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進入黃金發展期
吳朝暉
參差不齊亟需規范
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進口食品經銷商還處于魚龍混雜、參差不齊的階段,全國大大小小的經銷商不下萬家,但是真正有規模的企業不過百家。有的進口食品經銷商甚至就在一個居民區的一個租房內,三五個人,兩三張桌也開始做進口食品生意。而真實這樣的小魚小蝦,經常會給市場帶來這樣或那樣的騷擾。于是,走私、竄貨、壓價等就成為了進口經銷的毒瘤,這樣的一個局面很容易導致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受到牽連。
也許現在的狀況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有關,在中國未加入WTO之前各進出口公司的規范化程度還不高,一些集中在小公司的進出口業務非常普遍,這就造成進口業務分散,整體規模不大,發展緩慢等特征。隨著加入WTO,外貿經濟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但同時也對進出口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小的公司無法適應市場的要求必然會被淘汰。目前進出口食品企業目前正處在兩極分化的狀態,大的企業越做越好,有可觀的營業規模和穩定的增長速度;小企業正在被市場逐漸淘汰,而且這種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轉型步伐正在加快
與本土食品經銷商相比,進口食品經銷商也遇到了同樣的歷史命題。那就是——兩面收擠。一方面是品牌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通路物流費用的居高不下。這對本來消費規模就不大的經銷商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壓力。因此,他們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
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們選擇轉型的道路和本土經銷商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他們的轉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展自有品牌,例如可迪、城市超市。可迪通過自己在意大利尋找廠商生產自有品牌——可迪全樂,目前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城市超市已經打響自己的品牌——城市蔬菜,目前已經獲得“上海市著名商標”、“上海市優質暢銷農產品”等稱號,正在積極向市場大范圍推廣。第二種方式是自建終端,例如東峰已經在全國開出20家“食家物語”專賣店,專心經營日本的休閑產品,發展勢頭也很不錯。可迪在將來也會選擇另一種終端方式,大力發展連鎖餐飲系統。
雖然在轉型的模式上與本土經銷商有著非常相似之處,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還有許多的不同。第一,本土的經銷商一般轉型之前有著足夠的原始積累和豐富的本土化運作經驗,而進口食品經銷商整體規模還不能和本土經銷企業同日而語,資金的壓力是轉型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第二,本土經銷商經銷的產品比較集中,消費群體和規模也遠大于進口食品,而進口食品經銷商代理的產品比較分散,單品牌規模還比較小,消費群體的規模雖然在不斷增長,但是整個規模效應還不會很快顯現。因此,在轉型投入的前期進口食品經銷企業的投資回報速度不會那么快,自然導致在轉型過程中速度自然不會很快,很容易失去搶占市場的先機。另外,由于進口食品的特殊性,人才的儲備,物流和倉儲的要求要高于本土經銷商。
高速發展前景光明
很多進口食品企業成立于90年代末20世紀初,在10左右的時間里他們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從年營業只有上百萬到現在年營業額能達到千萬甚至億,有的企業保持著20%以上的穩定增長速度,有的企業保持著年年翻倍的爆發增長,遠遠高于一般食品行業的發展速度。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和深化,中國已經不僅成為世界經濟的加工基地,也成為了世界食品重要的消費市場,大規模的高速增長,可能在近幾年會一直伴隨著進口食品經銷企業。
這些企業代理的品牌大多數是國外的著名品牌,在他們身上他們學會了先進的經營理念,規范的管理制度。相信這些經驗和資源的積累,加上自身的努力和拼搏,一定能幫助進口食品經銷企業更好地打造自身的實力,創造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