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高中化學課堂實驗研究式教學的嘗試

付小勤

【摘 要】筆者通過兩年的高中新課程教學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闡述了在高中化學課堂實驗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實踐與體會。

【關鍵詞】高中化學 課堂實驗 探究教學 嘗試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驗)》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也強調:“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化學實驗是進行探究性學習、創新性學習的有效教學手段,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教學的主線應該圍繞實驗探究進行展開。

不重視實驗,不研究實驗,不用好實驗,是很難駕馭新教材的。什么是“實驗探究”呢?不同教師的認識也有所不同,表現出的教學行為也就不同。如果認為實驗探究就是讓學生動起手來,“照方抓藥”式地驗證出書上的結論,那就不能稱之為探究式學習了;實驗探究不僅僅是做實驗,還必須是在學生自覺、主動、積極、手腦并用的基礎上,對某一個特定的內容進行反復的猜想、思考、認識、研究的過程;實驗探究過程還應貫穿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相互溝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尋找出相對合理的或最優的方案。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可見,實驗探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它是集提出問題、調查研究、動手實驗、表達與交流等過程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過程和問題,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形式的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的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如在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是先講授方案、后做實驗,或邊教邊實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成為被動的角色,照方抓藥,沒有多大興趣,對實驗中要注意細節的一知半解,不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為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本人作了如下嘗試:

在學習認識了物質的量的濃度概念和簡單計算以后,可設計下列四個環節的實驗探究活動:

第一個環節:探究容量瓶的結構特點。出示各裝有6mL水的10mL、50mL量筒各一個,提出問題,哪一個更準確,說明理由。學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結論。教師追問,“我們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溶液的體積常會有100ml或者更大,怎樣才能做到容積大而又精確呢?”在學生略加思考后,有學生提出在有刻度線的地方管要細一點,把下面做大一點,在肯定了學生這個積極的想法后,教師出示實物樣品,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標度上的容積、溫度和刻度位置,讓學生明白它們的意義。

第二個環節:配制100mL 0.1mol/L CuSO4或NaOH溶液。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的藥品有CuSO4?5H2O晶體和NaOH固體,以及其他必要的儀器、藥品。告知學生稱量出0.01mol樣品的質量并設法全部轉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加蒸餾水到100mL,其濃度就為0.1mol/L,強調容量瓶是精密儀器,操作時盡量減少誤差。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記錄實驗中出現的各種變化。讓學生比一比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選用CuSO4?5H2O晶體,是因為溶液呈藍色,便于觀察殘留液,而NaOH溶解放熱。)這時教室里氣氛活躍,有的組拿起儀器就做,有的組稍加思考后統一了意見后也開始做起實驗來,此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各組學生的操作方法而不加干涉。

等各組學生完成后,教師請幾個有代表性的小組介紹實驗過程:

小組1:將2.5g的CuSO4?5H2O晶體轉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刻度線,混合均勻即可。

小組2:將0.4g的NaOH固體在燒杯中加蒸餾水溶解后,倒入容量瓶中,再加蒸餾水至刻度線即可。

小組3:將0.4g的NaOH固體在燒杯中加蒸餾水溶解后,冷卻至室溫,然后用玻璃棒引流轉移到容量瓶中,再加蒸餾水至刻度線即可。 小組4:在小燒杯中加蒸餾水溶解2.5g的CuSO4?5H2O晶體并冷卻至室溫,然后用玻璃棒引流轉移到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餾水洗滌小燒杯和玻璃棒,洗滌后的溶液也要轉移到小燒杯中,再加蒸餾水到刻度線。

第三個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各組方案的優缺點,通過對一些細節進行追問,讓學生說出操作的“發現”過程,歸納學生的建議;如:為什么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生答:因為溶解時有可能吸熱或放熱,而容量瓶的刻度在20℃時才是準確的。為什么想到用玻璃棒將溶液轉移至容量瓶中?生答:因為將溶液直接倒入容量瓶時,可能不慎將溶液濺在瓶外。你是如何想到要洗滌的?生答:燒杯里有殘留液。此時其他學生根據他的回答自然又想到了觀察溶液顏色的問題,又有了新的發現。

下列是教學中來自學生的建議:建議1:在小燒杯中溶解物質時,注意加入的蒸餾水要適量,因為移液后還要用蒸餾水洗滌;溶解后的液體需恢復至室溫后再移液,以免影響容量瓶的精度。建議2:用來引流的玻璃棒的位置要特別留意,不能使液體灑出來也不能從刻度線以上部分流下。建議3:移液后要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因為還能觀察到藍色殘留液。建議4:洗滌后加蒸餾水,液面上升越來越快,要適時減速、改用膠頭滴管滴加。建議5:觀察到容量瓶中液體上下藍色深淺不一,故需要搖勻。建議6:搖勻時要上下顛倒,但是要防止活塞漏水。

第四個環節:師生共同總結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過程,最后,教師讓學生在回顧實驗的基礎上,開出儀器清單,并交流體會。

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處于主動地位,也沒有過多的顧慮,成功者享受到喜悅,有欠缺者在羨慕成功者的同時會對自己原有的缺陷進行自我修正。如有的同學在談體會時就說到:溶液的配制要統籌兼顧,比如溶解時加水不能太多;容量瓶是為了應用而設計出來的,也可以對它進行再改進;轉移液體的操作要求比較高,應該多加練習等等。

這節課結束后,學生、授課教師都很興奮,仍感意猶未盡。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精心設計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學生自主探究實驗,學生積極思考的會有很多驚喜的發現和收獲。不僅讓學生自主探究了知識,保證了探究結果的合理性和深刻性,而且讓學生體會到了細心觀察、思考、交流的重要性。同時,教師既是知識的引領者,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這節課也是一節生動的思想教育課,真正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

新課程倡導的“實驗探究”這一重要的學習方式,不僅為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培養科學的思維和方法、發展科學素養提供了新的平臺,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其實我們教師探討的關于“課堂中實驗探究”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實驗探究的過程。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摸索,課后反思、討論、交流、比較,采用什么引導法才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才更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從而使得這個問題有了初步的完善方案。當然,這個方案不是最完美的,我們還將不斷“實驗”,勇于“探究”。探究學生如何“學”,探究教師如何“教”,我們相信,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實驗探究”這枝奇葩一定會在實驗教學中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1]鐘啟泉、崔允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勇、王新華.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實驗教學與研究,2007(12)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