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
凌柱石
摘要:現代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已經迫在眉睫。本文依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對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系列闡述,對信息技術的特點和教育功能進行了研究,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方式進行了調查,報告了在應用信息技術時容易出現一系列問題的現狀并給出了簡單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多媒體網絡應用
一、為什么要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從教育史上看,沒有語言的發展、文字的誕生、印刷術的發明,就不會產生一次又一次的教育革命。近代新技術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廣播、電視等,使知識的傳播實現了時間與空間的超越。這些又稱做視聽媒體的新技術,在教育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實踐證明科學技術能夠引起教育教學本質的變化。
人類步入了21世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這個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養規格與培養目標上要求從培養知識積累型人才轉向培養創造型人才,要求學習者能夠有良好的素質和持續發展的能力。這就要求更加重視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讓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包含更多的主動獲取知識、處理信息、促進發展的成分。要達到這樣的培養目標,繼續沿襲以前的教育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須在教育策略方面有新的突破與創新,而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它不僅為學習者和教育者提供了各種可供選擇的資源,還將導致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課程內容、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育手段乃至教育體制等全方位的變革。我們必須意識到: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帶來整個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的一場深刻革命。因此,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在中小學應用信息技術有何優勢
在這個大的形勢下,應該看到信息技術已經是促進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條件。那么在中小學應用信息技術有何優勢呢?信息技術的特點和教育功能充分顯示了這個優勢。因此我們必須全面了解信息技術的特點與教育功能,否則的話,應用就是一篇空文章。
什么是信息技術呢?信息技術是研究信息的獲取、傳輸和處理的技術,在教學中主要需要應用到信息技術里面的兩個新技術,即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
1.多媒體技術的特點與教育功能
多媒體技術集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多項技術于一體,采用計算機的數字記錄和傳輸傳送方式,對各種媒體進行處理,具有廣泛的用途和強大的功能。
① 多媒體技術具有集成性
多媒體,顧名思義,它能有機地結合、加工、處理多種媒體。多媒體改善了信息的表示方法,把人們的各種感官有機地組合起來獲取信息,從而更加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在教育方面體現為教學信息顯示多媒體化。
② 多媒體技術具有交互性
傳統的電視、廣播等媒體,學習者只能被動的接受,傳播者無法根據學習者的掌握程度來靈活處理播放內容,而多媒體技術可以使信息傳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間相互進行實時的通信和交換,在教育方面表現為教學過程的交互性。
③ 多媒體技術具有超文本性和超媒體性
在以往一般都使用錄像帶存儲教學信息,一本錄像帶有20分鐘至180分鐘不等。由播放室集中控制或者由授課者在課堂插播,學生想看哪一段非常困難,只能從頭至尾觀看,也就是說這種媒體編輯出來的教學信息是一種線性的知識結構。而多媒體教學軟件大都是以CD-ROM光盤存儲,它與傳統的文字教材、錄音教材、錄像教材的信息結構不同,它的信息結構大多是采用非線性的超文本媒體結構,它在節點于節點之間用鏈連成網狀,提供多個不同的選擇,由教者或學生按自己需要的選擇閱讀順序。
2.網絡技術的特點和教育功能
多媒體技術由于具有了交互性這一大優點,所以很快就進入了教育領域。多媒體技術的這種應用首先是從單機開始的,而單機的信息畢竟有限,因而必然走向網絡化的方向。有了網絡,就可以共享信息資源,獲取、發布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務,從而達到設備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
(1) 網絡技術的優勢
網絡使傳播領域又有了一次更大的和全新的拓展,有人把網絡稱作第四大傳媒,它的主要優勢在于:
① 節省資源,不會像報刊等平面媒體一樣造成紙張的浪費和污染;
② 直接參與性強,只要有了一臺電腦,聯上了Internet,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隨時、隨意表達自己的意愿,可以同任何人對話;
③ 信息量容量大、來源廣,在網絡平臺上,你可以找到你所需的各種信息,包括電影、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的內容。;
④ 可選擇性強,網絡媒體具有的最大特點是它的信息檢索功能,用戶只需鍵入一個關鍵詞,所有含有該詞的網頁就會被調出來。
(2)網絡技術的教育功能
① 教育教學資源得到了共享。就像單機的資源是有限的,同樣一個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有了網絡,教師再也不閉門造車,而是可以和同行們交流,共同享用教育教學資源。
② 網絡使教育信息交流更為便捷。網絡具有很強的直接參與性,因而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功能,非常方便地與同行和學生進行教學方面的信息交流。
③ 網絡技術使網上教學和遠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得以應用。網絡技術使人們突破了通過學校辦教育的傳統模式,利用互聯網傳播各種知識和技能,大大減少了投資,提高了教育質量,增加了教育的趣味性,讓受教育者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三、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如何應用
