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術界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西部經濟發展影響”的爭論
瀟霖
【英文標題】Arguments of American Scholars on "The ImpactofWW Ⅱ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West"
【內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西部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戰時動員促使西部擺脫了在全國經濟中的落后地位。1973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教授杰拉爾德·納什在史學界率先提出了二戰是美國西部發展轉折點的觀點。此后他又在一系列論文與專著中深入探討了二戰對西部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與此同時,美國學術界圍繞這一問題也不斷提出不同的看法。概括起來說,美國學術界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兩個基本問題上:一是西部經濟在戰時迅猛發展的動力問題;二是戰后西部的經濟地位問題。
【英文摘要】The Second World War hadafar —reachingimpactonthe economicdevelopmentoftheAmericanwest.The federal government’s mobilization activities releasedtheWestoff the underdeveloped situation.In 1973, a well —known professo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Gerald D.Nash argued that WW Ⅱ was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AmericanWestinthe20th century.In the following years,Nash explored the WW Ⅱimpact on the wester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aseriesof influnetial studies.But still others hold different viewsand think that WWⅡ merely acceleratedexistingeconomictrends .In summary,the debates focus ontwopoints: theengineof the wartime economic boom and the postwar economicstatusof the wes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
【正文】
“美國西部”是一個時間性很強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代表不同的空間范圍。就20世紀而言,根據美國聯邦人口統計署的區域劃分法,西部包括華盛頓、俄勒岡、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猶他、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科羅拉多、懷俄明、愛達荷、蒙大拿,共11州;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劃分法,認為西經100度以西的17州(除上述11州外, 還有北達科他、南達科他、內布拉斯加、堪薩斯、俄克拉何馬、得克薩斯6 州)屬于西部地區[1]。本文采用后一種劃分法。
美國著名新聞記者伯納德·德沃托(Bernard Devoto)作為20世紀西部發展的見證人,曾為《星期六文學評論》(SaturdayReviewofLiterature)和《哈帕月刊》(Harper’s Monthly Magazine)等雜志撰寫有關現代西部的主題論文達20年之久,真實地記錄了西部發展歷程。他的文字豐富了現代西部的歷史寫作,更提出了理解不同時期西部發展特征的概念。1934年德沃托在《哈帕月刊》上發表了題為“西部,一個被劫掠的省份”的文章,其中闡述了一個基本思想:在經濟關系上,美國東部劫掠并控制了西部,西部成為東部的殖民地[2]。 這一提法很快流行起來,“被劫掠的省份”(Plundered Province)成為30、40年代解釋美國東西部關系時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組。1944—1947年間,德沃托仍在為《哈帕月刊》撰寫專欄文章,且越來越關注西部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西部經濟的未來發展等問題。1946年他在一篇論文中寫道:“戰爭工業已經給西部帶來了較之以前更大、更廣泛的繁榮。而且在戰時,一場根本性的革命發生了,西部的動力和工業發展已經在全國經濟中形成了一種結構性變化……如果說已經發生的變化是革命性的,那些已經規劃并注定要實施的就更為革命性了……”[3 ]德沃托再領風氣之先,特別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西部經濟發展的影響。在近三十年后,西部史學家才開始較為系統地研究二戰對美國西部經濟發展的影響。