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課改下化學實驗教學的開展
鐘曼萍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多年,新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作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并強調科學探究是重要的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它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參與”和“體驗”是科學探究的兩大特點。初中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滿足好奇心。科學探究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暫時的興趣能夠穩定保持并得以發展,從而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實際化學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實驗探究教學一直是薄弱環節,導致許多學生動手能力很差。教師如果能根據學校和學生的條件,對教材中的一些實驗略加改進,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中,如何進行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現在談談我的做法。
一、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隨堂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在化學實驗中,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指觀察化學反應中產生現象的能力,同時還包含觀察實驗所使用的儀器、裝置、藥品的形狀和顏色等。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有時不能完全清晰的觀察到這些實驗現象。因此,在教學中選擇一些危險性小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對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幫助。這時學生由觀看者變成操作者、實驗者,其心情激動、態度積極、思考問題主動都是很明顯的。學生做隨堂實驗既可以達到演示實驗的目的,又可以彌補演示實驗的不足,因此在條件許可下,我多采用這種形式。一般來說,對操作簡單、安全可靠、不污染環境的演示實驗都可以改為隨堂實驗。例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氧氣的性質實驗”等。在課堂上教師要提出要求,及時給學生幫助,讓學生通過做實驗,逐漸掌握實驗操作的要領及原理。在這樣的隨堂實驗中,學生逐漸學會了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及反思,同時實驗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二、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中學化學實驗中大部分為驗證性實驗。常用模式是:實驗前教師明確講清有關知識點,將實驗方案和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明確教給學生,再進行演示實驗;然后再把實驗現象、結果與所講授的新知識作對應比較;最后由教師或學生做概括總結。化學實驗特有的生動性、直觀性,會使剛接觸化學實驗的初中生產生興趣,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早知道結果的驗證性實驗教學的進行,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就會不再感興趣。新課程運用的實驗引導探究模式就是通過實驗,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獲得科學思維。實行實驗引導探究模式,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把教材中的實驗改為真正的探究實驗,需要教師把握教材,大膽開拓思路進行實驗探究模式的探索。探究是過程,是學生體驗、感知與認知的學習過程。實驗探究模式的思路是:引發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搜集證據—總結規律—拓展與練習。問題是學生進行探究的根源,是學生通過實驗要達到的目的;實驗事實是學生在實驗中看到的實驗現象,然后學生根據以前所掌握的知識,利用這些知識對實驗現象進行討論、探究,從而得出結論,進而應用在化學教學中。例如,“燃燒的條件是什么”,”滅火的原理是什么”,“在實驗室怎樣制取H2”等。 三、補充有趣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為了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習興趣,消除學習中產生的困惑,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實驗,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緒言課時,除了做好教材中的幾個實驗外,可以增加利用氨水揮發可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做“鐵樹開花”,利用花瓣來制作酸堿指示劑等實驗。如復習二氧化碳性質時,可以補充“一次性注射器演示CO2溶于水”,“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等實驗。這些實驗不僅增加了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的深刻理解,還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知識。此外,在做演示實驗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將儀器裝置、藥品及操作方法做進一步改進。如“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實驗”、“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使用改進后的裝置進行實驗前,必須讓學生明白,這樣改進的優點是什么,同時思考還可以怎樣改進等,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及學習熱情,使學生體會到只要用心研究,創新便會伴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四、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家庭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展家庭化學小實驗,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擴展和深化。例如,讓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廢棄的飲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輸液管、吸管等,制作反應儀器;用各類蛋殼、小石子代替碳酸鹽,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設計出一系列家庭化學實驗。例如,講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后,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家庭實驗;利用身邊的材料,驗證空氣中氧氣含量為21%(體積含量),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回家后,大部分學生會用茶杯代替鐘罩,用小盆代替水槽,用小蠟燭代替紅鱗,反復進行實驗。實驗成功了,總結出操作要領;實驗不成功,分析原因。即使是同一個實驗,學生會根據選用器材的不同,設計出的方案也不相同,通過實驗比較出不同方案的優點和缺點。在這樣的家庭實驗中,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選擇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設計,其中必然蘊涵著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必然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實驗教學
多媒體技術能為化學教學提供豐富多彩、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需要的信息收集、選擇、處理的能力及人際交往的能力。
傳統實驗教學遇到一些要求高的實驗,往往難以演示,多媒體正好彌補這一缺陷,如易出錯的實驗,多媒體模擬一些錯誤實驗,可使學生親眼感受錯誤操作的危險性,從而避免錯誤的發生;微觀物質結構及其運動的實驗,通過語言描述比較困難,結構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體可以有利于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無論是增補實驗,還是改進實驗,學生都嘗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學會了去主動探索獲取新知識,掌握了正確的科學學習方法;實驗探究教學能給學生提供主動探求知識的環境,讓他們在成功的設計和實驗操作的愉悅情緒下,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思維更活躍。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實踐體驗能力和增強了創新意識,而且加深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基礎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