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娛樂、娛樂業和身體娛樂
韓丹
關鍵詞:娛樂 娛樂業 身體娛樂 摘要:娛樂正在興起,成為國民經濟的一項新興行業或產業,娛樂理論也成了一個新的學術研究領域,這種新形勢給我們的體育理論帶來了新問題,要求體育運動同娛樂兩者要劃分邊界、擺正關系,特別是對身體娛樂的性質和功能需作重新認識,若干政策也需改變。這是形勢發展的需要。 Key words: recreation; recreation industry; physical recreation Abstract:While recreation has developed as a burgeoning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recreational theory has emerged as a new subject in academic research, especially in sports science. Some issues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ports and recreation, and the issues on the nature and functions of physical recreation, should be restudied, and the related policies should be adjusted.
1 略說娛樂成為行業或產業 人類社會隨著社會生產的迅速發展,人們逐漸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享有了越來越多的自由時間,在自由時間里,人們可以按照個體的意愿和志趣,自由地進行一些以愉悅身心為目的的自由活動,這就是娛樂活動。從產業革命以來,隨著文化工業或產業的發展,娛樂活動也成長為國民經濟的一項獨立的行業或產業。聯合國統計署編制的《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或行業分類)》1989年修訂第3版,就把娛樂同文化、運動(sport)列入一個門類,叫做“92:文化、運動和娛樂”。這是一項朝陽或新興產業,正在大規模地飛速發展著,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 我國長期的農業文明時代,人們生命活動的根本任務是謀生、糊口、養家,除兒童可以玩耐外,絕大多數成年人都必須把生產勞動或社會分工的職業活動作為人生的正業、本業,對正業、本業的勤奮是社會道德的重要內容,“不務正業”、“游手好閑”是不受社會贊許的。《三字經》里就告誡人們: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明代的理學大師王陽明也講:幼學曹,聽教誨。……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游戲。可見,娛樂、游戲活動同廣大人民群眾是沒有緣份的。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獲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發展,人均產值突破了1000美元,正在努力實現全面小康的發展目標,城鄉人民特別是城市人民享有了相當多的節假日和離退休后的自由時間,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進行各種休閑娛樂活動,對于人民群眾的休閑娛樂活動的關注,正在提上社會發展的議題。在我國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2002)中,也已把“娛樂”立為一項行業,列入“R文化、體育(sport)和娛業”的門類,成為同文化、體育相并列的獨立行業或產業。 但是,在人們的觀念中,還沒有實現這種觀念的轉變,還沒有把“娛樂”看成一項獨立的行業,對其內涵更是模糊不清。我們的“體育理論界”,也還分不清體育(sport)同娛樂的界限,常常把應屬于娛樂行業或產業的活動,歸入了體育(sport)領域,邏輯上講,這叫做概念不明,社會實踐上講是行業不分,都屬于糊涂認識。因此,有必要作一點探討。 2 娛樂行業的三種模式 我國關于“娛”和“娛樂”詞語的釋義。大致上有:“娛”——《新華詞典》娛:快樂,使快樂。娛悅、自娛。《現代漢語詞典》娛:快樂,使快樂。《辭海》娛:快樂、歡娛。《辭源》娛:歡樂、歡樂。《詩·鄭風·出東門》:縞衣茹藘,聊可與娛。總起來看,“娛”的根本詞義就是:快樂、歡悅。 再說“娛樂”——《新華詞典》娛樂:①使人快樂,②快樂有趣的活動。《現代漢語詞典》娛樂:①使人快樂、消遣,②快樂有趣的活動。《辭海》娛樂:娛懷取樂,歡樂。《辭源》娛樂:歡娛行樂。