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安領兄
【摘要】中學是奠定一個人的各種素質重要的階段,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本文論述了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化學教育;創新;重要途徑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在化學教學實施創新教學,發展學生的創新潛能,為培養創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呢?
首先,創新能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特殊才能的創造能力,那是科學家等杰出人物的創造能力,他們的發明創造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新穎的、獨特的、前所未有的。另一種是自我實現的創新能力,即是對個人來說,是新穎的、獨特的。我們在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自我實現的創新能力。
廣博的科學知識、敏銳的觀察能力、創造性的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創新的實踐能力等形成創新能力。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①要有意識讓學生聯想。如講到NH3、CH4實驗室制法時,根據所用藥品及反應條件讓學生思考選擇用以前學過的哪一套實驗裝置。②鼓勵學生猜想、幻想、異想天開。如講到氮氣的結構和性質時,假設N2不存在N≡N,N2變得活潑,世界將會變成怎樣?對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加以肯定,并鼓勵。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具有求異性、靈活性、獨創性和靈感等,其主要體現在靈活性。在教學中要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學會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沖破“思維定勢”的束縛。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現象是否相同,學生往往按常規的思維考慮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存在一個過量的問題,產生的現象是完全不一樣的。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學生通常會考慮的是金屬與鹽的置換反應,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潑的金屬,它首先與水反應,所以得不到金屬銅,而是生成Cu(OH)2藍色沉淀。
3.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
觀察是一切知識的門戶,周密精確的觀察是一切科學實驗、科學新發現的基礎。實踐能力又是創意和創新的橋梁。培養實驗觀察能力,要加強和補充課堂演示實驗,最好是增加學生實驗,要求學生從實驗觀察、實驗操作不同視角去仔細觀察,善于發現共同現象和不同現象,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應,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出結論。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自實踐,品嘗“創新”成功的滋味。
4.學會比較,在比較中創新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由于知識的積累、經驗的歷練,邏輯思維能力也逐漸得以發展,其對事物的表象的質疑、分析、比較,有助于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進步和延伸,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為創造思維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如對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的比較求異,使學生掌握概念的實質。象這種比較求異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示例在化學中隨處都可以體現,如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的學習;原子、分子、離子、電子、基的學習等等。
總之,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創造充滿創新活力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發展受益終身。同時讓教師的勞動閃現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這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努力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