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微博在高校信訪工作中的運用
徐明星 李建東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許多事物都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高校信訪工作也不例外。在新條件下,應該將互聯網絡特別是目前所迅速發展起來的微博運用到高校信訪工作當中,利用微博大力發展高校信訪工作,開創高校信訪工作的新渠道。
論文關鍵詞微博高校信訪工作微博信訪
我黨歷來十分重視通過信訪工作來加強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將信訪工作與黨的群眾工作緊密結合。2005年,國務院頒布了新的《信訪條例》。在新時期,信訪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出現新情況,在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的大背景下,國家對網絡管理的重視程度涉及到了眾多領域,加大網上信訪的工作力度,加強網上信訪工作宣傳逐漸被提上日程,作為我國信訪制度體系中重要一環的高校信訪工作更是要加強網絡在其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加強網絡在信訪工作特別是高校信訪工作中的作用,并把當下所流行的微博運用到高校信訪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微博時代下高校信訪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高校信訪工作作為我國信訪制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高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時下“網絡問政”的發展使得高校信訪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戰,而微博的出現則為高校信訪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把微博運用到高校信訪工作中去,從中找到信訪工作突破口,使高校信訪工作做得更加順利。 作為信訪工作新渠道的微博每次發布不超過140個字,是表達自己、傳播思想、吸引關注、與人交往的最快、最方便的網絡傳播平臺,是由創建于美國的一個網絡Twitter(推特)建立的。現在微博已經在國內得到了極大的運用和推廣,一個以多種媒體并存、個體能力差異擴大和碎片化信息傳遞為主要特征的復雜溝通網絡,正在展現出自己所具有的巨大動員能力,以及社會影響力。它可以改變社會現象,可以傳播信息,可以幫助你成長,并讓我們能夠人人成為記者,讓每一個轉發的人都變成了一個編輯,運用到了群眾的智慧。正是微博的這種獨特性可以彌補傳統高校信訪工作不適應新形勢的缺陷,并成為高校信訪工作的新載體。
二、微博在高校信訪工作中運用的可行性
隨著互聯網絡的應用和發展,“網絡問政”逐漸興起,2010年網絡問政在全國各地勁刮新風,而在今年的“兩會”上,“微博問政”逐漸顯露出來并得到廣泛的發展,微博成了代表們的新寵,他們將微博作為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的途徑之一,使得微博在“兩會”上成為公民參政的一種新途徑。所以,將微博運用于高校信訪工作當中也具有現實的可行性。 (一)高校師生的“微博訴求” 高等院校是高級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高度密集的地方,高校師生具有知識層次高、社會影響大、思維活躍等特點,且接受新事物的意愿比一般人較強,在網絡的應用和發展過程中,高校師生更容易受到互聯網各方面的影響。師生越來越多地通過校長郵箱、校園bbs論壇等渠道表達意愿和觀點,而目前新出現的微博更是被高校師生所廣泛使用,有些師生甚至成了“微博控”。最新的數據統計中高校師生有微博的占57.4%,有56.1%的高校師生認為微博以后會迅速發展,像QQ一樣普及,成為流行信息平臺之一。由此可見高校師生逐漸利用微博并迫切想通過微博進行參與高校工作的管理。 (二)微博與高校信訪工作的關聯 高校信訪是指師生員工、法人和其他個人、組織等信訪人,通過各種途徑,如書信、網絡信箱、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學校、各學院、各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學校各級單位處理的活動。微博以個人面向網絡的即時廣播,通過群聚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形成一個自己的聽眾群落,用微博客的方式,將個人的見解和觀點發布給自己的聽眾,以最精煉的詞匯來表達最高深的觀點,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微博的某些功能可以運用到高校信訪工作中。 傳統的高校信訪工作流程中信訪人通過書信、電話、電子郵件和走訪等向學校反映情況之后學校信訪工作人員經過層層環節最后才回復信訪人,使得信訪程序復雜,問題的解決具有滯后性。 加入微博后的高校信訪工作流程表示微博這個及時性和便捷性工具的加入,可以提高問題解決的速度,同時又可以發揮微博自身的優點提供一條高校信訪工作互幫互助的新渠道。 (三)微博自身的優點對傳統高校信訪工作的補充 作為傳統的信訪途徑如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所達到的信訪具有滯后性,問題的解決比較緩慢,且上訪人員提出的問題比較單一性甚至不能自由表達訴求,解決起來有時會遇到很大困難。 微博的便捷性、背對臉和原創性特性可以使得高校師生自由地通過匿名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某件事的意見、看法和反映一定的問題,并通過信息的不斷聚合和裂變,形成輿論的洪流。正是微博的這種特性可以彌補傳統信訪的種種缺陷,微博的即時性和交互性的傳播優勢展露無遺。而這就對于傳統高校信訪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做出了新的補充與發展。
