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應對策略
顧巧東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逆反心理原因及對策
論文摘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一個較普遍的問題,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青少年時期生理、心理的迅速發展以及兩者的不平衡性是產生逆反心理的內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青少年所處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則是產生逆反心理的外部原因。針對逆反心理產生的各種原因,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克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德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問題。
“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現象。心理學家普遍認為,逆反心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它的出現,存在著明顯的年齡特征,在青少年期較為突出。”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時期比較普遍,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對青少年的學習、生活等產生消極影響,嚴重的還可能導致過激行為,甚至會危害家庭、學校及其社會。
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現
青少年在l4歲左右的時候,容易表現出感情用事、渴望獨立的情況。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具有較強的逆反傾向,主要表現為情緒偏激、語言頂撞、行為越軌、消極冷漠,甚至以“敵對”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等。這種抵觸、不順從的心理狀態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基本特征就是“對著干”。逆反心理還表現為對于先進人物和榜樣同樣采取不屑一顧的態度,而對于不良傾向卻持情感認同。青少年時期,“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筆者曾經碰到一位學生在他的周記中這樣寫道:“那些只會死讀書,老老實實,什么都聽老師的家伙全都是欠揍的坯子?!边@些學生把那些敢于同老師作對、經常欺負小同學的那幫學生當作偶像“崇拜”、“追隨”。對于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他們也往往采取偏激的態度,可能反而傾向于陰暗面,而看不到光明的一面。
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從哲學上看,內部原因是一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的發展。所以,要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應該首先從青少年自身著手。
2.1逆反心理產生的內部原因
2.1.1逆反心理產生的生理基礎
青少年時期生理發展非常迅速。這個時期,腦的重量接近成人腦重水平,腦電波變化出現新的飛躍,腦機能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興奮和抑制過程趨于平衡等。但由于青春期體內的內分泌腺相當活躍,甲狀腺、腎上腺素水平較高。這些激素促使全身組織迅速發育,促進了腦和神經系統的興奮。隨著腦與神經系統逐步走向成熟,思維越來越發達,思維范圍也越來越廣。他們的思維方向由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由單向思維向多向、發散性思維發展,這為他們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生理基礎。
2.1.2逆反心理產生的心理因素
青少年時期,身體的迅速發育,激素水平的不斷增加,對青少年的心理機能和行為表現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隨著青少年第二特征的日趨成熟,他們的認知能力顯著增強,已能夠系統地思考自己的未來,他們的心理上產生了一個“斷乳期”。由于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使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與幼稚性,好奇性與批判性等多種錯綜復雜的矛盾和斗爭。這一時期,他們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逐步形成,喜歡表現自己,遇事總想發表獨特的見解,做出不同于他人的舉動,以引起他人注意;他們的成人意識也逐步萌發并迅速發展。他們積極追求成人的社會地位,并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他們認為自己已“長大”,“……事事處處希望被當成‘大人’看待,渴望自己作為獨立的社會成員立身處世,不任人擺布”,不再需要老師、家長的“嘮叨”,面對老師、家長的教育,他們會感到反感,有意無意地回避。但由于生活經驗的缺乏、認知的局限,這一時期的青少年遇事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沖動、易怒,情緒變化反復無常,經受不起挫折和打擊。當這種獨立的試探遭到否定,他們在心理上就會覺得蒙受了屈辱,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這種反差往往使他們以理想化或自身的標準來判斷外部事物,把客觀環境推向自己的對立面。同時,這一時期青少年在認識上容易出現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這樣就產生了對家長、老師的話一概不聽的逆反心理和行為。
2.2逆反心理產生的外部因素
2.2.1家庭因素
家長的素質修養和對子女的期望水平與逆反心理的產生有很大關系。素質修養較差的家長往往對子女的教育方法比較簡單、粗暴。他們往往力圖通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價值觀來要求子女。他們總會這樣說道:“我(們)像你這個年齡時,就能怎樣怎樣了”。而當他們一旦遇到子女做錯了事或學習不好,要么嘮叨,要么對子女大罵。他們對于子女缺乏必要的寬容和理解,試問這種“三斧頭”的教育方式怎能使子女不逆反?另外,家長對子女的學習與就業期望值過高,也會使子女逆反。家長對子女的學習期望值過高,為了達到目標,他們往往不顧子女的興趣和疲勞,給他們過重負擔和壓力,這就大大降低了子女對學習的興趣,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 2.2.2學校因素
