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美術教學改革中創造性思維能力
佚名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觀念的更新,新的文化意識形態要求我們在美術教學改革中必須賦予新時代的內涵和特征,并融入現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體驗,以主動的創造性思維為藝術主體活動,把對藝術的感受和創造結合起來,尋找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個人的創作風格。追求個性化,強調視覺張力,使學生自覺的參與到藝術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中,以創造性思維為主體活動,體現畫面創造性思維的審美陳述,使藝術創作呈現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培養;流暢;靈活; 一、創造性思維的提出 對于什么是創造,著名教育家吳全愈認為:“創”與“造”兩方面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所謂“創”就是打破常規,“造”就是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產生出具有獨特意義的東西,不打破常規,無所謂“創”。 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創造活動中來,是提高本科美術學專業基礎美術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實踐課題。但從基礎美術教學現狀看,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老師講繪畫的基礎知識,學生聽繪畫的基礎知識;老師板書繪畫的技能要點,學生抄寫繪畫的技能要點;老師示范作畫步驟,學生觀看作畫步驟;老師示范畫結束,靜物一擺,學生便開始操作練習。這種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極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從事美術創作和美術教學又是最需要學生主動發揮其創造性的,現代美術教學應從“教師為中心”轉移到“學生為中心”,從以傳統的講授知識為重點轉移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重點。一堂成功的美術課教學莫過于師生之間情感的相互交流互動和提高,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僅在視覺中感受,而且全身心的融入教學的創新思維活動中。這需要精心設計教學,使學生快速進人全新創新思維活動中,教學也就進入了“引人入勝”的境界。“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就是一條達到這種教學境界的有效途徑。 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意識和創造精神是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和從事創作活動的根本動力。創造活動貫穿人類歷史發展的始終,是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不竭動力。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造史。蘇霍姆林斯基說“將勞動人民的強大創造精神及其對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種種觀念滲透進兒童的心靈和智慧,在他們的心靈中,就會激發出為人類的創造精神、思維和技巧而驕傲的情感。”因此,在美術基礎教學中,如何拓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是美術基礎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該以主動的創造性思維為藝術活動主體,把學生對藝術本身的語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創造力挖掘出來,讓學生置身于創造的時代潮流和藝術氛圍之中,去體驗和感悟創新,從而增強其創造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 (一)打破常規,鼓勵學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維的流暢性 美國美術教育家艾斯納將創造力分解為邊界推移、邊界突破、發明與美學組織。邊界推移就是擴充材料與工具的固有特性,創造性的運用造型因素。邊界突破就是在傳統觀念與傳統技法中發現缺陷,提出新觀點、創立新技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價值取向的變化。美術教育開始有意識的吸收現代科技成果和現代教學觀念,開拓學生視野,創設發揮想象的表現空間,運用現代材料與工具發掘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生動靈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思快想,鼓勵學生在思維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選擇的局限性,綜合運用各種技法,進行有廣度和深度的開拓。為善于動腦、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學生創設安全的心理環境,激發他們激越亢奮的創造情緒,創造獨具一格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過程中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為提高學生思維的獨創性,我們應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探索,鼓勵他們對已有的知識作出新穎、獨特的轉換和組織,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 善于發現事物之間存在的新關系,從中敏感的提出見地性的看法,不人云亦云,不隨聲附和,這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性。豐富的想象力是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條件。要營造適合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環境,教師應該按照課程要求進行創造性教學,把培養有創造力的人作為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無論以怎樣的手段和方法教學,都必須始終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以人為目的、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藝術專業基礎美術教學中長效而有機的融入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這一課題,為美術教學和藝術創作提供了無限寬闊的靈活空間。使學生能運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法和造型語言,以創造性思維作為藝術發展的主體活動,激發主體人有知覺、感覺、精神、意志、沖動的進行藝術創作。因此,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基礎美術教學必須貫穿一致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