三、微博在高校信訪工作中的具體運用
(一)建立“微博信訪”機制,實現新形式的高校信訪工作格局 通過高校校園網開通“微博信訪”,主管高校信訪工作的領導和高校信訪工作人員分別開通微博,或者以學校信訪辦公室的名義開通微博,及時在線和校內外廣大師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共同關注師生所關注的問題,建立一種新形勢的高校信訪新格局,切實做好高校的信訪工作。通過微博每個博主都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使得人人擁有話語主動權,更是調動了廣大高校師生參與高校工作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時,也應該看到僅僅由廣大師生在微博上單方面的參與是不夠的,高校領導者和信訪工作者應與廣大師生和微博客們直接互動,雙向交流,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高校信訪工作水平,且通過微博可以廣泛吸收師生們對高校工作的一些建議對策,獲取大量的基層信息資源,為滿足師生訴求,維護高校穩定做出貢獻,并最終滿足廣大師生的訴求,做到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師生,為了師生的一切。 (二)利用“微博信訪”的特點使傳統的高校信訪工作得到創新 由于微博自身的特點和特性,高校的“微博信訪”在傳統高校信訪的基礎上又更進一步發展。“微博信訪”不僅可以像傳統高校信訪那樣解決廣大師生所提出的問題,更能發揮微博自身的功效,實現“信訪自助”功效,使得廣大師生所提出的問題不單單只是依靠高校領導者所解決,還能得到其他師生們的共鳴和解決。 正像以往我們經常在傳統媒體上看到各種尋人尋物啟事一樣,大家都希望通過信息傳播的方式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而目前的微博卻能使得人們所提出的問題得到廣大微博客們得互相轉發評論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例如前段時間發生的“微博打拐”的倡議就引發了公眾參與的熱情,據說在短短時間內就找到6名被拐的兒童。正是因為微博這種“人傳人”的裂變式效應,求救信息才能達到如此驚人的傳播效果。而高校的微博信訪也能發揮這種微博的獨特性,使得師生們所提出的問題也可以被其他微博客們所解決,達到了微博的信訪自助,不但大大減輕了信訪部門的工作量,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通過“微博信訪”建立高校信訪預警制度 通過微博使得廣大師生訴求渠道快捷、方便、多樣,可不留真名并且師生反映問題時沒有太多的顧慮,所以廣大師生的熱點以及難點問題可隨時通過微博渠道反映出來,這樣學校就能比較直觀、迅速地判斷一些涉及面廣、易引起連鎖反映及有可能影響校園穩定的熱點問題,并在第一時間告知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從而真正掌握未動先知的主動權,及時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例如學生對圖書館里的某些管理人員在圖書館里高聲喧鬧不滿,通過微博反映此類問題比較多且信件語言激烈,學校信訪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將這一問題整理出來并將情況告知學校領導,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立即研究對策進行溝通解釋,化解了矛盾,防止了一起群體上訪事件。因此,通過“微博信訪”建立高校信訪預警制度對提早發現苗頭,及時預警,防止事態擴大,對維護校園的穩定和諧的大局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加強高校信訪工作隊伍建設,加大對微博信訪輿論的辨別能力 微博作為一個新興的交流工具具有其自身的優點,但是微博的信息發布比較個體化,缺乏把關者,而發布者本人也缺乏一定的道德自律,導致了信息質量真偽難辨,而一旦不加甄別盲目跟風,其后果則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搶鹽”風潮就是個例證。所以高校信訪工作人員在紛繁復雜的微博輿論環境中,既要吸納微博的優勢,又要把自身的權威性和微博相結合以加強對內容的規范性,因此加強高校信訪工作人員隊伍的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 根據微博的特點,對原有的高校信訪工作人員隊伍進行必要的調整、充實和提高,選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既懂思想政治工作業務又具有較強計算機網絡知識和技術的青年工作人員充實到這支隊伍中來,并配備相當數量的專兼職微博信訪工作者,加強對信息進行篩選、鑒別和使用的能力,使得微博能夠更好的運用到高校信訪工作當中。
四、結語
對于民意互動,不可能指望通過某一種形式就能解決一切問題,而“微博信訪”只是高校信訪工作的一條現代化渠道,但每一個渠道都不是萬能和解決一切問題的,與傳統高校信訪一樣,新的信訪形式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在這樣一個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應實現各種高校信訪形式的相輔相成,將“微博信訪”與高校的傳統信訪有機結合起來,共同開創高校信訪工作的新局面,為高校工作管理和促進高校和諧發展做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