學校也是會引發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包括:①教育者對學生的需要不重視,某些做法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②教育者教育指導思想偏離、素質偏低、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觀念轉變緩慢;③教育者教育方法陳舊、單一,缺乏藝術性、創新性;④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起不到應有的榜樣作用;⑤教育者缺乏耐心和誠意,沒有掌握好教育分寸:⑥教育學生要么三言兩語,要么講一大堆空洞的大道理,無法以理服人;⑦教育者缺乏對孩子必要的理解、寬容;教育者在情感上缺乏與孩子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沒有在情感上得到青少年的認同和接納等等。
2.2.3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是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所不容忽視的又一因素。我們對青少年長期進行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的傳統教育與當前轉型社會中人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多元化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折射在學生心理上,使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產生了逆反心理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疏導和調適
3.1注重家庭疏導,營造和諧家庭
家庭是愛的港灣,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與家庭有密切聯系。因此,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在家庭中對孩子逆反心理的疏導和調適。一是,對于子女的進步要及時肯定,多表揚,逐步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在他們承受挫折和失敗時應多鼓勵,多支持,多安慰。二是,對于子女所犯的錯誤,要及時與他們溝通,了解其原因,分析利弊,因勢利導,而不能采用打、罵的方法。因為犯錯的孩子在其心理上可能已很內疚、自責,需要安慰和幫助,而家長的痛罵和毒打可能使孩子走向反面,產生逆反。三是,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發展空間,充分信任他們,切莫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強加給孩子。四是,家長要給予孩子必要的寬容和理解,設身處地多替孩子著想,要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如遇到分歧,要多自省,將心比心。五是,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能為了“面子”把錯的強說成對的。以上幾點如果我們家長都能做到,那么,我們就能營造出民主、融洽、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也就能有效地疏導和調適孩子的逆反心理。
3.2提高教師素養.堅持“以人為本”
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的主要場所,擔負著傳授青少年學生知識,培養其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等重任。那么,學校又應怎樣疏導和調適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呢?
(1)教育者要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如果教師的教育方法單一,長期以往也必然引起青少年學生的逆反。反之,同一問題若試著改變單一的方法,就可能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這樣做可以讓他們敞開思想,逆向思維,學會從多方面了解社會。久而久之,就能大大提高他們對各種現象的認識和鑒別能力,提高他們的“免疫力”。
(2)教師與學生要多接觸、多溝通、多交流,試圖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有耐心、恒心和愛心,尊重和愛護每一位學生。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個性體驗和情感需求,多了解他們的心態及其變化,多發掘學生的“閃光點”,要多鼓勵、多表揚學生。經常被某教師批評的學生,對這位教師肯定會有逆反心理。
(3)學校要建立心理教育咨詢機構,構建以心理咨詢室、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為主的心理教育體系,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疏導和調試。
3.3優化社會環境,更多接觸社會
青少年的繼康成長離不開優良的社會環境。教育者要疏導和調適青少年消極的逆反心理和行為,就不能把他們局限于學校、家庭,而應該把他們置身于社會。只有讓他們更多地接觸社會,才能使他們更快地社會化,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疏導和調適青少年消極的逆反心理。為此,就必須優化社會環境,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加強社會治安,大力整治社會文化環境,減少和消除社會陰暗面和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的侵害,阻斷產生不良思想的源頭,消除滋生逆反心理的溫床。同時,應多建設一些內容健康豐富、形式活潑多樣、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習、活動場所;多開展一些符合青少年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生活經驗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在開展這些活動時要注意滲透理想教育、價值教育、創新教育等,將其逆反心理轉變成探索創新和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