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朋輩心理輔導
湯舒俊
〔摘要〕 朋輩心理輔導不僅可進大學,而且還可以進中學,成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選擇。在高中生中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具有現實可行性,可通過多種方式來開展工作,實踐中可能有現實的困難,但有針對性對策措施。
〔關鍵詞〕朋輩心理輔導;實施途徑;現實困難;應對策略
當前,在社會轉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關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為中學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近些年才進入高校,但鮮有服務中學的,筆者曾嘗試將朋輩心理輔導引入湖北省的一所省重點中學和一所市重點中學,并分別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跟蹤服務和駐點指導,現將其中的感悟與收獲與大家分享。
一、朋輩心理輔導的內涵
朋輩(peer)是“朋友”和“同輩”的合稱,朋輩心理輔導(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專業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監督向尋求幫助的年齡相當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人際幫助的過程(Mamarchev, 1981)。朋輩心理咨詢起源于美國,20世紀60年代,由于專業咨詢人員缺乏,美國精神衛生領域掀起了一場非專業心理咨詢的運動。一些學者開始探討在學校培訓學生,以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學生。威蘭德(Vriend,1969)發表了她利用受訓的高成就學生在咨詢團體中幫助低成就學生的研究報告,成為朋輩心理輔導領域的首篇論文。之后,美國、加拿大許多高校、中學都開展了朋輩心理輔導的研究和實踐。
高中生朋輩心理輔導在本質上是一種非專業的心理輔導活動,相比專業心理咨詢與治療,其在目標、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層次和深度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也具有其獨特之處:
1.親密性。朋輩心理輔導一般發生于親人、熟人或朋友之間,而不發生在陌生人之間。而專業心理咨詢恰恰要求避免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多重關系——“盡量不與熟人、親人、同事建立咨詢關系”。
2.自發性。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利他行為,通常情況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當事人要給朋輩心理輔導員物質報酬的問題。自發性、義務性是朋輩心理輔導區別于專業心理咨詢(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合同式的職業性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特征。
3.簡便直接。在朋輩心理輔導中,助人者可能與當事人共同生活,空間距離接近、交往頻繁,提供安慰、鼓勵、勸導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對當事人的言行進行直接的監督和干預。而且,朋輩心理輔導員對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比較熟悉,能節省時間及時給予當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輩心理輔導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性和可行性
1.推進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滿足高中生多層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深刻變遷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發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機會的同時,也承受了日益廣泛和沉重的壓力,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具有不同的層次,從一般的適應問題到嚴重的心理障礙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真正有嚴重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需要專業心理咨詢人員處理的學生是極少數,大部分的學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應激狀態下較短時間的心理紊亂,這些問題完全可以由經過培訓的非專業人員來處理。
2.推進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體系
開展朋輩輔導,有利于實現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目標。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難點,一是如何及時地發現出現異常心理現象的個體,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心理問題學生進行監察和幫助。在高中,如果沒有大批深入學生生活的朋輩輔導員,此類工作存在很大困難。
3.推進朋輩心理輔導,可以彌補專業心理輔導力量的不足
我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工作發展至今,投入長期不足,歷史欠賬很多。如筆者所在J市的兩所省級重點中學,通常的配置是每個年級配置一位心理專業教師。從業人員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甚至專業教師的絕對數量都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高中生對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學生的力量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能夠有效地緩解專業心理援助力量供應不足的壓力。
