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優化化學課堂教學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張成虎
摘 要:優化化學課堂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深化化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是高中化學教學要求的核心。教師要從創設情境,優化實驗等角度進行多維優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優化;化學;課堂教學;主體
在高中化學的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學生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如何優化化學課堂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深化化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是高中化學教學要求的核心。教師要注意創設情境,優化實驗,創造寬松而和諧的學習環境,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采取多種方法創設思維環境,讓學生多思考、多設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樂之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欲。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的產生往往是由疑問引起的,在教學中,要注重信息傳輸的多樣性、奇異性與靈活性,以積極的刺激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設疑激趣,引發思維,使教師真正做到導學生之思,激學生之悱,解學生之疑,引學生之路的作用。例如教學“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針對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較難,引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小魔術,將大燒杯先罩在盛有濃氨水的蒸發皿上,然后將噴有五色酚酞溶液的紙花放入大燒杯內,紙花迅速變紅。這種通過直觀的魔術表演,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把學生的思維很自然地帶入預定的教學情境中去,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樣的道理,利用猜謎引入、故事引入等方法,都可以刺激學生大腦的有關學習神經細胞高度興奮,使神經纖維通道的傳輸達到最佳狀態。
二、優化實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科學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的有力手段,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自科學實驗。化學實驗教學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手段,而且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陶冶情操,塑造品質,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踐能力,訓練科學方法,提高科學素養等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優化實驗的演示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程倡導通過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實驗教學中,為了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效果和教學功能,教師在演示前要精心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例如,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應制取Fe(OH)2時,可事先提出以下問題:(1)實驗室里如何保存易被氧化的物品?(2)該實驗過程中生成的Fe(OH)2易被氧化,應采取怎樣的措施加以保護?學生依據以前學過的Na、K、白磷等易被氧化藥品的保存原理,聯想到應在FeSO4溶液的試管中加入遇水不溶且比水輕的有機物如苯、汽油等來隔絕空氣,進而聯想到應先對溶液煮沸,排出其中溶解的空氣,然后將吸有NaOH溶液的滴管插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以下,得到Fe(OH)2白色沉淀,現象十分明顯。這樣就避免了實驗過程中Fe(OH)2被氧化成紅褐色的Fe(OH)3時對實驗現象的干擾,既優化了實驗的演示過程,強化了學生對易被氧化藥品的保存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整體性。
其次,改進實驗方法,培養觀察實踐能力。
設計性或探索性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在學習碳和濃硫酸的性質時,讓學生思考如何鑒別反應得到的產物。然后讓學生分析如何連接實驗裝置。學生完成后,再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比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優缺點等。學生分析出可用品紅溶液檢驗SO2,用無水硫酸銅固體檢驗H2O,用澄清石灰水檢驗CO2。但容易把鑒別的順序顛倒。學生通過錯誤的連接和觀察,然后糾正。得出結論:先通過無水硫酸銅固體檢驗水,然后通入品紅溶液檢驗SO2,再通入酸性KMnO4吸收除去SO2,再次通入品紅溶液檢驗SO2是否被完全吸收,最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檢驗CO2。
最后,引導實驗設計,培養創新能力。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運用知識去探索的過程中有所創新地解決問題,要充分挖掘課本中理論知識與實驗的結合點,強化實驗設計性教學。通過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原理自行設計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在實驗技能、知識應用、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訓練,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發展,逐步形成創新能力。
通過化學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其它電教手段無法替代的、獨特的作用。培養創新能力就應努力挖掘和發揮實驗教學在創新教育中的潛能與作用。
三、創造寬松而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于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我國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
化學作為一門新學科,我要求自已在很短的時間內叫出班上每一位學生的名字,課余時間經常詢問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交換意見,師生間建立一種平等的朋友式的融洽關系,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質疑,并想方設法從不同角度只要是合理的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以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闡述自己的觀點。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導學生對所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教師要設計好討論的問題;討論的問題要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深刻性。同時,老師還要作好有效的調控,使討論始終處于寬松的氣氛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疑問、有驚訝、有爭論、有競爭、和諧的、生氣勃勃的化學課堂氛圍,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課堂教學
在實施教育現代化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在促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
化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構建特定的教學情境,渲染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共鳴,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解懸念,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最后,利用計算機因材施教,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發揮,讓各類學生都能"吃得飽"、"吃得好"。
總之,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優化化學課堂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一個時代的課題,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大課題。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提倡創新精神,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真正有效的組織和優化化學課堂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