了解了信息技術的特點和教育功能,我們不難發現,信息技術確實是一種全新的技術,它確實可以成為教育大發展的催化劑。那么,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到底該如何應用呢?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一個永久的課題。我們應該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強調運用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方法來支持和指導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具體說來,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信息技術首先應作為中小學教育中的學習對象
必須承認21世紀是一個全新的信息社會,當前,信息技術已經飛速地進入了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已成了新時代的公民必備的基本技能。信息文化已經成了新時代的背景文化。21世紀的人至少應具有和信息社會接口的能力,一個人如果生活在信息社會中,不會使用計算機,不會使用網絡,那么他就無法和這個社會相融,他就是新型的文盲。因而信息技術首先就應該作為中小學教育中的學習對象,讓受教育者從小就多與信息技術接觸,培養他們使用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小學校設置的信息技術課程應注意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與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幫助他們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教會他們如何收集、利用、交換、共享、制作、保護信息,使他們能適應信息社會中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
當前,信息技術課程早已在中小學全面開設,但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現象是:大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僅僅是停留在課表上,是作為一個擺設而存在的。也就是說,信息技術課程并沒有被真正重視。這當中有各方面的原因,有家長與學生的原因,有學校與教師的原因,更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原因。筆者以為,有關各方都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把信息技術的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2.信息技術應作為傳統教育的輔助工具
應該說,信息社會給教育者和學習者都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工具,在這個新時代,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學習者都應該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最常用的工具來使用,就好像使用紙和筆、黑板和粉筆。具體說來,我們可以用信息技術來用作獲取學習資源的工具,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的工具,交流討論的通信工具,知識構建和創作實踐的工具,自我評測和學習反饋的工具。從學生方面來講,只有真正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交給學生,才能使學生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學會借助數字化學習資源提供的虛擬情境進行探究發現學習,學會借助信息通訊工具進行協商討論學習,學會使用信息加工工具進行問題解決學習。如何把這個重要工具交給學生呢?我認為,教師應該在課堂上不失時機地、恰當地應用信息技術,應該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問題。這不僅僅是信息技術教師的任務,更是其他各學科教師的任務,只有在各學科教學都充分應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充分接觸信息技術,讓他們充分了解信息技術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巨大作用,才能讓他們自覺地運用信息技術作為最重要的認知工具。
3.信息技術應與學科整合,構建新型的學習模式
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絕不是信息技術教師這個群體的任務,而是各學科教師的任務,我們要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進行整合,用信息技術來整合各學科分離所造成的知識支離破碎的狀態,把各學科的知識內容進行有機的組合。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和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組織者、控制者,而學生是執行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F在,我們將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也起了相應的變化,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應是課堂的主體。當前,在中小學教育中我們應該創造新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探討新的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應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強調探究式、問題解決式、合作式的學習方式,突出多樣化個性化的個體學習行為。因此,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從演示工具到成為學生學習的高級認知工具。在中小學教育的具體實踐中,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構建一系列新型的學習模式。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實現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全方位的現代化,從而突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更好地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四、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是百年機遇,絕不可放過,但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何恰到好處地應用信息技術,這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本人在教學中摸索了多年,遇到過很多應用中的實際問題。我覺得要使信息技術的應用落到實處,絕不能盲目,而應該切實處理好一系列關鍵問題,處理不好這些問題,信息技術的應用就會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1.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問題