三、朋輩心理輔導在高中的實施途徑
1.構建朋輩心理輔導的多層工作體系
從上到下,逐層建立起“學校—年級—班級—宿舍”的多級朋輩心理輔導體系,即學校一級由德育中心牽頭成立學生心理協會;年級一級成立包括專任心理教師牽頭的朋輩心理輔導中心;班級中強化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責任,并增設心理委員;宿舍中設立心理信息員。并相應地逐層建立起與多層工作體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師—班主任—心理委員—心理信息員”的人員體系和責任體系。
2.招募、培訓和使用朋輩心理輔導員
首先,在學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學兼優的學生干部中廣泛宣傳,為招募工作作鋪墊。朋輩輔導員原則上在學生自愿、班主任推薦、心理教師選拔的基礎上產生,最終都歸入年級一級朋輩互助隊伍中。朋輩心理輔導員應具備以下特征:對心理學學習有濃厚興趣;性格外向,為人熱情開朗,親和力較強,平易近人,善解人意,關心他人,樂于助人;思維清晰,善于傾聽;有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擁有組織學生團體活動的經驗。
招募后,心理專任教師要對朋輩心理輔導員進行培訓,傳授心理學的基本常識、心理咨詢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知識、開展朋輩咨詢的應知應會的知識與技能。而且,朋輩心理輔導員在上崗前必須進行必要的見習和實習,通過在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值班與觀摩,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體會朋輩心理輔導的具體方法,培養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和偶發事件的能力。
3.朋輩團體輔導與朋輩個體心理輔導相結合
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經過系統培訓的專業工作者的指導下,根據求助對象問題的相似性組成團隊,通過共同探討、訓練和引導,促進團隊成員共同發展,解決求助對象存在的心理問題。團體輔導主要以生動活潑、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游戲為主,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潛移默化性。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對高中生普遍關心或部分學生共同存在的心理問題的解決是有效的,如怎樣提高自信心、如何處理宿舍的人際關系、如何對待情感問題等,這些問題通過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往往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創設寬松的氛圍,也有助于學生相互間建立起一種互相信任的良好關系。
朋輩個體輔導的主要形式是針對部分學生進行個別心理咨詢,可以實行輪流值班制度,通過電話咨詢、網絡咨詢、書信輔導和面談等形式進行。通過個別輔導,及時幫助同輩明確問題,找出原因,緩解壓力,化解矛盾沖突,矯正錯誤認識與不良行為,將問題解決于萌芽狀態,避免惡化為嚴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
4.注重建立基層的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機制
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信息員是深入班級和宿舍開展朋輩心理輔導的中堅力量,他們立足于本班,及時反饋同學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承擔著心理問題的預警和后期跟蹤工作。在班集體中宣傳普及高中生心理衛生知識,傳播心理健康理念;向同學們介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設施;關注班級學生心理狀況,主動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活動;深入觀察并及時反映本班學生心理動態,當發現有學生處在心理危機、應激狀態或發現心理有明顯異常的學生時,在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或轉介當事人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同時做好問題學生的后期跟蹤與援助工作,便于及時發現情況,幫助其恢復心理功能和保持心態平衡;建立定期反饋制,每隔兩周或一個月,班級心理委員要以書面形式向學校朋輩心理輔導中心進行信息反饋。心理委員和心理信息員的工作,不僅使得學生們的各種意見得到及時反饋,把某些可能的矛盾解決于萌芽狀態,而且也為朋輩心理互助隊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廣泛開展心理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
學校可依托朋輩團體開展各種心理互助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帶動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園廣播、校報校刊、校園櫥窗、黑板板報、校園網絡的作用,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月,舉辦朋輩心理講座、朋輩心理劇、朋輩心理沙龍、心理知識競賽、演講征文、趣味心理游戲、心理電影賞析等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傳授心理調適技能,營造“關注心理、關愛自我”的良好校園氛圍。
四、朋輩心理輔導在高中實施的現實問題及可能對策
朋輩心理輔導在筆者駐點指導的兩所中學的實踐中,在“教育在先、預防在前”的理念指導下,我們不僅要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疏導,而且要注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充分發揮教育的先導作用。在此思路下開展的朋輩心理輔導不僅幫助了一批學生,也鍛煉了一批學生,先進的學生得到了有益的訓練,后進或有困難的學生得到了應有和及時的幫助,尤其是在學業障礙、師生關系、同伴友誼、親子溝通等問題上效果顯著。朋輩心理輔導極大地緩解了心理教師的工作壓力。
朋輩心理輔導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部分有需求學生的觀望與疑慮
