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怎樣在生物教學中有效運用
趙德偉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而在農村的學校中,沒有條件也沒有能力開全生物實驗,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學習生物的興趣。多媒體的出現無形地給生物教學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由于它圖、文、聲、像并茂,給人以直觀形象的展示,還可以實現人機地多種交互控制,從而增強了感染力,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然而,如果不能正確的使用多媒體也會使教學走上歧途。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是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的。我就本課題,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利用多媒體可使內容形象化、具體化
生物課本中有很多內容都是非常抽象的,例如《細胞分裂》一節內容,用傳統的教學手法不能充分體現出來,如果用多媒體的動畫來表現,既直觀,又形象,且能充分展示細胞分裂的動態過程,重難點迎刃而解。用生動的形象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多媒體帶來的活力是語言不能比擬的
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圖、文、聲、像、影并茂的特點,極大的拓展了教學空間,豐富了教學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實現了課堂教學質的突破,能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或只靠掛圖、黑板作圖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極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彌補了無法開展的實驗難題
實驗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研究來獲得知識,它真實地再現變化過程,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操作過程與操作技巧,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由于生物學中研究的最多的是動物和植物,在我們四季分明的北方,到了冬季,幾乎看不到一點綠色,很多的動物要么冬眠,要么遷徙,很難找到實驗材料,對于原本條件就極差的農村學校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互聯網如同雪中送碳給我們帶來了溫暖,我們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一些實驗的錄像以及實驗的結果,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來觀看、學習。彌補了無法開展實驗的缺陷。
四、多媒體教學能使知識反饋全面、教法更靈活多樣
新課標理念之一是對學生減負,但有些重點內容還是需要識記、理解、掌握和運用,所以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都有一些必要的練習,如果僅靠黑板展示必將事倍功半;我們若用多媒體來展示練習和反饋題目,不僅全面而且高效。還可以通過局域網絡,按照“提問——回答——反饋”的過程,實行人機對話,完成學習任務,效果事半功倍。
另外,教師在準備教案時,需要大量的資料及信息源,在傳統的教學中,這種資料主要是通過書本、圖片和錄像等這些有限的手段向學生傳輸信息,這樣的信息來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隨著電腦科技的普及,教師將可以通過電腦從網絡中得到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課件制作,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更加靈活。
五、多媒體濫用的誤區
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運用要適時、適度、適量。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想增加信息量,拓寬知識面,整堂課大量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師成了機械的電腦操作者;也有許多教師制作的課件往往文字、圖像、聲音并用,使得一節課上得熱鬧非凡,但是學生卻被花哨的圖片和背景音樂所干擾;還有的老師一節課下來全部是課件,黑板上一個字也沒有,學生無法做筆記,知識掌握不了,更有的老師干脆用課件來代替實驗,卻無法達到實驗教學本身的目的,造成多媒體運用的失敗。
總之,在信息時代的今天,運用多媒體教學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其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在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基礎上獲得新知識,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多媒體的運用與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關系,就像有了精美的設計圖紙、齊全的建筑材料,但并不一定能建出高質量的樓房,還要看整個建筑過程。教學也一樣,運用了多媒體,還要注意對課程的體系、教學方法、講課藝術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