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學習
張斌
: 論文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方法 “內因”和“外因”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論述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學生自主學習問題,首先介紹了自主學習的內容,在學習方法上從教師的職責和學生的職責兩個方面進行分別論述。最后得出結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上注重引導,在能力上注重質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同時起作用。
1 定義
1.1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案淖冋n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p>
1.2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
1.2.1教育主體自主性發展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存在著種種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養人的過程中輕視乃至忽視了教育主體的自主性發展。
1.2.2以學習論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學習社會的需要,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產生了根本性變革,建立起以學習論為中心的現代教學論。
1.2.3以理解為核心的學習觀。教師要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必須確立學習是一個理解、記憶、運用過程的觀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一個初步理解、學會應用的過程。
1.2.4結構化的知識觀。在自主學習中,教師要確立科學的結構化的知識觀,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經驗的積累和理論化;學生既要重視“是什么”和“為什么”,也要重視“怎么做”。
2 方法
2.1教師職責
2.1.1課前備課。教師課前備課包括很多內容,教材、學案和學生,每個學生都做到了然于胸。授課中才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是每個教師必須擁有的基本教學意識。教師課前準備情況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然而傳統的備課教師大多以教學書目為主,缺乏可操作性和可實踐性,達不到自主學習的要求。
2.1.2課間講解和啟發。眾所周知,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而如何激發興趣就是每個化學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創設真實直觀的教學環境,課堂靈活多樣,可以用物品、圖片、樣品及多媒體等。另外化學課堂需要大量的實驗,能夠動手就能夠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程安排一定要給足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
2.1.3課后跟蹤和調查。下課之后的跟蹤和調查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系統和全面的了解。有了課前的準備和上課時候的良好效率,學生所學知識的真實能力有待驗證。那么就需要老師思考如何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夠把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比如歸納化學歌謠,有關化合價的記憶口訣,有關鹽類的溶解性規律等都有現成的歌謠和口訣,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編寫和創造,并集思廣益,分享其他學生的學習方法。課下的交流可以更好的融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2.2學生職責
2.2.1關于課本知識,要主動學習教材里常識性內容。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本內容的閱讀,并試圖解答課后習題。帶著問題進課堂,學生應該在課前對所需要學習的內容有個快速的瀏覽和預習,并且在預習的時候找出課程重點難點。把教師課前給出的問題試圖找出答案,理解并闡釋出來。 2.2.2課外知識,課外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了課堂的束縛和老師的監督,學生可以更加開放的思考,大膽設想并求證。但課外學習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督,自主查閱資料在學習中應用,留心在學生的習題中經常會遇到許多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2.2.3動手能力,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實踐出真知,只有實驗才能驗證結論,這就要求學生們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如何合理的安排實驗是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一般來說,根據課程設置按照課本要求的內容及時地適量地合理地實驗是有必要的。化學實驗具有直觀性,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但化學實驗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們要提高安全意識。
3 討論
高中化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
3.1“內因”也就是學生自身。學生應該逐漸培養以下能力
3.1.1獨立制訂和調整學習目標
3.1.2獨立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內容
3.1.3獨立設計學習活動并參與學習活動
3.1.4獨立調整態度、動機等情感因素
3.2“外因”包括教師,學校及其他社會因素。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外因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具體要求如下:
3.2.1開展合作學習,和諧的學習氛圍大有益處,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點,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取長補短,相互幫助。
3.2.2重塑教師角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亦師亦友,逐漸消除學生對教師的依賴。
3.2.3擴大學生可支配的時間,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
3.2.4因材施教,對學生要區別對待,加強自主學習的引導。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定位,并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整和自我評價。
我們知道,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是哪一門學科,教學經驗都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創造環境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自主地投入到實踐過程中去,從而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課堂氣氛生動活躍有趣,產生積極的心理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可以一時半刻,急于求成,要認識到是一個日積月累逐漸培養的過程。在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問題上,要多角度、深層次分析學生自主學習與教育模式之間的關系。
自主學習模式還在不斷的探索和發展,只有充分發揮“內因”和“外因”兩個因素的作用,才能走的更科學,更遠!
[1]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3-10.
[2] 林格,程鴻勛.自主學習 [M] .新世界出版社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