部分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對身邊的同學是否愿意幫助自己、能否幫助自己、怎么幫助自己存有疑惑,因此,很多學生在第一時間還是愿意求助于專職的心理老師,而不是求助于身邊的心理信息員、心理委員或其他朋輩輔導員。
解決對策:多鼓勵。鼓勵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信任身邊的同學、朋輩,同時專職心理老師發揮應有的橋梁和過渡作用,比如在專職心理老師介入之后,最初的咨詢與輔導可以與朋輩心理輔導員一起進行,從教師主導到朋輩輔導員主導,從共同進行到朋輩輔導員單獨進行,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切實體會到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幫助。
2.部分朋輩心理輔導員不夠勝任
當有困難的同學需要心理幫助時,給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與同輩”,但這些同齡人有的不夠勝任,表現為未能有效地使用專業心理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與技巧,未能體現出應有的人文關懷與同輩熱情,與期望的朋輩心理輔導效果存在差距。
解決思路:多培訓。沒有人是天生的朋輩心理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必須經過比較嚴格的培訓和督導,能理解和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和規范,能遵照心理學的原則科學有效地開展助人工作。未經培訓和督導的朋輩互助活動,不能稱為朋輩心理輔導,其實際助人效果也難以保證。因此,科學的培訓和督導,是推進高中生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必要條件。對于培訓,要從時間上、從經費上、從實踐訓練上多投入,使朋輩心理輔導員真正地掌握應備的知識、應會的技能、應有的操守和應知的職責。
3.部分年級很難開展
這突出地體現在畢業年級,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們,多數關注的是各自的前途,朋輩心理輔導員很難招募,因為在這一關鍵時期,花一段時間幫助別人處理學業障礙、情感困惑等問題,在現實中不僅得不到家長們的支持,甚至都很難過自己的關。
解決思路:順其自然。在未曾開展過朋輩心理輔導的高三年級開展這樣的活動的確有難度,專職心理教師與班主任應更多地關注高考生的心理波動與求助需求。同時,在高一、高二等業已開展朋輩心理咨詢的學生中,當他們升入高三時,由于工作的慣性,學業的壓力并不會就此沖斷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相信他們在高三年級也能夠開展起朋輩心理輔導來。
朋輩心理輔導進中學,已經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這樣的實踐會繼續進行下去,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最終也都會在實踐中得以解決。
在高中生心理問題逐漸增多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朋輩心理輔導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維護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辟出新道路。(感謝楊鑫輝教授在學術和實踐中的幫助與指導!)
[1] Alan Carr. 鄭雪譯.積極心理學[M].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8:1.
[2]卡爾. R.羅杰斯著.楊廣學譯.個人形成論—我的心理治療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36~37.
[3]李旭新,馮尚飛.朋輩輔導在大學新生適應輔導中的利用性研究[J].心理與健康教育,2000,3:38~39.
[4]Murry.J.P.,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to-student and faculty advis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72,13:562~566.
[5]Chari Campbell.,Student Success Skills Training:An Adlerian Approach to Peer Coaching. Inpidual Psychology,2003,59(3):327~333.
[6]Timothy A.Carey.The Method Of Levels:Offer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peer counseling progra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2001,1:13~16.
[7]James M. Benshoff and Pamela O.Paisley.The Structured Peer Consultation Mo-del For School Counselors.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6,74(3):314~322.
[8]Ruth H.Frise.Multicultural peer counseling:Counseling the multicultural student. 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9,22:515~526.
[9]Boulton, Michael J.School Peer Counselling for Bullying Services as a Source of Social Support: A Study with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2005,33(4):485~494.
[10]C.S.Malchodi,Chery Onchen,Ellen A.Dornelas,Laura Caramanica,Elizabeth Gregonis,Stephen L.Curry.,The Effects of Peer Counseling on Smoking Cessation and Red-uction.Counseling Pregnant Smokers,2003,101(3):504~510.
[11]孫炳海,孫昕怡. 朋輩心理咨詢模式在學校心理輔導中的應用[J]. 教育評論,2003,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