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學校管理過程中的動力問題
談鐵軍
當前,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最讓校長們頭痛的是如何穩定教師隊伍、調動教師積極性以及如何在學校形成凝聚力、提高辦學效益的問題。根據自己在北京崗位見習期間參觀和考察二十多所學校了解的情況分析,我認為運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認真研究促進或防礙教師積極性發揮的具體原因,因勢利導,不斷深化學校的改革,特別是動力系統的改革?協調好動力系統中的物質動力、精神動力和信息動力三個子系統的關系,充分發揮動力系統的功能,是學校校長們擺脫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于物質動力
做為社會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的學校,在管理過程中,必須對動力作用給予高度的重視,并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要端正對物質動力的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成員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也只有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夠調動人的積極性。鄧小平同志指出:“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因此,校長們必須盡最大努力,改善教師的物質生活和教學工作條件,以穩定教師隊伍、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要解決好經費問題。目前,由于國家經濟還比較落后,拿不出更多的錢解決學校困難,校長就必須千方百計增加預算外收入,以彌補經費的不足。這一現實要求校長不但要懂教育,而且還要有經濟頭腦,利用國家給學校的優惠政策和學校自身的人才、信息、知識等方面的優勢,盡可能地增強學校內部的造血功能,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并努力使教師的收入在國撥基礎上不斷提高,以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學校內部的動力。
要解決好分配問題。改革分配制度,是物質動力改革的關鍵,學校必須建立新的物質激勵機制,以打破大鍋飯,消除平均主義。縱觀現行的結構工資方案,多是按勞動量分配,不是按勞動質分配,勞動質的區分仍是難點。為此,必須建立完善的考核、評估機制,實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教師自評考核與學生評教、組織考核相結合,爭取較準確地認定教師的勞動;同時,應制定一套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數量、數字區分教師勞動差異。學校考核評價工作如何,直接關系能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學校校長必須花大力氣把這項工作做好。
關于精神動力
錢可以買很多東西,但精神方面的很多東西,往往是金錢買不到的。有些學校物質條件很好,錢也發了不少,校籌工資部分已超過了國撥工資,但教師積極性并不高,教學質量也上不去,這與精神激勵機制缺乏不無關系。學校建立精神激勵機制,凝聚精神動力,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建立目標激勵機制。確立鼓舞人心而又切實可行的目標,是衡量一個學校領導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關鍵。因此,校長必須帶領大家規劃學校美好的明天,制訂學校短期、中期、長期建設發展規劃。規劃確定后還要把它分解成年計劃、部門計劃和個人計劃。這樣,就使學校一切工作計劃圍繞一個工作目標,使個人利益與學校利益休戚相關,從而產生巨大的目標激勵作用。
建立以校長為首的領導班子的人格激勵機制。學校是育人的場所,通過干部和教師的言傳身教,建立起良好的校風,這是育人工作成功的基礎。所謂校風,就是領導的作風、老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的統一體現,而領導的作風又是形成良好校風的關鍵。學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做知識分子的工作,光靠權力因素往往收不到實效,更多地需要非權力因素----領導的人格與業務水平。李瑞環同志說:“做人的工作,一靠真理,二靠人格。”校長和其它領導成員必須十分重視自身的品德修養,淡漠個人名利,發揚嚴于律己、廉潔勤奮、無私奉獻等精神風尚,以獲得教師的崇敬、信任和支持。
加強思想工作,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師的自尊心、榮譽感強,他們服理不服力。在教育改革中,大量的問題不是物質需求的問題,而是認識問題,通過思想工作,道理弄通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學校思想工作必須堅持民主疏導的原則和情感因素原則,教師是通情達理的,這里關鍵是疏通情感,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氣氛和諧,使教師具有良好的工作情緒。
建立勞動成果激勵機制。要創造條件給老師們展示勞動成果的機會。要建立成果評價、獎勵制度,嚴肅認真的肯定教師的勞動成果。這不但對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有益,而且對改善教師素質,提高教師水平也有重大作用。
關于信息動力
當前,校長對信息動力的關注程度,已成為衡量校長工作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干部、教師的差別主要在掌握的信息量和對信息的分析能力方面,校長必須在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工作上下功夫。
要建立教育科研室(組),承擔學校信息工作,教育科研機構要廣泛收集校內外、國內外教育改革、教育科研的信息資料,建立學校信息庫,并利用現代手段,使信息收集、貯存工作迅速準確。
要鼓勵教師個人收集占有信息資料,這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不廣泛、靈敏地掌握社會信息,只憑原有的一瓶水無論如何也無法指導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知識成為一瓶不斷更新、流動的水。
要發揮信息的動力作用。學校要組織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和勇于實踐開拓的中青年教師,組成信息分析力量,在教育教學科研室(組)的領導下,對所掌握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以發揮信息資料的重要作用。
發揮三個動力的綜合作用
物質、精神、信息動力在學校管理動力系統中,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但還必須協調得當,綜合運用,才能發揮其整體功能。在發揮3個動力整體功能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要防止重此輕彼,顧此失彼。抓物質動力建設,不能忽視精神動力的作用;抓精神動力建設,也不可過分強調精神的作用而排斥物質動力作用。應牢記物質可以變精神,精神可以變物質,信息既可以變物質,又可以變精神這一規律,使三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產生更大的綜合效能。
第二,經常分析三種動力的運轉情況,研究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以完善動力系統的內部結構,優化動力系統的整體功能,只要三類動力的關系協調得好,教師隊伍就會穩定,教職工的積極性即可充分調動起來,學校的疑聚力就會形成,辦學效益就一定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