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國有建筑企業青年員工管理
劉冬生
【摘要】本文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從青年員工的物質需要、價值需要、發展需要、心理需要出發,探討了國有建筑企業加強和改進青年員工管理的思路和舉措,即:逐步提高工資待遇、完善企業用人機制、抓好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發揮正式組織的導向作用。
【關鍵詞】建筑業;國有企業;員工管理
青年員工正逐步成為國有建筑企業的骨干力量,代表了企業未來的希望。受當前社會環境、行業特性等影響,青年員工普遍由走出校門的亢奮,逐漸回歸了理性、務實,主要表現在一方面他們關心企業的建設與發展,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意愿比較強,具備了一定的道德水準與職業操守,渴望進步,渴望體現自身價值;另一方面,他們的自我意識很強,往往急功近利,一旦現實與理想不吻合,極易出現思想不穩、情緒低落、心態消極,這不僅會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還會影響到青年員工的健康成長。對此,國有建筑企業應當很好地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從青年員工的切身需要出發,加強和改進對青年員工的管理。
1 關注物質需要,逐步提高青年員工工資待遇
收入的多少,不僅僅體現為物化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對個人價值在某種程度上的肯定。一般情況下,如今的青年員工總是把收入多少作為衡量自身價值實現程度的一種表現形式,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自尊心和自我滿足感。對此,從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企業的角度考慮,一方面,提高“工資”這種“硬”待遇,即:首先加快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工資水平,建立起一整套與市場接軌的符合企業實際的薪酬分配制度,用合理的、優厚的待遇吸引人、留住人;其次確保工資分配制度的有效落實,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工資,從根本上杜絕長期拖欠職工工資的現象發生;同時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使青年員工的收入與貢獻緊密結合,對在科技攻關、技術革新、經營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員工要采取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并舉的措施,使他們有信心、有動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另一方面,發揮國有企業的優勢,切實落實國家有關社會和勞動保障政策等“軟”待遇,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努力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相當一部分青年員工雖然思想不夠穩定而又未能馬上選擇跳槽,一個重要原因是看重國有企業福利較好,有社會保障安全。針對這一實際,應加大力度落實好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促使青年員工在企業安心扎根,具體包括:一是為他們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基金,充分保障他們的權益;二是根據施工生產實際,在工期不緊或是工程任務不多的時候為青年員工安排適當的休假;三是加強勞動保護,尤其是在工作環境比較惡劣的施工一線,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工具,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打消“不安全感”;四是進一步加強后方基地建設,采取“與社會相結合”、借助“社會力量”等方式,盡力幫助青年員工解決個人婚姻、孩子入托上學等實際困難,以便讓他們在一線安心工作。 2 關注價值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用人機制
青年員工一般都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成就動機,希望自己在專業方面有所建樹,希望自己的勞動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努力拼搏盡快成長起來,希望單位能夠為自己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青年員工作為社會的一個層面、企業的一個群體,自身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既不能因此“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因此“放任自流”,而應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發掘他們的潛力,合理培養、大膽提拔、適時使用、嚴格管理他們,正確地引導他們積極作為。因此,在大量引入高校畢業生的同時,要加倍注重對現有青年員工的使用管理,重點是:加快年輕優秀人才的選拔使用,盡快建立一個優勝劣汰、獎罰分明、監督有力的良好的選人用人機制,徹底摒棄論資排輩、任人唯親等用人上的不正常做法,堅決杜絕憑個人印象、好惡和遠近親疏來選人的不良現象,在企業內部形成公開選拔、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風氣,真正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使那些德才兼備的優秀青年人才能夠及時脫穎而出,用非所長的青年員工能夠在企業內部合理流動,無所事事而又不安于現狀、甚至損害企業和他人利益的極個別青年員工得到及時清退。
3 關注發展需要,抓好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
青年員工一般具有較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只是缺乏實踐磨煉和豐富經驗;他們十分看重自己未來的成長進步,十分珍惜接受繼續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并把這樣的機會看作是企業對自己的肯定、信任和栽培;他們又真切地希望企業能夠不斷發展壯大,以使自身也能得到更多的實惠。因此,為了幫助他們盡快成長成才,為了進一步增強他們對企業的感情,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與青年員工的共同發展,既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的培養青年員工的再教育體系,加大對青年員工專業技能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把學習和培訓貫穿于青年員工的整個工作過程,使他們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不斷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又需要引入科學的方式方法,幫助青年員工制定好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使他們明確奮斗目標和路徑,量才發展,量才施為,從而把人力資源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為企業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對企業來講,有投入才會有產出,只有幫助青年員工制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并通過繼續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才能有效地把人力資源轉化成發展企業經濟的資本,也才能進一步增強企業騰飛的活力。
4 關注心理需要,發揮正式組織的導向作用
對于青年員工中存在問題的解決,企業中的各類正式組織有著重要的職責,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積極的作用尚未得到完善的釋放。為此,一方面,需要保持和鞏固國有企業青年工作的傳統,有針對性地加強相關正式組織的建設,尤其是直接從事青年工作的和直接與青年員工打交道的正式組織,以便更好地發揮它們應有的溝通青年、疏導思想的突出作用。另一方面,對青年員工的思想教育要有針對性地做到“兩個加強一個改進”。所謂“兩個加強”,一個是指加強青年員工的理想信念教育。一些青年員工理想信念發生動搖,原因往往比較復雜,有的是思想問題,有的是實際問題。要堅定青年員工的理想信念,就必須解決好這些問題,就需要結合青年員工的思想實際,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根據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不照本宣科,不空喊口號,正確引導他們正視現實,投身企業;另一個是指加強企業的歷史文化教育。企業的發展壯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蘊含著許多值得大書特寫之事。在新的時期,需要不遺余力地引導青年員工了解本企業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激勵他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自覺承擔起肩負的重任與使命。所謂“一個改進”,就是指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順應青年員工的思維特征、思想規律和心理特點,改進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多進行啟發疏導,多傳授給他們一些學習和分析問題的原則、方法,多幫助他們積極思考、民主討論、總結提高。總之,在理解青年的基礎上,通過情感交流激起共鳴、消除隔閡;在尊重青年的基礎上,用事實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化解癥結,不斷提高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