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營養與食品衛生的調查淺析
龐愛軍
【摘 要】 目的 探討中小學生營養與食品衛生知識的了解情況。方法 采用自制的營養與食品衛生調查問卷對本地區中小學中600 名學生的營養與食品衛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營養與食品衛生的知識、態度、行為。結果 該組中小學生在營養素、營養與疾病的關系方面的知識有較好的了解,但對膳食寶塔的了解相對較差。對營養知識感興趣的學生較多。有11.0%的學生不吃早餐,有83.3%的學生在家吃早餐,75.0%的學生在學校吃午餐,一半以上的學生吃課間餐和營養保健品。結論 部分學生營養知識缺乏,需要進行營養干預,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關鍵詞】 中小學生;營養;食品衛生;調查
少年階段的良好的營養是以后成人的健康的基礎。合理的營養是促進兒童正常發育和預防各種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肥胖癥的發病率還有逐漸上升的趨勢[1],此外,營養不良也有著一定的發生率,這勢必會影響到兒童的健康發育。為配合健康教育,對學生普及營養衛生知識,提高學生合理營養的觀念,現于2010 年6 月對我地區600 名中小學生的營養與食品衛生的知識、態度、行為的抽樣調查,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菏澤地區某中小學600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該組學生身體狀況良好,排除急性感染、應激、腫瘤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學生。其中男310 例,占51.7%;女290 例,占48.3%。年齡7~13 歲,平均(9.9±2.5)歲。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的并經專家審核通過的營養與食品衛生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的母親、調查人員及調查者本人共同填寫,調查前班主任詳細講解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解除學生的顧慮。問卷內容包括:①學生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學校、身高和體重等;②營養與食品衛生:包括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和營養行為(早餐、早餐的地點、課間餐及課間奶、零食以及營養保健品的攝入情況)。本次共方法問卷600 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600 份,有效率100%。
2 結果
2.1 營養知識調查結果分析
該組中小學生在營養素、營養與疾病的關系方面的知識有較好了解,其中知道食糖過多或引起肥胖者有372 名,占62.0%。知道缺鈣會引起骨質疏松癥者有480 名,占80.0%。知道富含維生素食品者有510 名,占85.0%。知道富含鈣元素的食品者有498 名,占83.0%。知道富含脂肪的食品者有有480 名,占80.0%。
學生對某些營養知識的了解較為缺乏,其中知曉富含蛋白質的食晶者有348 名,占58.0%。知道缺鐵與貧血的關系者有330 名,占55.0%。知道缺碘與甲狀腺腫大的關系者312 名,占52.0%。知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者有270 名,占45.0%;知道知曉富含鐵食品者有246 名,占41.0%。知道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者有222 例,占37.9%。知曉高血壓與食鹽的關系者有172 名,占29.0%。對膳食寶塔的了解相對較差。其中有24.0%的學生了解,48.0%的學生了解,28.0%的學生完全沒有聽說過。
2.2 態度
該組學生中對營養知識感興趣者有432 名,占72.0%。認為早餐對人體的健康有重要影響者有492 名,占82.0%。平時看電視、廣播獲得營養知識的學生有560 名,占70.0%。 2.3 行為
①早餐:有89.0%的學生吃早餐,11.0%的學生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為沒有時間者占58.0%。有83.3%的學生在家吃早餐,75.0%的學生在學校吃午餐。②課間餐、課間奶:有60.0%的同學吃課間餐,50.0%的同學喝課間奶。學生不吃課間餐、課間奶的原因見表1。③零食:不吃零食者占8.0%,偶爾吃零食者占56.0%,每周吃1~2 次者占15.0%,每天吃零食的學生占12.0%,每吃3~4 次者占9.0%。④營養保健品:有55.0%的學生在吃營養保健品。
3 討論
本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對富含鈣、維生素、脂肪的食品及對食用過多甜食和缺乏鈣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方面的知識較為了解,對其他了解率均不理想,尤其對膳食寶塔的知曉率較低,僅有24.0%的學生了解。這可能與目前學校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質量有一定的關系,針對這種情況,學校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選用合適的教材,通過多種途徑,如:廣播、電視、報紙、講座的形勢宣傳,包括基礎營養知識,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營養與健康[2]。中小學生處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早餐質量對健康和學習效率都很大的影響[3],結果顯示有89.0%的學生吃早餐,情況總體說來較為樂觀。雖然有的學生認為吃零食過多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但該組學生中不吃零食的學生僅為8.0%。另一方面,學生食用課間餐和課間奶的比例還未達到理想水平,課間餐和課間奶有利于及時補充學生消耗的能量。調查原因中顯示,學生不吃課間餐、課間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學校不提供,因此,要改善這一情況,學校必須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營養早餐或者課間餐,,促進生長發育,在預防營養不良的同時,控制超重和肥胖。
[1] 張文靜,陳發慧,錢虹.中學生超重肥胖與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調查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1):70-71.
[2] 劉佩霞,劉澤文,趙迎春.中小學生的營養狀況與飲食調查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06,22(7):495-496.
[3] 丁元慶,麥錦城,于薇.廣州市中小學生飲食衛生知識與行為調查[J].中國校醫,2005,19(3):24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