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反傾銷
趙博
【論文關鍵詞】反傾銷原因 反傾銷應對策略
【論文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日益加強,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多的反傾銷案件。本文在分析我國企業遭受反傾銷原因的基礎上,綜合其在應訴反傾銷中運用策略的現狀,提出我國企業在應對反傾銷應訴過程中的各個不同階段可采取的策略建議。
一、我國企業遭遇反傾銷的成因
我國企業屢遭國外反傾銷指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將從外國對華反傾銷的實質及我國企業遭遇反傾銷的深層次原因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外國對華反傾銷的實質
反傾銷措施是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被廣泛采用的,這是由于隨著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發展,關稅水平大幅度降低,非關稅壁壘逐步被消除,各國競爭日益激烈,為了保護國內工業而采取的措施。但是,學者們也指出反傾銷條款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貿易保護主義手段,因而常常出現被濫用的現象。外國對華反傾銷多屬貿易保護而非正常的保護本國產業的做法。
(二)我國企業遭遇反傾銷的深層次原因
1.全球經濟低迷,導致當今世界反傾銷具有擴大化趨勢,這是我國遭遇反傾銷的根本原因:(1)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經濟不景氣“交相輝映”,國際收益爭奪激烈,中國出口貿易收入水平卻增長迅速,年平均遞增13%,從而刺激了國際貿易保護主義;(2)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導致中外經貿領域摩擦加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煥發了勃勃生機,實現了連續的高增長、低通脹的大好局面,這與周邊國家金融危機頻頻、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形成了鮮明對比。
2.部分國家對我國采取了歧視性反傾銷措施。1992年我國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2001年底,我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然而某些國家無視我國經濟體制的巨大變化,繼續視我國為非市場經濟或市場經濟轉型國,人為造成我國反傾銷案件劇增。
3.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表現出來的低素質是主要內因。國內企業的粗放經營和盲目競爭,成為國外反傾銷的重要原因。涉案企業不積極應訴,客觀上助長了國外對中國產品反傾銷的氣焰。據統計,在對華反傾銷案中,我國至少有一半的企業不去應訴,直接導致了80%反傾銷案件的敗訴。
二、我國面對反傾銷應采取的對策
我國企業在應對外國的反傾銷制裁時,策略的運用顯得極其重要。按照反傾銷應訴的整個過程,這些策略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即:事前的規避策略、事中的應對策略和事后的彌補策略。
(一)事前的規避策略一有效預防
我國企業可以通過一些努力,來最大程度地規避反傾銷起訴的風險。
1.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企業應建立國際市場反傾銷預警機制,監視國內同行和國外同行在國際市場上價格走勢的變化,目標市場的沖突,營銷策略的動向等信息,以及時相應地調整我們的營銷策略和市場行為,防范“傾銷引誘”。
2.避免同信譽差的進口商合作。為盡量避免反傾銷,我國企業在選擇進口商時要多留心,不要選擇那些短期行為和信譽不好的進13商,有一些反傾銷官司就是由于進口商的不恰當行為造成的。但總體而言,好的進口商會對中國企業給予恰當的提示,使中國出13企業能夠以國外市場容忍的方式不斷擴大出口。
3.加強國內的合作,增強團隊意識。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任何一個反傾銷申訴,都不是由一個企業提出的。根據《反傾銷協定第五條第四款,支持反傾銷申請的國內廠家所占的生產量,要大于支持者和反對者生產總量的5o%以上;支持反傾銷申請的廠家必須至少占相似產品全國總產量的25%。如果明確同意反傾銷申請的廠家的產量不足國內產業相似產品總數量的25%,不得發起反傾銷調查。所以,企業聯合起來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時,國內企業就不是競爭的關系,而是伙伴和合作的關系。
(二)事中的應對策略一積極團結
一旦反傾銷被立案,有關企業一定要正視被訴的現實,依法理性應訴,爭取勝訴。即使有損失,也應該力爭把損失降至最低限度。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一致對外、積極應訴。遇到國外反傾銷的時候,有些企業并不是積極應訴,而是能躲就躲。按照歐盟的法律以及中國的實際情況,應訴的結果顯然要比不應訴更積極,誰應訴誰受益。可是,如果沒有足夠的中國企業應訴,就很難為應訴提出充分的證明。在這種情況下,個別應訴企業證明本企業產品的出口價高于成本是無濟于事的。由于得不到其他企業的配合,加上財力有限,難免形成雞蛋碰石頭的悲壯結局。
2.聘請好律師。律師的選擇是反傾銷應訴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外國進行反傾銷訴訟,必須要聘請當地律師,并由其代理進行訴訟,這不僅因為當地律師同有關當局有著眾多的人事關系和業務聯系,更重要的是他們諳熟當地的法律和復雜的訴訟程序與手續,而且一般而言,只有當地律師才有權閱讀與本案有關的檔案和資料,這其中也包括對方的機密資料。這樣一來,就可以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了。
3.與律師密切配合。參與應訴的企業一定要在律師指導下及時填好提起訴訟國商務部的調查表,要積極主動地向律師提供充分的材料和數據,以便他們準備有說服力的辯詞。同時,要協助律師力爭選出國內銷售價格比中國更低或相近的外國企業作為替代經濟的參照者。在案件的全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律師的意見和調動律師的積極性。
(三)事后的彌補策略一力求復查
一般情況下,反傾銷最終征稅的有效期為五年,但不意味著在五年之內就沒有爭取改變反傾銷終裁,爭取重新進入市場的機會。實施反傾銷措施的裁決作出后,一旦敗訴,我方應堅持不放棄復查的機會。
反傾銷應訴是一條永無止境的不歸路,在這條路上,中國企業目前只不過是一個蹣跚的學步者,但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就早晚會邁過反傾銷這一難過又必須過的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