《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請奏盆秦王,以相娛樂。《文選》晉·阮籍,詠懷詩之八: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總之,其主要詞義,一是歡娛行樂,二是快樂有趣的活動。所謂“娛樂業”,就是為人們提供快樂有趣的享受活動的行業或產業。 國際上關于娛樂的理論和實踐,大體上有三種模式。 2.1 體閑和娛樂結合的模式 這種模式的形式是休閑,而內質則是娛樂。關于休閑(leisure),美國的休閑學研究者杰弗瑞·戈比,作了一個界定:“休閑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夠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之愛的驅動下行動,并為信仰提供一個基礎。”[1]這里講的“文化環境”主要指人們社會職業分工所處的環境,這里有領導與服從、任務指標、行業規范、人際關系等等的限制,也就是“外在壓力”;所謂“物質環境”主要指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如衣食住行等構成的生活環境,物質生活資料的獲取、充足,無疑對人們的個體或家庭生活是一種“外在壓力”,當人們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能夠相對多地擺脫這些壓力之后,就會享受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可以按照個體的意志、興趣,按照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方式。出自內心價值和愛的驅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活動。就是說,休閑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在這種生活方式中所從事的一切活動,“所作的任何事情,無論是一個人做,還是集體做,只要它能使人感到輕松、愉快。并且做這件事是為了這件事本身,而不是為了事情過后可得到的報酬。”[2]這種活動就是娛樂。這就是說,休閑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人們生活的一種形式,而其本質的活動則是娛樂。法國學者羅歇·蘇在《休閑》里[3]把人們在休閑時間里從事的活動,叫做“休閑實踐”,而“休閑實踐”實際上就是娛樂,包括:身體娛樂、實用娛樂(包括所有需要具體完成和任何一種體力勞動的實用活動,像臨時修理、家庭園藝、油漆工作等等情況就是如此),文化娛樂(理論為在個性發展和解放中的基本文化實踐)和社會娛樂(包括一切以關系活動占主導地位的娛樂)。這也說明,休閑活動的實質性活動就是娛樂。 這里指稱的娛樂是一個內涵很大的概念,包括了許多實際活動,“在我們的社會里,娛樂通常被認為是那些具有與生俱來的娛樂性(Recreational)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可能包括如下的范疇:演娛(Amusements);藝術和手工藝(Arts and Crafes);舞蹈(Dance);戲劇(Drama);游戲和運動(Games and Sport);業余愛好(Hobbies);音樂(Music);戶外活動(Outdoor Recreation);閱讀(Reading);寫作(Writing);談話(Speaking);社會娛樂(Social Recreation);觀演(Spectating);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以及志愿服務(Voluntary Service)。”[4]可見這是一個包容性特大的詞語。關于娛樂在21世紀的發展形勢,法國的雅克-阿培利說:“娛樂(Distraction):所有的旅行都將是一種娛樂,所有的娛樂都將是一種旅行。人們將拒絕沒有回報的付出,不再接受沒有娛樂的學習和沒有吸引力的消費。由于人性的脆弱,一切能夠轉移對脆弱關注的電影、戲劇、運動(Sport)、旅游等都將備受青睞。”而“娛樂教育”(E'pertissement)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就是“通過互動游戲和虛擬網絡進行教育的娛樂學習方法。人們借助它可進入三維古埃及、脫氧核糖核酸和數字世界。它將使人們通過親身體驗學習理論,并在理論的指導下,嘗試體驗。娛樂教育將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經濟領域,并成為教師供職的新領域和大學創新的產品。”[5]按照這種對娛樂的認識,在社會實踐活動領域就出現了一個叫做“休閑服務業”或“休閑”行業或產業的社會活動部門。