前面筆者已經闡述到,雖然當前信息技術課程已在中小學教育中全面開設,給人的印象是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全面鋪開,但實際上不容忽視的一個現象是,信息技術課程并沒有引起學生甚至老師真正的重視。學生很簡單地認為,信息技術課程每周一兩節課,不參加統考,高考科目里也沒有,要學將來還來得及。因此大部分學生把精力放在了考試的科目上。教師方面,也有人不重視信息技術,甚至出現信息課不上,改上語文數學課的不良現象。作為教師,我覺得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做好這一工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信息技術課本身要上好,絕不能不上,也不能放任自流,讓學生自己上上網。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教師要適時引導,并且可以大膽把其他學科的內容引入到信息技術課堂上來。比如說,在其他學科中遇到的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我們可以把它拿到信息技術課堂上來探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工具來解決問題,讓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不僅僅是一個玩的工具,更是一個實用的學習和認知的工具。其次,其他學科教師要大膽運用信息技術來做好本學科的教學。毋庸置疑,信息技術是一個優良的教學輔助工具,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但是目前,很多教師自己在這方面知識還很欠缺,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這個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只有在各學科中都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學生才能更深切地領會到信息技術的深刻意義,才能更自覺地把信息技術作為自己認知的重要工具。再次,要多組織信息技術學科相關的各項活動,信息技術目前不是高考的科目,有些學生不重視,這很正常。但是我們可以多組織相關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學有所用,學了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之,我們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把信息技術的課程地位擺正,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2.信息技術與其他媒體的結合問題
毫無疑問,信息技術已經成了當前中小學教育中最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它以無可比擬的優勢迅速地進入了教育教學領域,但是信息技術的出現絕對不意味著其他傳統媒體的消亡,相反,信息技術在很多方面根本無法取代傳統媒體,傳統媒體仍然有著無法替代的優勢,比如,計算能力、書寫能力的培養、情感的溝通,這些任務信息技術根本就無法完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絕不能為了體現課堂的高科技性而盲目地運用信息技術,也就是說,信息技術要用,但不能濫用,要多用,但是要用得恰當,要用在刀口上。要把信息技術與其他媒體有機結合,相互輔助,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具體說來,要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在教學設計階段要仔細斟酌。針對課堂內容充分考慮本課該不該用媒體,要用哪種媒體,用這種媒體有何優勢,如何應用這種媒體使優勢轉換為教學中的實效。只有充分考慮了這些問題,在教學設計階段把好關,才不至于出現濫用媒體“滿堂電灌”的現象,才不至于課堂信息化程度高而“性價比”低。其次,信息技術媒體的運用絕不能停留在使學生掌握某一個問題的層面上。信息技術媒體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將整體內容具體化,但是絕不能就停留在這一個層面上,這樣做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嚴重影響學生智力的發展。我們應該把思路又回到原來的路子上去,利用其他媒體和傳統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具體化的問題重新又抽象化,從而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解決更多的問題。總之我們應該將信息技術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機地結合,媒體的選擇應提倡:有機選擇,優化組合,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
3.在學生自主運用信息技術時要注意高效與安全的問題
高效率是信息技術的又一大特性,我們要查找某些學科資料,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鼠標輕輕一點,含有該關鍵詞的網頁就都被調出來了,而在以前,我們需要在圖書館找上幾天,并且還找不出如此齊全的資料。不可否認信息技術確實是一種高效率的技術。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這個特性,引導學生學會使用這個高效率的工具。但是,必須認識到,目前網絡上資料浩如煙海且良莠不齊,充斥著許多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這些信息很容易誤導學生,腐蝕學生,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谶@個考慮,我們必須要處理好信息技術高效與安全的關系問題,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要處理好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對于某些資源,我們可以自己先制成網頁,讓學生在我們提供的網絡環境中去查找搜索所需要的資料,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教師要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哪些資源教師應制成網頁,哪些資源可適當讓學生自己上網瀏覽,絕對不能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搜索引擎,成為學生整合學習材料的代勞者,通俗點說,就是不能把自己的咀嚼的東西喂給學生;其次,在學生自主利用信息技術來學習時,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絕不可放任自流,應該時刻掌握學生網上學習的動向,隨時引導學生朝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這時,學生雖然是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主體,但是教師還應有控制學生朝健康方向發展的能力。應該說,在信息時代要當好一個教師絕不會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而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多發揮機智,隨機應變地對待教學中會更多地發生的突發事件。
[1] 安寶生.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高級教程[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年.
[2] 顧炎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J].上海教學研究.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