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互聯網思維能將房地產拽出泥潭么?
佚名
()阿里投資恒大還沒有過去多久,百度就開始跟萬科聯系上了,同時幾個大型房產企業建了個房地產行業的電子平臺。筆者不禁疑問:互聯網思維真的能將房地產行業拽出泥潭么?
野蠻生長的房地產行業
從09年開始中國的房價就像吃了偉哥一樣雄起,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不入流的縣城。由城鎮化建設引爆的房價如火箭一樣飛漲。據了解,中國指數研究數據顯示,到今年4月百城房價連續23個月環比上漲。之前的種種數據,讓人們知道房價原來可以這么漲。
瘋狂過后,房地產行業急轉直下。房價與成交量的降低以及銀行收緊貸款的消息,遍布網上。許多的房地產商家為了回籠資金,進行了各種的變相降價。而剛剛過去的5月二手住宅成交均價環比下降幅度為2012年2月以來單月降幅最高。我們一下子意識到房地產的春天已經過去了。而這次房地產商、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建設的電子商務平臺,也意味房地產行業進行在進行創新,想通過新的思維能夠突破行業發展的瓶頸。
互聯網的思維進入房地產行業,可能會為相關的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方向。但以互聯網思維拯救房地產行業,要切記互聯網思維又不是萬能的。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拯救,才是業界需要去研究并解決的問題。
電商平臺難挽頹局
這幾家大型房企共建的電子商務平臺,真如報道中所說的那么強大嗎?至少筆者還沒發現,它們也都在探索當中。作為專業性電商平臺,主要是對房產行業中的材料采購和金融支持進行優化,但這兩個方面并不能直接在網上完成。
專業采購平臺,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房地產商的房屋建造成本,但成本房價比并不大,而且壓縮空間小。而對于建筑材料的采購,據了解,樓盤的開發基本都有固定供應商,而供應商供應的產品普遍都會低于市場價格。對于原材料價格壓縮也沒有多大的空間。而開發商承包給建筑工程隊的房屋建造價格大致在每平方米1500到2000,除去成本,建筑商獲得利潤也不算很多。蛋糕的份額已經夠小,但現在還要進行搶蛋糕,建筑商怎么會同意。而且采購行業已經有一個長期固定的流程,突然去改變是很不現實的事。
因此,電商平臺只能從金融方面入手了。
房產商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與相關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貌似有相當不錯的前景,然而,擁有政府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房地產商,在線下通過長期積累的資源都無法完成融資,線上又怎么會有資本頂著風險進來呢。可見,盡管金融機構介入電商平臺但是想要容易的拿到資金對于房地產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然,電商平臺肯定會吸納部分社會閑置資本,但是否能完全解決資金鏈斷裂危機,還是個未知數。畢竟,作為金融機構主體的銀行,對加大房產投入方面一直很謹慎。金融機構的介入可能只是變相收緊“錢袋子”的一個形式。
野蠻生長的房地產行業,也許真需要一場互聯網思維的洗禮,以迎接新生。只是,房產商們,別抱太大希望。(來源:Donews 文/高湛 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