所謂“休閑產業”,“籠統地講,是指與人的休閑生活、休閑行業、休閑需求(物質的與精神的)密切相關的產業領域,特別是以旅游業、娛樂業、服務業為龍頭形成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休閑產業一般涉及到國家公園、博物館、休育(運動項目、設施、設備、維修等)、影視、交通、旅行社、導游、紀念品、餐飲業、社區服務以及由此連帶的產業群。休閑產業不僅包括物質產品的生產,而且也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6]這就是說休閑產業是一個包容量很大的產業,建立這樣一個大行業或產業,可以從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人們在自由時間里所要從事的自由娛樂活動,從時間、空間及其它種種資源的利用上,制定一項全面的規劃,進行全局性的安排和控制,把全民的娛樂活動納入社會發展的規劃,變成社會發展事業的一項根本任務或目標,進行全社會的統籌安排,這無疑是符合社會發展大趨勢的。但從現在的情勢來看,要建立這樣一個大行業或產業門類,就要打亂現行國民經濟的行業分類,進行重新整合構建,這在現在來看可行的難度頗大,似乎還不能提到社會發展的日程上來考慮,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沒有形成這種需要,也還沒有具備成熟的歷史條件。因此,它還只能作為一種前瞻性的社會發展的設想,但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看,不久的未來會有實現的可能性。 2.2 同文化相關的娛樂 在英語里,有一個指稱娛樂的詞,就是Entertainment,這個詞的義項包括招待、接待、旅館服務、宴請、劇場、影院、馬戲團、雜技表演、文藝節目、電視節目等,比較側重于文化娛樂的視聽娛樂。美國也有人把這些活動叫做娛樂行業或娛樂產業。他們講,所謂娛樂產業就是生產和提供娛樂產品的行業。而所謂“娛樂產品,就是人們愿意花費金錢和閑暇時間去觀看(而不是參與)的活動或節目。娛樂產品包括體育活動(Sport)、藝術活動,它可以現場觀看,也可以通過廣播、錄音欣賞。人們通常會區分體育活動(Sports)與娛樂。體育運動是需要運動技巧的競賽項目,而娛樂包括了電影、戲劇、馬戲,甚至一些傳統的運動項目。”[7]這里所指稱的娛樂業或娛樂產業,包括了電視(有線、衛星、因特網)、電影(影院或家庭)、音樂、戲劇、運動賽事轉播等等。但在國際上,許多國家一般都把這類活動列入文化行業,作為文化行業或產業的一個小類,例如聯合國標準產業分類,就把它們列入文化范圍:9212、電影放映,9213、廣播和電視活動;9214,戲劇藝術、音樂和其它藝術,9219,未另列明的其它娛樂活動。就是說它尚未列為獨立的娛樂業。 2.3 現實通識的娛樂 現在世界上比較通行的娛樂認識和行業是英文的Recreation指稱的娛樂。 “Recreation”是一個合成詞。前綴Re,表達‘不斷’、‘反復’、‘重復’的意思;而Creation的意思是‘創造’。Recreation原意是指‘業余消遣或娛樂的方式,有身心放松、休憩’之意。西方人重視Recreation,因為他們認為要創造就要有休閑生活、就要為行為者建造游憩的場所。[8]關于娛樂(Recreation)概念的定義,也有許多。如:“娛樂也是做為一種過程而出現的。娛樂過程中的活動,主要是由個人選擇的。參加娛樂活動,與其說是為了外來的獎勵,不如說是為了內心的需要。與其它生活方式相比,娛樂是一種消遣,它所造成的結果是個人生活得愉快。”[9]“娛樂指的是人們在非工作時間的那些活動,它通常指的是余暇時間的活動。娛樂教育為了教人們用最有意義的方式度過余暇時間。這里意指謹慎地選擇各種活動。”[10]“盡管‘娛樂’(Recreation)‘休閑’(Leisure)和‘游戲’(Play)之類的詞匯有時可以互換,但‘娛樂’一詞的用法更加具體而有限。習慣上我們認為娛樂是工作的反義詞。娛樂過后,一個人重又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米德曾說,娛樂代表了一種‘態度,它把工作和游戲所帶給人們的快樂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其中任何一個都無法孤立出來。但是,人必須工作,然后疲倦,于是去娛樂(休閑),使自己重新投入工作’。換句話說,娛樂一詞,不管從意義上,還是從功能上,都依賴于工作而存在[11]有的人還把娛樂理解為一種情感狀態,“一種個體情感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洋溢著良好的自我感覺,并感到自我滿足。它以一系列情感為表征,其中包括主體感、成就感,以及愉悅、認同、成功、自負和輕松自在的感覺。它使個體鞏固了其良好的自我形象(self-image)。娛樂是對審美體驗的一種回應,是一種個體目標的達成,是從他人那里得到的肯定。它不依賴于具體的活動、閑暇和個人的認可而獨立存在。