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后金融危機時代與公允價值演進
佚名
面對會計準則技術層面以及趨同、直接采用等戰略層面的斗爭異常激烈的復雜背景,財政部于2010年4月2日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明確了相關重大問題的解決思路是繼續支持并積極參與全球高質量會計準則的制定,以表明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會計姿態以及我國目前仍然是以歷史成本為主,適度引入公允價值的原則。 4 后金融危機時代公允價值面臨的挑戰 1 對資產負債表B/S的挑戰 未來B/S將逐漸簡化并集中于披露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其中資產負債表演變主要表現為:(1)現金、銀行存款,未來依然存在,科目屬性為金融資產;(2)應收帳款未來可能不存在,科目屬性為金融資產;(3)存貨未來可能不存在;(4)固定資產,未來可能不存在;(5)投資,依然存在,科目屬性為金融資產;(6)向供應商負債,未來可能不存在,科目屬性為金融負債;(7)稅務負債,未來可能不存在;(8)融資負債未來依然存在,科目屬性為金融負債;(9)股東權益未來依然存在,科目屬性為股東權益。
資產負債表的演變給我們以下幾點的啟示:第一,歷史成本會計將被公允價值會計所替代。但是市值計價會計取決于:存在活躍的市場,而非Mark to Management,即不能管理當局說了算;要有科學合理的估值方法,而非Mark to Model,即采用不當或錯誤的數據模型或參數。第二,充分披露交易的意圖。這是公司管理當局的義務,尤其是證券投資中的交易性或可供出售、持有至到期、長期持有、套期保值等的分類。第三,杜絕表外項目。主要指用于信用承諾、交易衍生產品的項目,如可轉換債券的承諾合同;新準則要求對此按公允價值在B/S中披露。 2 對利潤表I/S的挑戰 利潤表漸趨復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收益范圍或邊界值厘定:經營性的,理財性的。第二,多維度,如業務分布、產品或勞務組合、地區或客戶分布等業績。第三,時間線,由于企業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購買3-5年后的資源,企業競爭的時間線從1年拉長至3-5年甚至更長,I/S由披露過去一年業績逐漸改為披露未來現金流現值的變化,如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按公允價值計量,故從此意義講,會計工作由回顧過去的會計正在走向面向未來的會計。第四,波動性,正在變大,資金成本對盈利影響加大,當資金成本及其時間線復合在一起時,波動更大;用戶關心核心利潤與財務利潤的區別。第五,風險信息,未來時間線上的風險會給企業帶來什么機會或損益。 5 后金融危機時代對公允價值未來的展望 盡管我國新發布的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充分考慮公允價值運用的限制條件,并不是所有企業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運用公允價值,而是只有滿足公允價值適用條件的企業或事項才允許運用。但由于公允價值客觀上存在且難以完全避免的“主觀性”,其運用的效果究竟如何,尚不能過早下結論,更不能盲目樂觀。本人認為,在運用公允價值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辯證地看待公允價值與可靠性、相關性之間的關系 我們應該客觀看待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各自的優點和不足,努力做到趨利避害。當可靠性和相關性可能會出現沖突時,以可靠性為先;在可靠性能夠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努力實現相關性最大化。死守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僵化可靠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盲目追求相關性,而不顧可靠性的做法則是危險的。二者的最終結果都會喪失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大大降低會計存在的價值。 2 完善會計監管,強化外部約束 新會計準則實施之后,肯定會有企業利用公允價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利潤操縱。這就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預防、發現、糾正和懲處會計造假的新機制。 3 改進公司治理和完善內部控制,避免財務報告引發的法律風險 監管部門必須督促企業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增強財務報告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不斷提高管理層和會計人員的道德水準,勤勉經營、誠實披露信息,以實現持續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6 結語 斐濟之間,行之為堅?;仡櫧鹑谖C,會計必須公允地反映經濟事實,敏感地預示未來風險。然而我國國情現狀并不能提供完全實施公允價值的條件,新準則是在堅持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基礎的前提下,審慎適度地引入公允價值。在我國比較客觀的做法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應該仍然以歷史成本作為基本的會計框架,結合補充公允價值的信息,多種計量屬性并存將是未來財務報告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