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提高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藍晨唐
【摘 要】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支柱,初中思想政治課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問題的作用,訓練基本思維方式,制造競爭與激勵的機制,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和要求,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帶來一系列的變化。
【關鍵詞】創新思維;問題意識;基本思維方式;競爭與激勵;社會實踐;變化
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支柱,是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和開展創新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認識的能動作用,不斷以新穎方式和多維角度的思維轉化來尋求獲得新成果的思維活動。江澤民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边@就一再告訴我們,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盛,不能只是“追趕”和“引進”,必須“跨越”式地發展,要跨越,唯有創新。要創新,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這樣的人才,只有靠教育來培養,這正是我們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實質所在。因此,必須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那么,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下面我結合這些年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問題意識訓練法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必須重視問題的作用。
1.激發學生想疑、敢疑
初中思想政治課要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學好初中思想政治課的基本方法。對于學生提出的有獨到見解的問題,要給予肯定和重視,使其感覺到成果的喜悅。即使有的問題有失偏頗的立場觀點,也不能馬上否定,而是給予辯證的點評,這樣既保護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又糾正了其錯誤的觀點;反之,教師動輒就批評指責,學生思維的“火花”就會泯滅,造成不敢想不敢說的局面,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就無法進行了。只有發揚教學民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提出不同的觀點,大膽的進行思考、生疑,才能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適宜的土壤。
2.教會學生生疑善問的方法
生疑善問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生疑善問是激發思維的種子,是創造的動力,沒有生疑善問就沒有思考,認識就不會有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就無法形成。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指導學生生疑善問來培養創新思維能力。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告訴他們如果從文字閱讀能力來看,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小學生都能讀通,但其中所表達的概念、觀點、思想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更不用說理解掌握運用了。只有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思維能力達到一定水平,才明白其中的道理,理解了、明白了、會用了就能體會到學習輕松愉快有樂趣。否則,學生不知道如何提出問題,也懶于提出問題,他們認為反正老師到時會講的,自己何必多此一舉。其次,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標出發,“疑”的存在對于整個教學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學的首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后才談得上傳授知識。傳授知識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更多層次上提出新的問題,形成善問,既可以是單項的知識問題,也可以是綜合性的問題;既可以是智力因素的問題,也可以是思想教育的問題。例如:在初三第六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的小結中,我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用短語表達,另一組用疑問句表達,分別提出問題,最后,老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匯總歸納:短語組提出的問題有:經濟建設的基本目標、經濟建設的基本政策;疑問句組提出的問題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的基本目標是什么?怎樣實現這一基本目標?(或基本目標的實現必須堅持的基本政策有哪些?)基本目標一定能實現嗎?為什么?這樣有助于學生突破習慣性思維的框架,展開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二、基本思維方式訓練法
把培養基本思維方法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結合起來,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舅季S方法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基礎,其中最基本的思維方法是分析法和綜合法。這是由事物的客觀性決定的,作為整體的事物,它是由各個部分、關系、屬性有機組成的統一體,都是由它的若干變化發展階段內在的連接構成的。因此,人們認識事物時,要對構成事物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又要從事物的整體性去綜合把握。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如何的傳授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法和綜合法,更好的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復習初三的第六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第七課《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第八課《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文化》的時候,要求學生運用綜合法和分析法。把這三課看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有三個組成部分,最后下結論。即整體——部分——整體。教材84頁最后一段可以看成是這三課的序言段,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共同構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把這一段展開就是第六、第七、第八課,通過分析最后在教材131頁第三自然段下結論,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三、競爭與激勵訓練法
市場的激烈競爭能使經濟迅猛發展,設置辯論、演講、知識搶答等適度緊張的課型,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大腦的思維活躍而敏捷,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思維競技場得到鍛煉和強化。例如在學完了法律的特征后,通過對案例進行知識搶答,判斷它們分別屬于哪一個特征,在緊張的搶答中,死記硬背再也沒有用場,而學生思維的高速運轉和能力的集中卻得到了強化,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四、社會實踐訓練法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鍛煉和發展,因此,結合教材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大膽探索,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1.指導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2.指導學生辦政治手抄報。3.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需要,組織學生到農村調查采訪。請進來,是據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作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欲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和要求,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帶來一系列的變化:
1.教育觀念發生較大變化
通過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大部分政治教師認為,創新教育模式實施帶來的大收獲是教育觀念的自我轉變,這表明教師對自身工作和任務的更新認識與實踐,表現在對學生學習主人的尊重、平等上,教師的教法在學生的質疑答辯中受到挑戰,因此教師有壓力。
2.激發起充電的欲望
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中,學生是主人,他們對知識的構建研探更透徹,渴求更強烈,新思路、新想法層出無窮。教師要擔任指導學生的工作,只有加深自己知識的領域及廣泛獲取社會科學信息,不提前充電,自己就不具備指導學生研探新知、創造學習的能力和條件。
3.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注重過程,把方法和內容相結合,學習思想政治不僅是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技術、學習心理等普遍提高。
4.學生合作探究精神的提高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教為學服務”,打破了傳統的“學為教服務”,營造了一種和諧、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改變了教師是絕對權威、少數尖子學生是小權威的局面。老師從情感上給學生以尊重、關愛、賞識、鼓勵,使學生敢于表現、敢于質疑、敢于創新。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2]陶學忠.《創新能力培育》,海潮出版社.2002年12月
[3]馮克誠.《中小學生思想政治課業學習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指導》,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1年元月
[4]盧書兵.《中學政治創新教法》,學苑出版社.199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