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馬福英
[關鍵詞]化學教學 創新教育 創新精神
一、創設情境,培養創新觀念
中學化學中的創新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師從傳統教育觀念的條條框框中跳出來,不要給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尊崇權威的思維定勢,致使創造性思維薄弱,忽略了主觀能動性,阻礙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利用化學事實的發現、發明,科學家的事跡和有關資源的介紹,使學生對知識的創造和創造者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從中受到感染和影響,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鉆研精神;讓學生了解與化學有關的環境、資源、能源等問題;培養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和責任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人類的生存、發展意識等等。
二、設置疑問,激發創新欲望
教學中不能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要打破應試教育中的傳統做法,營造一個教學民主的氛圍,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多加肯定、多加鼓勵,培植求是、創新的教學風氣。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和創新的欲望及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前提。
三、誘發動機,培養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指在問題解決與學習過程中,推動主體經過變化、組合、探索,得出新成果,獲取新知識與新能力,受主體個性特征制約的一種特定心理狀態。化學教學中,應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思維能力,造就具有創新精神的人。而動機是創新的條件,一切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對事物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創新必須要有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決心。科學發展史上有許多發明創造人才為此付出了生命,才換來了創新的成果。所以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有意識介紹這方面的知識,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四、注重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去解決新問題,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創新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這三種能力。
加強雙基教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好堅實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備條件,忽視了雙基教學,要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增加一定數量的學生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要求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視角觀察實驗現象,并進行交流討論,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全面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想象,為學生的創造想象打好基礎。
教學中應注意運用生動活潑、科學有趣的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