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蘇 曉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中學教育正快速由單純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本文結合中學地理教學實踐,分別從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勞動素質等五個方面,對如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素質教育
隨著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學校教育正快速由單純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中學教育實行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才是唯一正確的方向,這個轉軌的任務也就刻不容緩地擺在了中學各學科教學面前,并成為各科教師所面臨的新課題[1]。 從靜態上看,素質構成基本有以下五個因素:即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勞動素質。從教育過程實施的動態方面分析,素質教育的實質是積極創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條件,使受教育者能夠主動而非被動地將人類科學的道德的、心理的、勞動的文化成果內化為自身的較全面的素質,使身心兩方面的潛能都獲得提高,使發展呈現出一種生動活潑的態勢[2]。可見,“素質教育”雖是一句簡單的話,實行起來卻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下面就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點心得體會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1發揮地理學科優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一環,進行素質教育要將德育放在首位。 1.1在地理教學中要注重愛國主義教育 在地理教學中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其他學科更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地理學科可以全面系統地從工業、農業、交通、城市建設諸方面向學生展示日新月異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滲透愛國主義思想的內容,如在講我國的疆域時,可以向學生講解:我們偉大的祖國南北相距5500千米,縱橫十萬里,悠悠五千年,為世界上最大、歷史最久的國家之一,在這廣闊的國土上,有豐富的特產、錦繡的山河、勤勞智慧的各族人民。通過對這些知識的講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中華民族的騰飛而努力學習。 1.2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滲透國情教育 加強國情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的目前的真實發展狀況和發展形勢,避免有的學生有盲目的崇洋媚外或妄自尊大的情緒出現,例如不少同學認為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在講到“中國的自然資源”這一章時,我先在黑板上寫了一組數字來讓學生了解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1)我國的礦產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礦產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2)我國的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國中居第三位,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積還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積的1/3。(3)我國的水資源總量較大,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然后通過舉例分析,說明了中國地大但物并不“博”,而且目前的狀況并不樂觀。 當我講到我國西部地區不少地方缺水嚴重,不少地方的人吃水都成問題時,不少同學在課堂上表示要節約每一滴水,堅決同浪費水的行為做斗爭。這堂課以后,班里的浪費現象明顯的減少了。 1.3在地理教學要對學生進行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 在教學中還要結合相關的內容來進行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思想的教育,例如在講到八年級地理第一章“中國的主要產業”時,可以拿舊中國的各種產業的發展和新中國的發展情況作比較,來向學生說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社會主義優越性,如在舊中國我國的重工業和高科技產業等都是一片空白,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工業在取得了很大的發展,許多工業品的產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鋼鐵、電視機、電冰箱等的產量居世界首位。還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自己的家庭在這十幾年的變化情況。我在講這一章時,找了幾個同學讓他們列舉了自己家里面十年前的家用電器的數量和現在的數量,不少同學講到了在十年前家里面有一臺收音機就算是非常不錯的了,而現在有電視和電冰箱等早已不算什么稀罕事。通過他們的親身體驗,讓他們了解到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科學文化素質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學好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在地理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除傳授基礎的課本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還要學生能夠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并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2.1采取有效的課內教學形式,鞏固地理基礎知識 素質教育的特點就是必須打破教師獨占講臺,一講到底、填鴨式的教學舊模式,而代之以民主、活潑、多樣的教學形式[3]。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我經常采取一些電化教育手段,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將要講的內容做成幻燈片的形式,或從網上搜集一些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課堂知識的鞏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時以討論、演講、辯論等形式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學習了關于環境保護的內容時,我讓學生寫一篇保護環境的小短文,選取幾篇較好的,讓他們在課堂上演講。這樣不僅鞏固了地理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2積極開展課外教學,豐富課外知識 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不能搬進課堂觀察和演示,這就使得課堂教學在知識的傳授上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某種程度上理論與實際的脫節,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各項任務,因此必須與課外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為了開展好課外教學,我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考察,到一些大的工廠考察它們的污染情況,到離學校較近的山去考察那里的植被情況。由于我所在的是一所農村學校,這樣就有更多的機會和大自然打交道,當學到和農業有關的內容時,我就會組織學生去到田間地頭去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各種農作物的生活習性,了解那里的土壤狀況等。 2.3結合身邊例子,注重科學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學是為了用。