(戈雷和戈里本、gray & greben 1974)。“[12]這是從精神、心理的視界來審視娛樂的理解。總之,娛樂首先是一種活動,而且只有通過一定的活動,受到外界環境及自我行動的一定刺激,才能引起大腦皮質的適當反應,分泌內啡肽,產生愉悅感,就是一種情感狀態,就是內啡肽作用的心理狀態。 從外國文獻(現在看到的)上看,還沒有對這項活動進行內涵規定的說法,因而,所謂的娛樂業,也還沒有確定那些活動歸屬于它。不過,總的看,大體上傾向于把觀賞性(電影、戲劇等)文化娛樂以外的活動列入娛樂業,多數是參與性的活動。美國有一個“娛樂空間(Recreation Ground)”的概念。”包括:賓館(包括汽車賓館);飯店;運動場;高爾夫球場;網球俱樂部;劇院;音樂廳;文化中心。主題公園;博物館;游泳池;劃船俱樂部;馬術場;垂釣園;天然小經探險;巖洞探險;風景游覽;射擊場;臺球廳;俱齡球館;滑雪場;假日農場和假日牧場;度假宿營地;探險旅游和野炊場所等等。“[13]這里絕大多數場所都是為親身參與的活動開設的,也表明這種娛樂主要活動是人們親身參與的娛樂活動。在《牛津——杜登英漢圖解詞典》里,“(九)娛樂活動、體育運動(Recreation, Games, Sport)大類里的娛樂活動,主要是:兒童游樂場、礦泉療養地、輪盤賭、棋類游戲和集群游戲、野營、海濱浴場、游泳池(休憩中心)等的活動。[14]聯合國標準產業分類,列出了“文化、體育(sport)和娛樂”,但沒有指出是那些具體項目,只是提出“9249、其他娛樂活動”,指的是在“文化(包括9項)”和“體育活動”兩類中沒有列入的娛樂活動,具體項目可能會很多。有待查閱英文文本。 我國有些學者對“娛樂業”的范圍作了這樣的界定,即包括:游戲池(室內、室外、室內外綜合、戲水池等)、網球場、保齡球館、健身房、臺球廳、高爾夫球場、游戲機廳、卡拉OK歌廳、舞廳、夜總會、咖啡廳、酒吧、網吧、茶藝館等。[15]2002年,我國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參照聯合國的分類標準,把娛樂業列為一項獨立行業,列入:R:文化:體育(Sport)和娛樂業,三項屬于一個門類,這同聯合國的標準是一致的,我國對“娛樂業”的主要活動,作了初步界定。92、娛樂業,包含四個中類或小類,即921、室內娛樂活動:指室內各種娛樂活動和以娛樂為主的活動;922、游樂園:指配有娛樂設施的大型室外娛樂活動及以娛樂為主的活動;923、休閑健身娛樂活動:指主要面向社會開放的休閑健身娛樂場所和其他體育(sport)娛樂場所的管理活動。929、其它娛樂活動:指各種形式的彩票活動。以及公園、海灘和旅游景點內小型設施的娛樂活動。2003年9月,在《體育健康網》里,對“92、娛樂業”,作了若干補充說明:“923、休閑健身娛樂活動(指主要面向社會開放的休閑健身娛樂場所和綜合體育娛樂場所的管理活動)。(1)綜合體育娛樂場所(游泳、保齡、球類、健身等一體的綜合健身中心);(2)保齡球館;(3)健身中心(館);(4)臺球室、飛鏢室;(5)高爾夫球場;(6)跑馬場;(7)射擊、射箭場館;(8)滑沙、滑雪及模擬滑雪場所的活動;(9)驚險娛樂活動場所(跳傘、滑翔、攀巖、滑道)的活動;(10)娛樂性軍事訓練、體能訓練場所的活動;(11)其它未到明的休閑娛樂活動。不包括:單一點游泳館、滑冰場、籃球網球館、乒乓球館、足球場等(無論是否對社會開放),列入9120(體育場館)。2004年,國家統計局制定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把娛樂業劃入了“第一部分、文化服務”的“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大類,此類包括兩項:1. 旅游文化服務(旅行社;風景名勝區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動物觀賞服務、植物觀賞服務;其他游覽景區管理。)2. 娛樂文化服務(室內娛樂活動;游樂園;休閑健身娛樂活動;其他計算機服務:網吧服務;其他娛樂活動。)這樣,就把娛樂業納入了文化相關產業,變成了“娛樂文化服務”,歸口由文化行政部門管理。當然,這個分類規定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娛樂和體育(sport)邊緣部分的許多項目活動,還未給以歸類,這尚有待今后的補充修訂。 以上,我們敘述了三種娛樂觀念及與此相關的三種娛樂業模式,幫助大家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在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細的大形勢之下,認清體育運動(sports)的行業范圍,特別要弄清運動行業(Sports Industry)同娛樂行業(Recreation Industry)或文化娛樂服務行業的界限,藉以保證我們運動理論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這是運動科學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3 身體娛樂 3.1 身體娛樂詞語探義 身體娛樂(Physical Recreation)也是我們所謂“體育總概念”“整體性”的構成因素之一,也是一個基本概念,本質屬性是娛樂,屬于文化服務領域;我們有些同志卻把它納入運動(sports)或“競技體育”領域,把許多本屬于文化娛樂領域的民間游戲和民間競技,視為“民族體育”或“傳統體育”,舉行所謂的“民族體育運動會”等等。