關系和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溫暖集體,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際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列入課程計劃之中。同時,要根據心理健康發展的目標體系,編寫或選擇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學習指導書,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與一般課的教學不同,它屬于活動課程,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動有趣的方法,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真實的心理體驗,掌握實用的心理知識和心理調節技術,促進心理健康地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的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的教學和訓練,如,自信心、情緒控制、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就業心理調適等。重點在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上下工夫。同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心理教育活動相結合。如:采用情景式、討論式、模擬式、現場咨詢式等多種方法,注重訓練一些心理實用技術,如人際交往訓練、心理放松訓練、對自卑者的自信心訓練、對抑郁的合理認知技術訓練、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訓練、就業心理指導訓練等。在課程考核環節,多采用案例分析、自我剖析、心得體會、心理調研等方式,通過手抄報、實踐活動和討論答辯等來進行。 同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師都應具備心理學、教育學和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方法,發揮其心理潛能,減輕其心理壓力,淡化學生的自卑情緒;通過運用激勵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采用強化與積極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教師還應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學生的心靈,創設民主、平等的教書育人氛圍,這不僅能增加信任,增進溝通,還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培養。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