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實證分析
高文雅
內容摘要:本文在分析當前國家服務貿易現狀的基礎上,對各國服務貿易進行了比較,并對我國開放服務貿易提出建議。
關鍵詞:服務貿易 開放度 我國的服務貿易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處于逆差,且近幾年來其逆差有持續擴大的趨勢。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2004年12月公布的數據,2004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明顯擴大,達96.99億美元,比2003年增加了11.26億美元。而且我國服務業發展速度一直緩慢,導致服務貿易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隨著“服務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入世承諾的逐步兌現,分析并研究我國服務貿易總體及各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 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指標測評 貿易競爭指數是指某國某一產業或產品的凈出口與其進出口總額之比,用來說明該國該產業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國外大多數學者將其稱為“可比凈出口指數”(Normalized Trade Blance,NTB)用公式表示是:NTBit=(Xit-Mit)/(Xit+Mit)。 上式中,X、M分別表示出口額和進口額。該指數的取值范圍為(-1,1),當其值接近0時,說明比較優勢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時,說明比較優勢大,且越接近1越大,競爭力也越強;反之,則說明比較優勢小,競爭力也小;如果NTBit=1,意味著該國第i種商品只有出口沒有進口,反之,則表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 本文主要運用該指數測算我國服務貿易各行業在時間序列上的競爭力狀況。 據調查,2000-2004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指數均為負值,且始終保持在-0.08左右,表明最近幾年我國對外服務貿易整體上處于比較劣勢,國際競爭力較弱。 從行業結構上看,此段時間NTB指數均為正的只有旅游業和其他商業服務,說明旅游業一直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部門,同時也仍是我國服務貿易創匯的第一大部門,但其競爭力指數僅僅稍大于0,說明優勢還十分有限。而且在2003年其貿易競爭指數曾一度下跌到0.07,但2004年又回升到0.15。廣告、咨詢和其他服務的競爭力雖然比較小,但體現出逐年提高的趨勢。其他競爭力指數呈現正值的部門還有建筑、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及其他商業服務。2004年通訊服務業競爭力指數為-0.03,達到了近年來的最低點。主要原因是過去由于我國郵電部門尚未對外開放,體制性壟斷起到了很大的扶持和促進作用,近年來面對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競爭變得越發激烈,郵電部門自身的弱勢逐漸暴露出來。 建筑業是近年來值得關注的一個部門,其貿易競爭力指數從2002年開始轉為正值,體現出近年來我國建筑服務業水平有所提高,對外工程承包發展速度較快,行業和區域有所擴大,但2004年,其競爭力又有所回落,原因可能是我國對外承包在技術含量等方面還有待提高。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在2002年出現負值以后,于2003年有所回升,且近年來上升幅度非常大,2004年達到了0.13,主要是依賴與硬件有關的服務貿易的支撐,從長遠考慮,若沒有產業內軟件開發服務及相關產業的支持,其貿易系數還可能出現逆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