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
廖勝文
論文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 要: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方法為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落實科學發展觀,成人高等教育必須樹立終身教育、質量第一和市場需求的發展觀念,必須在教育體制、管理機制、師資隊伍和課程體系等方面開拓創新。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成人高等教育是大眾化高等教育系統和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確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規模、質量,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因此,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推動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
胡錦濤同志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為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科學發展是必然
事物的發展,是優化自身及相關事物之間關系的要素與結構,提高自身適應環境及存在價值的過程。事物發展的根本標志是提高自身存在的價值。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學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對成人實施的教育活動,其主要功能:一是滿足不同層次的人群接受不同層次的再教育,為學習者提供終身學習和培訓的機會;二是促進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和終身化,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使其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創新來適應當前與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可見,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勞動者的生存價值,它是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最好的教育模式,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最優的教育載體,是最能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一種辦學方式。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迫使成人高等教育必須適應新形勢,不斷提升其辦學的社會價值。
2以人為本是核心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理論的核心,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是各個層次的社會成員。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以學員為主體,以服務學員全面發展為重點,以學員成才為中心,一切從學員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需要出發,形成“一切為了學員、為了一切學員、為了學員一切”的服務理念。
3可持續發展是方向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落實到成人高等教育領域,就是既要注重成人高等教育與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內在聯系,實現成人高等教育質量、規模的協調發展,又要充分考慮人才市場需求、教育教學資源的可利用、成人高等教育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根據全面培養人才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要不斷推進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育方法、教學內容等各項改革,從而實現各類教育的相互促進與提高,保證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成人高等教育必須把握的發展觀念
1終身教育的發展觀念
江澤民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21世紀是知識化、信息化的社會,要求人們不斷更新知識,以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證明,教育的發展,加速著高速經濟的形成。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 人們為了改善生活質量、適應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革新,迫切需要終身學習,而成人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對人的職業的廣泛覆蓋性的特點和優勢,使其成為教育終身化的前沿領域,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擔負著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
2質量第一的發展觀念
質量,始終是教育的生命線,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包含教育的先進性、合理性,教育是否整合了社會各界的價值,是否把握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它具有全面性和發展性的特點。以犧牲質量為代價,辦學規模超出學校教育資源和管理能力,這種違背科學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對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始終把質量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工作中心應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3市場需求的發展觀念
當前,“學習型社會”的創建,其重要特征就是學習機會的開放性,使得人們能夠根據各自的需求,主動地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美國威廉蒙大學校長博伊德出席“國際人力資本論壇”在發言中說:“教育、社會、政府、商務等領域相互交織,這種產業重疊最大的演變就是成人教育,中國的成人教育市場非常龐大,尚待開發。”成人高等教育要樹立市場需求的發展觀念,根據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充分發揮成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上靈活性、速效性、實用性的優勢。
三、落實科學發展觀,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科學的發展觀,既是一種發展的價值觀,也是一種發展的方法論。它在賦予了成人高等教育發展觀念的同時,也指出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方法。它為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選擇提供了依據。 1教育體制的創新
科學發展觀要求成人高等教育逐步形成國家主導、高等學校為主體、市場調節的成人高等教育體制。具體為:第一,辦學主體多元化。實現國有、民辦公助、公辦民助、校企聯合和跨國聯合等多種形式的發展格局。第二,建立競爭機制,優化成人高等教育辦學。積極扶持和推進辦學質量和效益好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市場調節和競爭機制下實現資源的優化,保證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管理機制的創新
市場化形勢下,管理機制的創新是保證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遵循方向性、民主性、動態性、科學性等管理原則的基礎上,改革學校內部管理機制,使學校建立起自主辦學、產學合作,實現管理制度規范化、管理方式人性化、管理手段現代化。逐步推行學分制,建立多樣化的課程考核體系,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評估體系,促進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
3師資隊伍的培養
突出以人為本的“人才強校”模式,應該作為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路,把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正如哈佛大學前任校長科南特曾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它一代代教師的質量,一代代學生的能力。”因此,成人高等教育“以人為本”的發展模式中,建立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是科學發展的重點,突出師資隊伍的培養,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質量和保證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4課程體系的創新
教育能否有效地培養創新人才,關系到綜合國力的競爭。新的形勢下,成人高等教育必須確立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課程體系的革新。課程體系的創新原則上應遵循以下四點:一是適應性原則。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必須從適應社會產業結構調整、技術結構調整、科學管理發展及終身教育的需要出發,一方面培養精通專業知識的經營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培養掌握業務知識和具備熟練操作技能的技術人員,從而為社會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二是綜合性原則。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成人高校必須緊隨知識經濟、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注重個體的發展愿望,結合學科的發展趨勢設置課程體系,培養與提高學員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能力。三是科學性原則。優化課程設置,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人文知識的學習,形成有利于創新的知識結構。注重從能力和素質的雙重角度衡量質量,使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四是開放性原則。課程的設置應側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面向全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人才,將新科技、新成果等多學科知識融合到課程設置中,使人才充分適應多樣化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田將國. 高校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策略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7(18)
[2]張 瓊. 成人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定位與策略選擇[J]現代企業教育,2006(15)
[3]趙興國. 用科學發展觀引領成人高等教育健康持續發展[J]成人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