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部隊軍人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
王蕊 劉瑤
【關鍵詞】 軍人;高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
0引言
我們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于20040708通過問卷調查駐西藏官兵490名,獲有效問卷485份,有效率98.98%. 對了解高原環境下軍人的自測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探討和提出改善高原軍人心理健康狀況的措施和方法提供依據.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有效問卷485分. 調查對象均為男性,年齡21.3±3.0歲;入伍時間2.6±3.1年;駐藏時間2.6±2.8年.
1.2方法采用軍人自測健康評定量表,和中國軍人常模進行對比研究. 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映度. 能夠及時全面具體的反映個體健康狀況的變化. 應用此量表研究不同人群的自測健康的影響因素,結論各有側重,隨研究對象不同,差異較大.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
2結果
高原軍人自測健康各維度、子量表的原始分的均分以及總均分在6.00~9.09之間,處于中間偏上水平. 此結果與楊云濱等[1]對內地一般人群樣本的測查結果比較,結果表明除角色活動維度、認知功能、身體癥狀與器官功能之外,高原軍人的各維度得分、子量表分以及總分均低于一般人群(P<0.01,表1).
3討論
本結果表明,高原軍人自測生理健康與一般人群比較,不能充分反映出高原特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對人生理健康損害的特點,說明地處高原這樣特殊的應激條件下,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需要引起關注和改善. 表明高原等特殊環境下,偏僻而又相對隔離的生活條件使駐扎其中的軍人可得到和利用的社會支持和社會資源減少,從而使他們的社會支持水平下降. 歸納起來,影響高原軍人身心健康的因素可概括為高原低氧環境、應激因素、心理社會因素三方面. 因此,高原部隊開展心理教育、疏導、治療至關重要,部隊醫院應理所當然承擔起此項工作. 營造良好的醫療文明語言環境,消除患者因患病引發的消極心理狀態,增加對醫務人員的信任程度,從而積極配合治療,提高其大腦及整體神經系統的表1高原軍人自測健康的評分及與一般人群的比較 張力,激發機體的潛力,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同時,在高原部隊還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健康教育: ① 做好進入高原人群思想工作和衛生宣傳教育,使經常保持情緒穩定,精神舒暢、松弛,正確認識高原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② 高原部隊還應設法保持進入高原人員有充分的睡眠,如睡前保證每位軍人都能用熱水洗腳,保持臥室暖和,行軍中不要起床過早等. 個別睡眠障礙的人可用適量鎮靜劑如安定、撲爾敏等. ③ 高原膳食宜高糖、高蛋白、高纖維,目前總部在冬季配發高原部隊的“21金維他”正好彌補了高原官兵冬季飲食中營養不均的缺陷. 高原人群宜適當多喝水,以茶水為主. ④ 適度體育鍛煉能增強神經系統應激反應和適應能力. ⑤ 進入高原前后堅持作深呼吸運動也有效于身體健康. ⑥ 避免過重過久體力勞動和過度疲乏. 勞累是誘發高原病最常見的病因,過于勞累還可降低人體抵抗力,易于患病. 有人主張在4000 m以上高原勞動應比平原減少30%~50%. ⑦ 高原部隊應加強防寒保暖,預防和積極治療呼吸道感染,避免抽煙和過量飲酒都是保證高原官兵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
高原部隊保健工作應著眼于三級預防. 首先,運用健康教育的手段,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其次,通過健康教育提高官兵的自我保健意識;再次,對已發生疾病的人員,定期隨訪干預[2]. 為了提高高原官兵生活質量,加強健康體檢十分必要.
總之,在目前形勢下,增強高原部隊官兵的體質,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實現高原部隊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宏偉目標的大事,是提高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官兵心理應激能力和軍人作戰心理效應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楊云濱,許軍,王斌會,等. 一般人群自測健康的研究[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2):87-89.
[2] 姚國和,邵明德,原愛中,等. 高原地區青年軍人焦慮/抑郁狀況調查[J]. 西南國防醫藥,1999,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