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思考
未知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針對性地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教材,引進課堂,努力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入耳、入腦、入心,積極探索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
一、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的狀況及成因
為了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落到實處,突出其教育的針對性,我們選擇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地域、不同性別的500名大學生進行了一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學生樹立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他們熱愛祖國,有著為人民服務的遠大理想,崇尚科學,遵紀守法。但是,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24.4%的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損人利己行為,有高達40%的學生對“以誠實守信為榮”不以為然,有22.2%的學生崇尚高消費的消費理念。具體表現為:
1.利己主義傾向嚴重
調查中發現,有76.10%的大學生能夠以團結互助為榮,對待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讓座等互助行為持認同態度,但也有接近20%的大學生對于食堂打飯加塞兒、隨意踐踏草坪、課堂接打手機等行為認為無所謂。可見,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自身利益與大眾利益發生沖突時選擇以自身利益為重,而且對這種選擇沒有羞恥感,認為理所當然。這種狀況的存在恰恰與我國社會轉型期人們價值取向上的自我化傾向是一致的。大學生把理想追求和現實功利結合起來,注重實惠、實用和物質享受,在為社會做出一定奉獻的同時,要求實現個人利益,而且認為,在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這種利益的實現即使損害了他人利益也無所謂。
2.誠信觀念淡薄
當代大學生對待拾金不昧等中華民族傳統誠信觀念有認同感,在回答拾到錢物后會怎樣處理時,93%的大學生都選擇了積極尋找失主或送交有關部門處理。但是,在回答答應別人的事是否總能辦到時,只有28.41%的大學生作了肯定回答。另外,在回答畢業時簽約后又有更好的單位同意聘你,你是否要與原單位毀約時,只有37.5%的同學非常堅定地回答不會毀約;而回答在工作學習中是否有過舞弊或抄襲的行為這個問題時,接近30%的同學承認有著不同程度的抄襲行為。可見,當代大學生傳統的誠信觀念正在逐漸淡化。這種現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大學生在價值目標選擇上的短期化、功利化影響的結果,以及與在價值評價標準中對真假、是非、美丑、善惡等問題含糊不清,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導致了誠信觀念的淡薄有關。
3.艱苦奮斗作風弱化
在進行“以艱苦奮斗為榮”的調查中,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崇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對待公共資源的使用問題以及食堂的剩飯剩菜問題上都能夠本著節約、節儉的原則來對待。但是,當問到是否會因自己的吃穿住用不及他人而感到羞愧的問題時,有21.56%的學生表示經常或偶爾感覺到羞愧。另外,當問到消費理念怎樣的問題時,接近30%的學生回答追求時尚、講究檔次和品牌。可見,艱苦奮斗作風正在逐漸弱化。這種狀況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青年大學生成為家庭生活中的核心,使大學生的物質生活富裕了。另外,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貧富差距的拉大,出現了盲目消費、攀比消費等不良現象,加之學校教育中,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的弱化,大學生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趕潮消費、媚俗消費、“面子消費”等不健康的高消費現象,與艱苦奮斗作風背道而馳。
利己主義傾向嚴重、誠信觀念淡薄、艱苦奮斗作風弱化等現象的存在,說明當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現狀令人堪憂。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1.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1]從這個角度上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肩負著特殊而重大的歷史使命。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而且還要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感染、熏陶來實現。因此,教師良好的師德是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前提條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始終注意自身形象,特別是要做到言行一致,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
的育人作用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為教育好學生,教師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言行一致,身體力行,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學術道德修養,嚴謹治學,以德施教,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教學藝術教育和影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2.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三進”工作
我們的學生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的表現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個別學生好逸惡勞,損人利己,違法亂紀。這些表現不僅妨礙大學生的成才,更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否后繼有人。因此,我們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進教材,引進課堂,引進學生頭腦之中,并采取靈活多樣的、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搞好教學,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用科學的榮辱觀理論武裝學生,用先進人物在科學榮辱觀指導下做出的優秀事跡引導學生,用我國人民經過艱苦奮斗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勵學生,努力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入耳、入腦、入心。不搞形式,不拔苗助長,而是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扎扎實實地長期進行下去。
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重在實踐,貴在行動。只有把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才能真正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落到實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使我們的學生在離開校園步入社會的時候經得起生活和社會的檢驗。因此,我們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接受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通過改革課程的考核辦法,加大學生日常考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中的比例,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使“八榮八恥”成為大學生的人生準則和行為指南,使心靈得到凈化,認識得到升華,覺悟得到提高,牢固樹立起祖國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誠實做人,誠實做事,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的有用之才。
綜上所述,只有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三進”工作,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和日常考核工作,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把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落到實處,使“八榮八恥”成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自覺踐行。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