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發揮工會職能 營造企業和諧氛圍
宋守君
摘要:企業工會組織是員工的“娘家”,是員工的“代言人”,維護員工合法權益就是工會最根本的職責。面對企業工會職能拓展,任務加重,難度加大的客觀現實,工會干部要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為營造企業和諧氛圍而做好工作。 關鍵詞: 企業工會組織;員工合法權益;和諧企業
企業工會組織是員工的“娘家”,是員工的“代言人”,維護員工合法權益就是工會最根本的職責。工會組織無論在任何時期、任何企業,都要牢固樹立員工利益無小事之觀念,時刻把維護員工合法權益作為工作的重點,營造和諧、寬松、民主的良好氛圍。面對企業工會職能拓展、任務加重、難度加大的客觀現實,工會干部要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國有企業工會面臨的問題 1.協調勞動關系的要求增高和難度增大 隨著國有企業內部不斷重組改制,所有制結構呈多元化發展,企業勞動、人事、分配制度發生了深刻變化,使得企業勞動關系出現復雜、多變的趨勢,所有者、經營者與勞動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表現在企業群體性勞動爭議和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呈現出由個人勞動爭議向群體性勞動爭議轉變,由具體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勞動爭議向因企業改革中利益調整引發的勞動爭議轉變的新特點。 2.工會干部工作的創新能力與當前形勢的要求存在差距 一是思想觀念滯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重組、改制的力度很大,步子很快,與之相比企業工會無論在理論政策研究上還是在思維方式上都顯得滯后,工作習慣于上級布置,如果上級不布置就不知道該干什么,缺乏創新與活力。 二是工作方法滯后。對新時期工會在企業中的地位、作用、任務的變化缺乏超前性研究,工作方式與基層實際和職工需求貼得不緊,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工作顯得被動;在工作方式上,仍偏重搞活動,活動方式也是墨守成規,不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缺乏調查研究和把握宏觀形勢的能力。 三是工作內容滯后。長期以來,企業工會的職能是“大而全”,不管是否切合實際、是否有能力都要全面鋪開,導致職責交叉,戰線過長,內容過多,職工希望干的工作沒做好,不該做的又疲于應付。 四是作用發揮滯后。當前職工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工會組織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保護他們的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權利。 五是工會工作作風不夠扎實。特別是部分上級機關仍然帶有行政化傾向,年初布置工作,年終總結工作。仍然有從會議到會議、從文件到文件的現象,年復一年,工作成效不明顯,業績平平,個別工會還以人手少為由,工作得過且過,應付了事。 六是干部隊伍素質不高。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要求工會干部必須強化自身素質,加速知識更新,工會干部僅掌握工會理論知識已遠遠不夠。目前,專兼職工會干部還遠遠不能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創新是增強基層工會工作活力的源泉 創新是靈魂,堅持立黨為公、服務民眾是關鍵,提高執行力是重點,落實好關心好群眾生活、實現職工群眾的愿望、滿足職工群眾的需要、維護職工群眾的利益是基點。 (一)維護職工權益要創新 1.工會工作創新主要表現在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內容的創新、維權方法的創新以及制度的創新等等。其本質要求就是在勞資關系的矛盾中找到平衡點。創新必須是一種理性的行為,是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理性的活動。 2.工會是黨政聯系職工的橋梁和紐帶,從維護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出發,工會應該把這些敏感性工作做實、做細,真正代表廣大職工。“公開”化解內部矛盾,“公開”讓職工群眾知廠情、解廠事,使職工群眾感到他們是單位真正的主人,工作積極性提高了,人的最大潛能也得到發揮。 (二)工會自身建設要有創新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政治素質是靈魂,是方向,是工會干部素質中的關鍵。工會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質,一是表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和黨保持一致;二是要牢記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廣大職工是單位的主人,離開企業職工的參與和支持,工會將一事無成,企業將一事無成。所以,工會干部說話辦事始終要遵循“依靠”方針,始終要著眼于職工是單位的主體這個基本點,通過學習不斷地提高并展示自己的工作才能,使人信服,受人尊敬,塑造博學多能的服務者形象。 2.提高文化業務素質,認真履行工會職能。作為工會干部,要努力提高洞察能力,塑造優秀的人格形象,掌握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了解單位的經營情況,還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要精通業務,吃透有關工會工作基本理論和相關的知識。 3.工會組織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培訓理念,著力團結和引導廣大職工積極投身于企業安全生產經營工作當中,通過創建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班組活動的開展,大力提高工會干部及職工群眾的學習力和創造力,同時,將創建學習型組織理論圖文并茂地廣為宣傳,激發職工的學習力和創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