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鄭淑美
新的語文教育觀認為,語文學科教育的因素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品質和心理素質教育;其次是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再次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著名語文教育專家于漪精辟概括了語文學習與人的健康發展的關系:“學語文就是學做人,伴隨語言文字的讀、寫、聽、說訓練,滲透著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比说男睦硭刭|不是天生的,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上精心構思,運用多種方式、組織各種活動去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高尚的情感、磨練堅強的意志,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根據筆者個人的體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講究課堂教學藝術,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的舞臺,也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平臺。課堂教學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要把心理素質的培養納入語文的教學目標中,有的放矢,逐步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語文教材是人文精神的生動載體,蘊涵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教師要善于從中尋找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教育的結合點。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寫的是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故事,這其實也是一個有趣的心理案例。鄒忌的妻、妾、客對他的美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對于一般人來說,同一個問題,在三個方面得到相同的回答,心里大致就相信了,不會去深究,但鄒忌卻對自己是第一美男的信息沒有飄飄然,而是通過對妻、妾、客的心理分析:妻偏袒自己,妾畏懼自己,客有求于自己,并由此聯想到國君治理國家也大致如此的道理,于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成功地勸說齊王納諫。鄒忌簡直就是一位無師自通的心理學家。學生從鄒忌身上看到善于反思、頭腦清醒、以國事為大、敏銳機智的心理素質。語文教學就是要通過其健康的內容、感性的形式,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使其修身養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屈原的剛正高潔、孟子舍生取義、范仲淹的以天下為己任、布魯諾的為科學獻身……都會震動青年學子的靈魂,給他們打下深刻的心理印記。
二、強調自主意識,克服依賴性
布魯納認為:“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除了盡可能使學生學到科學知識以外,還應當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而自動的思想家”。誘導學生發揚自主精神,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教本到多媒體、影視文化學習語文,正是我們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
首先要適時鼓勵,定向誘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筆者在漢字規范化教學中,針對社會上錯別字多、繁體字濫的現象,要求學生留心觀察,認真收集,加以訂正。學生積極性很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結果比教者單方面講解羅列好得多。教說明文時,為了讓學生學習說明書的寫法,我要學生各自找一份新產品說明書,然后交流、歸納寫法,在此基礎上再練習寫作,效果頗佳。同樣,教學通訊,我就組織采訪;教學新聞,就讓學生先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久而久之,學生“自主而自動”的意識就增強了,“要自學,靠自己學”的風氣開始形成。
其次,要授之以“法”,學生的自主精神才能持久。
強調自主,并非否定教師的引導,尤其在學生“自主而自動”遇到困難或挫折時,適時授之以“法”就顯得更為重要。如能通過教者的“導”,讓學生不斷“悟”出學習語文的方法,那么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會發揮得更好,也就會少走彎路,自學的效率也就更高。
三、鼓勵求異,培養創造性
學習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學習的目的。我們教學的對象是跨世紀的一代新人,他們有責任感,有上進心。教學中我們要倍加愛護,積極引導,尤其要發揮他們的創新精神。為此,我鼓勵他們探索,發展學生的求異性思維。同樣,對學生提出的新的思維方法,也應及時肯定。 如《口技》一文筆者已講過多遍,在分析該文首尾呼應技巧時,以往總是說開頭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和結尾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種首尾呼應旨在突出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可有一次一位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只要在結尾處寫“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就行了,開頭可以不寫。理由是讀者看到具體描寫時,會猜測口技藝人用了很多道具,可是讀到結尾,才知道原來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會感到驚訝,更敬佩口技藝人的技藝高超,文章也更吸引人。我對學生的這種見解,立即加以肯定,并且說:“你說的這種寫法,就是在前文有意設下懸念,后文再把實情告訴讀者……這是一種很好的寫法?!苯又诌M行引導:“同一內容有不同的寫法,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象課文開頭寫,結尾再寫,突出道具簡單,反襯技藝高超,首尾圓合,結構嚴謹,當然也是很好的寫法。這就叫文無定法,各有千秋?!边@位學生露出滿意的笑容。我進一步鼓勵他:“剛才的發言說明,學習語文要活學,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提出創造性的見解?!边@樣,學生的獨立思維素質得到肯定,求知欲就更強,這不僅對學生學好語文有積極的影響,而且對他們將來在四化建設中發揮創造性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四、利用寫作,培養學生個性心理素質
寫文章的過程既是學生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過程,也是學生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滲透個性教育會收到最佳效果。
為了使學生認識做實事的重要性,我多次讓學生寫《少說空話,多做實事》《干實事心里才踏實》《做實干家,不做空想家》等文章。為了糾正學生看問題的片面性,提高學生的認識,引導學生寫《得與失》《兩個自我》《上進心與自卑感的對話》等文章。為了讓學生正面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指導學生寫《我愛家鄉》《追求》《精神支柱》等文章。為了讓學生感受同學友情的溫暖,為了讓學生體會奉獻精神的可貴,多次安排學生寫《校長》《我們的班長》。講述人物肖像描寫的作用及方法時,立即引導學生訓練,要他們寫身邊熟悉的人物,可以粗線條勾勒,也可以特寫細描。大家積極動腦,寫得各有特色。有的寥寥幾筆勾出《雨中師生情》《克盡職守的老門衛》,也有的細細寫出《漫不經心的營業員》等。緊接著,我又把較為成功的習作作為第二范文講評,作者們聽到老師介紹自己的“成功之作”,心里甜滋滋的,既消除了范文高不可攀的神秘心理,又鼓動起大家學習語文的欲望和熱情。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讓學生及時仿作、及時了解自己學習的結果,會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因為學生及時知道自己學習的成效,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成效,可以激起進一步學好的愿望。
作文是學生內心真實情感最深入的表現,尤其是學習日記,更是學生思想的表現,學生對大人或許會說謊,對老師或許會羞于啟齒,但卻敢于或者慣于向日記袒露自己的心跡,作文和學習日記是老師了解學生的一條有效渠道。在教學中可有意識地通過寫作去了解學生,發現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講真話、講實話,鼓勵學生向老師傾述自己的歡樂、煩惱與生活中存在的難題。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評語對學生進行疏通與交流,促使學生調整心態,形成健康心理。比如一位學生在習作《只因爸爸是農民》中寫道:“假如我爸爸是老板,我可以悠閑自在學我喜愛的鋼琴;可以戴上金邊眼鏡而不受近視之苦;可以不再穿姐姐穿過的舊衣服;可以每天到食堂吃上可口的飯菜……只因爸爸是農民,我的追求最終還是變成失望?!蔽恼赂裾{低沉、觀點錯誤。為此我在文后批到:“你說出了心里話,難能可貴!但你應該明白,奢欲是理想的絆腳石,正如但丁說的,‘一個人住在毛毯之上,稠被之下,絕對不會成名的’,一個人貪圖享受,沒有追求,不去奮斗,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自身潛力隨著荒廢的光陰一同失去,終生碌碌無為?!痢镣瑢W,為了崇高的理想,請你抖掉‘翅膀’上的‘金子’吧!況且,沿途的風光再好,也不如頂峰的景色瑰麗。我想,只要你努力,沒有不能到達的岸。”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心理素質教育的途徑是豐富的,我們要從思想上加以重視,從方法上加以注意,在實踐中加以落實,充分運用語文學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抓住一切機會,因勢利導,經常地、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與疏通,這樣就一定能使學生健康的個性心理素質有一個整體的提高,實現教書與育人的和諧結合。
讓我們廣大的語文老師利用語文科的學科優勢,注意加強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構建學生健康的心靈家園盡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