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進口車銷售趨勢
歐妮
中國的汽車工業經歷了兩年的爆發式增長之后,如今整個車市進入了寒冷的冬季?!敖祪r”一詞已被提升至突出的位置并牽動著汽車行業每個人的神經。自去年底以來,國產車普遍大“跳水”,然而實際上進口車市的價格戰更加激烈。依據今年前3個月150種進口車價格分析顯示,其降幅相對去年歲末達到4.3%,更甚于國產車,相對去年同期進口車市而言,整體價格跌幅更是超過5%。
各個進口汽車品牌代理商競相降價或變相降價,這主要是由于許可證成本價格的下降直接導致了進口車成本的大幅下調進而出現降價的局面。據業內人士透露,過去一輛小轎車至少要八萬元才能到手的許可證,現在已下降到多則8千元,少則1千元,僅此一項就把進口車的成本下壓了好幾萬元。此外,WTO承諾的汽車進口關稅的逐年下調也相應地造成進口汽車成本的降低。1月1日,中國按照加入WTO的承諾如期對進口車關稅進行了第三次下調,幅度為4%—5.4%。據商務部公告,今年排量3.0升以下的進口汽車關稅由38.2%下降到34.2%,降幅4個百分點;3.0升以上由43%下降到37.6%,下降5.4個百分點。同時,關稅的如期下調還引發了進口汽車綜合稅率(含關稅、增值稅率和消費稅率)進一步微降,使得今年進口車綜合稅率分別比去年下降了4.92%—6.86%。
但是,降價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引發了消費者持幣待購,等待下一輪的價格下調。這是因為目前進口車市場的價格體系相當混亂,部分面對慘淡車市準備撤出汽車銷售行業的經銷商為了清除庫存、回收貨款都在低于成本價銷售,由此導致正常的代理商為了應對也相應地調整汽車價格。再加上新車型不斷地推出、部分城市(如上海)牌照拍賣政策的不穩定、消費信貸政策的越發嚴苛、油價不斷地上漲、交通狀況地惡化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之后處罰力度的加強等等因素干擾著消費者的理性,令其難以做出購車的決定而推遲購車的時間,把整體的消費需求都推后,以至于造成如今的持幣觀望的現狀。
降價能持續多久?
基于目前的降價風潮,不少業內人士都對此做出了預估,來推算降價持續的時間。一般來講,進口車市的走勢受到關稅、匯率、許可證、進口汽車相關政策以及國產車替代性等因素影響。有業內人士分析,即使取消了汽車產品進口配額許可證,政府也不會輕易讓出這一市場,政策還是會側重于國內的汽車生產企業,不會讓進口車與國產車過于直接的競爭。據悉,在今年底取消配額管理之前,國家有可能采取取消保稅等政策對進口車進行調控,即實行落地完稅制,這正是國家在世貿協議框架內保護國內汽車產業的可行措施之一。
此外,據業內人士分析,下半年進口車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在近期的這一輪大幅調價之后,年內進口車價將會趨于平緩。事實上,從目前國內及重點市場(如上海)的市場狀況分析,下半年降價的因素并不充分。
其一、進口車市近幾個月來銷售狀況不差,此番降價之后更有銷量上漲之勢,商家沒有進一步降價的必要,在六月份價格“跳水”之后,如果再經歷一輪大幅降價,反而可能動搖購車者的信心,對車市產生負面影響。
其二、下半年進口車庫存壓力放緩。據筆者的了解,目前許多有實力的進口車經銷商都在香港建立了存貯倉庫,即使在明年取消了保稅制度之后,大批尚未到岸的完稅新車也有處可放,完全沒有急于甩賣的必要。
其三,從目前進口車市的競爭狀況看,商家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本地強勢汽車經銷商成為進口車市主流,而眾多中小規模進口車經銷商卻正漸漸淡出市場。事實上,前者在制定降價和市場策略時,往往會考慮隨后很長一段時間的市場計劃,很少會像中小商家一樣迫于市場競爭壓力,接二連三降價。
其四、即使許可證取消,進口車進入中國也還存在一個25%的關稅及17%的增值稅,不可能降到與國際價格一致。再加上明年落地稅政策的實施,相應地增加了整車的成本,同等級別、同排量的進口車注定要比國產車貴。
服務才是有效的競爭武器
“在國外成熟的汽車市場,整車銷售幾乎都不賺錢,而主要靠二手車、售后維修服務和汽車金融來盤活利潤空間的?!碧幵诎l展階段的中國汽車行業,尤其在如今增長放緩的發展階段,中國的汽車企業及經銷商要把眼光放長遠,要以戰略的眼光審視整個行業,它決不是現今媒體宣稱的進入了“拐點”,而是一個增長緩慢的發展時期,這對中國的汽車行業來說,是快速奔跑之后的一次揣氣的機會,有利于他接下去更長久地奔跑。
多年來制約進口車市發展價格和售后服務,現在隨著價格的日趨國際化,售后維修服務便越來越頻繁地被進口車經銷商掛在了嘴邊。現在售后維修服務的質量逐漸得到保障,價格也日趨透明化。隨著眾多大型汽車集團加入進口車市,商家也有能力將更多的資金和實力投資在維修服務上。
一位有多年進口汽車銷售經驗的售車員告訴筆者,現在購買進口轎車特別是購買豪華車的消費者最在乎的往往不是幾萬元價格,而是希望車能用著省心省事,少出故障維修少出糾紛??梢娺M口車市場,尤其是高檔進口車市場,服務才是擴大市場分額,獲取更多利潤的有效競爭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