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楊有成
摘要:只要教師在政治教學中設置激發學生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使整個課堂充滿積極創新的氣氛,就足以激發學生向上進取的精神和創造力。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創造;思維能力
江澤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我們所面臨的教育對象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棟梁。“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決定于今天的課堂。”祖國的未來、時代的發展呼喚千千萬萬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才。 在諸多關于培養人的創造性的主張中,認為只有在類似于異想天開的活動中,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創造能力。但在現實教學中又很難提供使學生進行這樣活動的機會。結果,創造性的培養在不少教師看來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實踐上的困難,往往是由于認識的片面性造成的。其實,學生在課上每一次獨立的思考,課下獨立地解決一個問題,都是在相當程度上培養自己的創造品格、創造能力和訓練創造方法。教學中啟發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教師首先要有這方面的意識,然后還要在教學方面有適當的安排。 一、設計探究性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好的問題可以誘發學習動機,啟迪思維,激發求知欲。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例如,當講到貨幣的產生時,如果按教材的順序進行: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貨幣;紙幣。對學生來說沒有什么吸引力,也達不到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目的。但現在換一個角度,這個目的就能夠達到。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據報道我國繼發行牡丹信用卡之后又相繼發行了一些類似的信用卡,請問,你見過信用卡嗎?它是怎么產生的?銀行為什么要改選信用卡?在什么情況下它將消失?”這些問題的提出,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再通過聚合思維使學生認識到,偶然的物物交換有產生、存在、消失的原因,擴大的物物交換也有產生、存在、消失的理由,同樣貨幣和紙幣也不例外。當然信用卡也會有產生的理由。從交換的角度講,有利于交換;從攜帶的角度講,比較方便、安全;從經濟角度講,節省費用。而且它克服了紙幣存在的一些弊病。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信用卡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樣可以給學生留下一個長期探究的問題,“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否找到一個比信用卡更好的東西來代替它?”以激勵學生,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 設計探究式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但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首先,布置探究性的問題要放在教學的開始。上課伊始恰當質疑,創設懸念,會激發學生迫切探究的認知心理,達到探究的目的。 其次,要善于抓住契機,問到“點”子上。教師對問題抓得準,問得好,才能引發學生思維。 那么如何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開闊思路,要抓住知識重點、難點、銜接點,探究問題的關鍵點、消極定勢的易疏忽點等。 再次,要善于創設階梯型和發散型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啟發性和邏輯性強,符合認知規律和學生認知心理,能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通過舉例,創設政治課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通常的教學舉例,是在教師講完理論之后,通過舉例加以證明。這種方式固然可行,但如果將順序顛倒過來,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因為事例在前,通過對事例的討論分析,所得出的結論肯定會大于書本當中的結論,這些結論的得出正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結果。 例如在講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時,教材的結論寫得很少,僅僅是“勞動成果是勞動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采用電化教學手段,在講授知識之前,播放一段錄像。內容是孫毅將軍看到在軍校有些新學員將吃剩的飯菜隨便倒掉,還不認為是錯誤的行為,便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一件真實的事情:為了保護糧食,老鄉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錄像播放之后,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其結論大大超出教材范圍。 教師在利用材料創設政治課教學的情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時應注意的問題:首先,材料要適當,要配合教材。其次,在材料的使用上,最好安排在講授知識之前,不安排在這之后。再次,所列舉的材料要生動、形象,要有從自我角度分析的可能性。 三、通過讓學生整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教材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寫的,每一段教材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由于受時間所限只能分節授課,不能一下講完。每講完一段課之后,讓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整理,因為相同的知識可以整理出不同的知識圖表來。 教師在讓學生整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時,應注意的問題有: 首先,要求學生整理的知識一定要有恰當的數量,最好以一課書為標準。 其次,學生整理知識要以質量為主,鼓勵創新,允許犯錯。 再次,對于高中學生,教師可以嘗試在沒有講完教材的前提下讓學生先整理知識,邊整理邊自學,教師再找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發散和聚合能力。 四、通過布置作業和小論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根據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不同要求,教師在每節課后布置的作業,應該是具有獨立分析要求和能夠進行發散思維的作業,主要可以通過布置綜合性問題的作業和材料型的作業來實現。
Abstract: If teachers create situations which motivate students to think and put forward problems which arouse students to think in politics teaching so as to make classroom teaching full of innovative atmosphere, it is possible to stimulate students' aggressiveness and creative ability in them. Key words: politics teaching; creation; thinking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