1973年新墨西哥大學杰拉爾德·納什(Gerald D.Nash )完成了一部開創性的西部史著作——《20世紀美國西部——城市綠洲簡史》(The American Wes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AShortHistoryof an Urban Oasis)。該書把20 世紀美國西部史劃分為兩個大的時期,即殖民地時期(1898—1941年)和先導(pacesetting )時期(1941—1971年),明確提出二戰是20世紀西部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此后納什又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與專著,集中闡述了二戰對西部所起的轉折性作用。 其中以《美國西部的轉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TheAmerican WestTransformed:The Impact of the Second WorldWar)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西部:重塑經濟》(World War ⅡandtheWest:Reshaping the Economy)最具代表性。在這些著作中,納什論述了20世紀西部發展的階段性,強調二戰對西部發展的轉折性影響。納什的論斷影響了幾代美國西部史學者,成為解釋二戰與西部發展關系的經典之說,被稱之為“納什論題”(Nash Thesis )或“轉折假說”(Transformation Hypothesis )。當然,在美國史學界,關于二戰對西部發展的影響這一問題,亦陸續提出不同的觀點。例如,北卡羅萊那大學的羅杰·洛特欽(Roger W.Lotchin)在《城堡化的加州,1910 —1961:從戰事州到福利州》一書中就提出了二戰對美國西部的影響是一種“演進而非革命”[4]的觀點,成為與納什對立觀點的代表人物。 同年美國西部史學會在紐黑文會議上專門就納什的“轉折假說”進行了討論;1994年8月《太平洋歷史評論》(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發表特輯,共發表五篇以加州城市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就“轉折假說”展開討論。就二戰對西部經濟發展的影響而言,美國學術界的意見分歧是圍繞兩大基本問題展開的:一是戰時西部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二是戰后西部的經濟地位問題。本文擬結合這兩個基本問題評價一下有關爭論的情況。
一、戰時西部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
二戰期間美國西部經濟經歷了巨大發展,這是美國史學界公認的基本事實。問題在于,這種巨大發展的根本驅動力是什么?是二戰這一特殊歷史事件的外在推動力,還是地區經濟具有的自身發展動力?
杰拉爾德·納什所持的是第一種觀點。他認為二戰期間聯邦政府大規模的防務開支是西部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1940—1945年間,聯邦政府通過政府采購合同、軍事設施網絡、聯邦擁有與運營的科學設施、聯邦軍事及文職人員薪金等渠道,在西部共投入資金約400億美元。 通過這些資金西部發展了已有的制造業,創建了鋁、鎂、合成橡膠業,并由此推動了航空航天、電子等技術導向經濟的發展。同時,重塑經濟的努力還帶動了新定居者的涌入,刺激了服務業與金融機構的擴展[5 ](P1—3)。簡言之, 二戰期間的聯邦防務開支有助于西部產業結構的調整、完善與升級。正如納什所言:“正當西部人爭取追趕其他地區時,他們發現戰時聯邦防務開支提供了他們幾十年來所缺乏的資金。”“二戰所釋放出的能量激發了巨大的變化,戰后西部擁有了更發達、更多樣化的經濟。”[5](P1—2)納什在強調聯邦開支是戰時西部經濟擴展的主要驅動力的同時,也不否認私人企業的作用,只不過在納什看來,私人企業只是“承擔了多數的實際工作”[5](P4)。
持后一種觀點的學者以加州城市地區經濟發展為考慮研究對象,認為二戰前夕加州已具備了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戰時經濟擴展是建立在該州以往經濟成就的基礎之上的。至于納什強調二戰對西部的轉折性作用則是“極大地夸大了加州發展歷程的不連續性,而低估了其連續性”[6]。
洛特欽研究了加州人口增長狀況,認為二戰期間加州人口增長與聯邦防務開支之間并無明顯聯系。他首先分析了二戰期間美國不同地區防務開支和人口增長的情況,結果發現中央北部(North Central )諸州防務開支無論絕對值還是人均計算方面都高于西部,而其人口并沒有出現轉折性增長,只有適度的增長,有時還出現停滯甚至負增長的情況。戰時人口增長最多的,是那些大蕭條期間就已經有積極增長的地方(如加州)[7]。再從加州本身人口增長曲線來看, 二戰期間的人口巨增,并不是加州人口增長史上的創紀錄的最高值。以10年為期進行比較,本世紀70年代以前加州人口增長高峰出現在20年代[7](P408—411)。
北卡羅萊那大學經濟系的保羅·羅德(Paul.Rhode)分析了加州制造業發展的情況,認為從各種主要經濟指標來看,1940年的加州城市地區的工業化已達到相當水平,具備了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這才是戰時聯邦政府在加州投入大量防務資金的前提基礎。羅德特別以加州飛機制造業和造船業的發展為例,論證了他的觀點。羅德指出,飛機制造業通常被視為一種軍事驅動的工業,然而太平洋沿岸飛機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