現在看來,應當在理論上分清界限,運動(sports)就是運動,娛樂就是娛樂,運動有運動的本質屬性和活動方式,娛樂有娛樂的本質屬性和活動方式,是不能混淆的。 何謂身體娛樂?我國學者作過一些簡單的說明。“身體娛樂(Physical Recreation 英,Фцзцческая Рекресацця俄,身體のレワソユ—シヨン日)其含義是以身體運動為表現形式的娛樂活動過程。我國多把外國身體娛樂這個詞誤解為“大眾體育”。……身體娛樂,可以簡稱為“體娛”。體娛,在人民的生活中,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16]根據現在獲得的文獻資料,尚未看到國外對這個概念含義的準確界定。英國J·C·安德魯斯指的是:可終身進行的散步、園藝、身行車等活動。就是劃入娛樂范圍的身體活動。[17]法國的羅歇·蘇把休閑娛樂活動分為4大類:即身體娛樂、實用娛樂、文化娛樂和社會娛樂。身體娛樂(Recreation Physique),指的是:許多休閑活動以獲得身體放松的感覺為目的。這些活動被賞識,因為城市生活方式減少了個人形體表現的可能性。工作條件增加了束縛身體和使精神緊張的因素,身體放松是享有特權的發泄手段。”[18]可以看出,這些還不能算是對身體娛樂概念的定義。 身體娛樂這個詞語,應屬定中結構,娛樂是中心語,身體是定語。這種娛樂是以身體活動或運動進行的娛樂。所謂娛(Recreation)我們前面已說過,是指人們在自由時間,為了個體的身心愉悅,而選擇的身體的、智力的和兩者綜合的各種活動。由此,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身體娛樂”:是指那些在自由時間,為了身心愉快而進行的自主自由的身體活動。這里:第一,身體娛樂是身體活動,就是以付出體力或體能進行的各種形式的肢體活動(局部的或全身的、徒手的或器械的、個體的或群體的等等),這不包括下棋、打牌、電子游戲等坐著玩的活動即非體力活動。第二,目的和內驅動力非常明確:就是身心愉悅。娛樂是一種心態或情感狀態。屬于精神、情緒的心理范疇,身體娛樂就是進行肢體運動來獲得一種情感享受,即內心的歡娛,所以身體娛樂不能離開情感,不能離開體驗,總是身心共協的活動;而且以內心感受統轄活動全過程,以身心愉悅為過程的起點和歸宿,過程結束,娛樂也基本結束,沒有什么外在的功利追求。身體娛樂的情感追求,一般包括:身心疲勞的緩解或放松,個人身體運動技能的有限性顯示,追求驚險刺激的高峰體驗(暢)等等,都屬于精神心理的領域。其三,是在自由時間、從個體個性出發的活動,不追求外在報酬,更不承擔社會義務或責任,也不受太繁雜的規約限制,隨興、隨機、隨時。就是說,身體娛樂是一種追求身心愉悅的身體活動,或者通過身體活動獲得身心愉悅的娛樂活動。 身體娛樂應當包括哪些活動,人們的說法也不一致。安德魯斯的規定范圍太狹窄,僅含有那些非競賽性的身體活動。而羅歇·蘇,就不同了,他不僅指那些非競賽性的身體活動,還包括了娛樂性的競賽活動,甚至娛樂性的運動競技(sport)活動。他講:“身體娛樂的種類很多,因為它們部分取決于每個人的想象力和自發性。比如行走,自從在離居住區和公路有一定距離的自然地區的遠足小道開放以來,它成了相當熱門的身體娛樂。自行車旅行,在同樣的原則上發展起來,每年與更多的愛好者相遇。騎馬遠足盡管不很廣泛,就在同樣的迷戀中發展。……跑步一次次被命名為越野,原地跑和現在的慢跑,獲得從來未有過的飛躍。市內的綠色空間或城市附近的森林,在黃昏和周末聚集越來越多的跑步者。”(休閑)這里講的是基本性的身體娛樂活動。 其次是娛樂性競賽活動:“它既不是通過比賽追求成績,也不是以崇拜力量為目的;它既不要求遵守刻板的規則,也不要求有規律的強烈訓練,而是通過非形式的、自發的身體活動,追求身體的放松或舒服”(休閑);“周末外出常常伴隨著體育運動(sport),夏季以水上、浴場、劃船、舢舨為主的運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不同年齡、不同社會類別的人。球類運動同樣也是一系列身體娛樂中的一部分。來自大洋彼岸的新型身體娛樂,在法國也得到了廣泛的響應。此外,身體娛樂刺激了諸如滑輪、滑板、帆舨等眾多新運動項目和回力球之類的球拍運動的出現,并在得到各聯合會的重視下,成為‘制度化’。……這些身體娛樂的共性是易于為大眾進行,只需要一樣簡單的器械,和一些開放的簡易場地。”(休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