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系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自然現象、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并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釋這些現象。例如,在授完“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節后,我要求學生嘗試分析他們所住的房屋夏季有陽光而冬季曬不到陽光的原因、房頂上太陽能熱水器金屬面的安裝朝向和角度、本地區一年中白晝長短的變化與太陽直射點位置的關系。在遇到和地理有關的時事或新聞時,我也會啟發他們利用學過的地理知識去分析或解釋,如從電視上得知“神六”升空的消息后,我對“神六”的發射過程向學生們作了詳細的講解,然后讓他們列舉出在“神六”發射和返回過程中用到和地理相關的知識,雖然不少同學的答案有點不切際,但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發揮教育的思想導向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中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的時期,也是心理素質發展極為重要的階段。在這一時期要對他們進行良好的心理教育,給予有針對性的引導,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在中學教學中,應將心理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切實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為了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可以重點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3.1激發學生潛力,提高思維與創新能力 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人才,在地理教學中應注意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與創新能力,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啟發式教學,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并鼓勵他們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在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創造。在學生掌握了書本知識的同時,我還鼓勵他們進行發明創造,我通常會針對地理教材中的某一個或幾個知識點作為一個課題讓他們去研究。例如,在一次課堂教學中針對在沙漠地區植樹造林樹苗的成活率比較低這一問題,我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然后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課題,讓他們去著手解決。有一個同學在自家的院子里做了實驗,他自制了一種形狀很像花盆一樣的容器,將樹苗放到容器里,經過反復實驗,有效的解決了水分流失的問題,同時又沒有影響植物的根系的向外伸展,提高了樹苗的成活率。這種小發明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也對他們適應當今的創新型社會打下了基礎。 3.2加強訓練,注重意志品質的培養 意志是人為實現確定目的而在行動過程中自覺克服困難的心理能力。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可以提高他們的耐挫折能力,為適應將來的社會競爭做好準備。為了使學生能夠具有堅定的意志力,在教育教學中就要注重這方面的訓練,如可以可安排學生完成一些任務,而完成它要經過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還可以樹立典范,積極引導他們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青少年學生善于模仿,我們要經常為他們提供典范作為學習的榜樣,促進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如經常引用一些為了造福百姓而不畏艱難、積極同自然災害作斗爭的人或事,通過這些人的榜樣作用來促使學生產生鍛煉自己意志的愿望。 3.3加強思想引導,形成健全人格 為了使我們的學生心理素質能夠全面健康的發展,還要注重健全人格的培養。不少學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人格障礙,比如自私冷漠、惟我獨尊、缺乏愛心和責任感,嫉妒心理太強、想辦法讓別的同學受到批評等 ,這些如果不能及時的糾正過來,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將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的擇業、家庭幸福等。而人格的培養是一項長久的工作,在教學工作中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認真注意他們的言行舉止,對不利用他們的心理健康的言行予以糾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4鍛煉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素質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實際動手能力較差。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多繪圖、多制簡易教具,多實驗,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如在講解地軸、兩極、經緯度等有關知識點時,有些學生總弄不清楚。我改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辦法,讓學生在課后用乒乓球做一個小地球儀,然后評比,看誰做得最好。經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比較順利地掌握了有關的知識點,還向我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有實驗的內容,我嘗試著將整個實驗過程分組交給同學們自己去完成,結果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錯誤百出,反而每一組同學都能順利完成,而且還寫出了實驗報告。通過一年多的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5結合教學實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也是比較重要的,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其它各個方面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在地理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在校園一角建地理園地,測風向、溫度,做天氣預報。節假日里,帶學生去遠足,同時進行了野外鍛煉、野外考察,樹立學生挑戰自然、戰勝自然的精神,提高了身體素質。我所在的學校大多是農村學生,但由于現在獨生子女較多,他們參加田間勞動的機會較少,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我經常鼓勵他們利用學過的知識指導生產和生活實踐并參與冬種夏收,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的能力,并使身體也得到了鍛煉。 為了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21世紀的棟梁之材,地理教學中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唯一正確的方向。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提高課堂素質教育的效果和質量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共同為之努力!
參考文獻: [1]張立平.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育人質量.地理教育.2004,(2):24-26 [2]賈立輝.談地理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1,(1):12-13 [3]李 晴.素質教育在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地理教育.2000,(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