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馮林
摘要: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經驗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易于使學生獲取多方面的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得到不斷的發展。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培養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于獲取多方面的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得到不斷的發展。
一、創設趣味實驗,培養學生的注意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索知識、構成學習動機的一種動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關鍵。如在引入指示劑時,我課前先在一張白紙上用綠色水彩畫上了荷葉,然后用無色酚酞畫上了荷花。上課時,我做出神秘的樣子說:“我現在用這無色溶液能給大家變出荷花來。”這時同學們都好奇地看著我,我就像魔術師那樣,嘴里說著“變、變、變”,手上把準備好的氫氧化鈉溶液均勻噴灑在畫好的荷花上,立刻,在荷葉上長出了一朵粉紅色的荷花。學生們興奮好奇地議論著,我就找準時機給學生揭秘。在這愉快的教學氛圍中,不僅輕松地引出了指示劑這一新概念,而且對酚酞的變色情況記憶深刻,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揭示奧秘的興趣,讓學生進入了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二、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化學實驗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指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及現象,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然后進行積極思維,把觀察到的感性材料上升成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概念的能力。可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培養實驗能力的前提,也是發展智力的前提。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在教學中,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我做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例如,在分子這一節教學中,可補充氨的揮發、碘在酒精中擴散(溶散)的實驗,加深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我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了改進,用球膽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后,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
演示結束后,我讓學生思考三個問題:
1、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
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燃燒?
3、紅磷能不能燃燒?
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讓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最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這樣使學生對燃燒的條件既能理解,又記得牢固,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組織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親自實驗,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鞏固驗證,可加深和擴大他們所學得的理論知識。做實驗的過程就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因此,要認真組織好每一次的學生分組實驗。
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我在實驗室事先準備了如下幾組實驗:
1、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2、純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
3、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
4、石灰石與濃鹽酸反應。
5、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
讓每組學生依次分別做這五個實驗,然后讓同學們共同討論:在實驗室條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選用哪組實驗最合適?為什么?在經過討論和爭論之后,同學們得出了共同的結論:實驗室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最適合。緊接下來讓學生繼續討論:怎樣設計一個節約藥品,讓此反應能隨時發生、隨時停止的實驗?這樣不僅使學生們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也使學生們學會了對比實驗和優化實驗的方法。事實證明,通過組織分組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
四、做家庭小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學生在做家庭小實驗時,需要獨立思考,去想象、去鉆研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這就有助于學生智力與創造才能的發展。例如,我把教材中的鐵釘生銹演示實驗改為家庭小實驗,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鐵的性質”這節課時,將實驗室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并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的結果對照,學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這一事實。進而再讓學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啟迪學生對教材中的討論題“你認為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進行探究,從而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較深入的了解,興趣的激發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我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堿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家庭小實驗,他們會積極動腦思考,聯想過去學得的知識,認真加工整理,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闡述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其實在每種能力的培養中,又都包含著其它能力的發展,它們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教師如何真正運用好實驗教學手段,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和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需要我們不斷進行實驗教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