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建議
張光星 方振華
摘要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具有固碳、改善人居環境、發展旅游經濟、促進地低碳工業發展等方面的特殊優勢,林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就林業在低碳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有效途徑及建議等進行分析與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低碳經濟;地位作用;建議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在發展低碳經濟中,林業大有作為,在制定低碳經濟規劃時,要正確認識并充分發揮林業在低碳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對推動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現階段,要生產和發展,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碳的排放。低碳經濟的背景其實正是氣候問題。而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林業占有特殊地位。發展低碳經濟,既要重視節能減排,也要重視碳匯。因此,低碳經濟要求在盡量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必須重視發揮森林的固碳作用。氣候變化已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之一,引起了國際社會的空前重視。通過發展低碳經濟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遏制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植樹造林增加碳匯,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質量,促進碳吸收和固碳;保護森林,控制森林火災和病蟲害,減少林地的征占用,減少碳排放;加快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積極培育和有序發展新興產業,提升經濟競爭力和長遠發展空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我國和平發展[3-4]。筆者就林業在低碳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有效途徑和建議等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有關決策者和公眾對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認識和參考。 1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根據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來看,由于受制于能源結構、資金技術等,發展低碳經濟存在著一些障礙:一是現階段中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局面很難迅速改變。實施低碳經濟需要比較長的周期;二是需要大量資金和先進技術。需要技術的創新、技術進步和突破,才能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三是高排放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中國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的階段,盡管通過優化結構和節能能夠相應地減少碳的排放,但是總體低碳仍面臨較大困難和挑戰。因此,對于現在國內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熱炒作和許多省(區)和城市提出建立低碳省(區)、低碳城市的構想,專家提出要防止“新瓶裝舊酒”,避免“趕時髦、貼標簽”等現象的出現。 目前對低碳經濟的研究、試點和討論大都集中在工業特別是能源領域,而最有潛力的林業(增匯固碳)卻被忽略了。面對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各種障礙和專家的告誡,根據中國的現實,充分發揮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功能與作用,應是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內容。通過林業措施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成本低、綜合效益好,而且不會像有些所謂的低碳工業項目,在設備生產過程中又會造成新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林業措施是安全的,可以真正實現吸碳和減排,因此林業措施是促進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證人類福祉的“低碳”選擇,而不是“低碳假標簽”。因此,積極貫徹《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提出的“實施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增強碳匯能力。繼續推進植樹造林,積極發展碳匯林業,增強森林碳匯功能”是發展低碳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2林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有效途徑 目前,許多地方在制定低碳經濟發展的規劃中,考慮最多的是工業部門,如果考慮林業,也只是把增加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納入其中。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低碳經濟中大有作為。林業納入低碳經濟的內容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植樹造林增加碳匯,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質量,促進碳吸收和固碳;保護森林控制森林火災和病蟲害,減少林地的征占用,減少碳排放;大力發展經濟林特別是木本糧油包括生物質能源林;森林作為生態游憩資源,為人們提供了低碳的休閑娛樂場所;使用木質林產品、延長其使用壽命,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保護濕地和林地土壤,減少碳排放。此外,森林固碳具有工業減排不可比擬的低成本優勢,能夠增加綠色就業、促進新農村建設等,還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適應氣候變化的功能。 3建議 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中的獨特作用已得到公認,增加森林面積和提高森林覆蓋率及森林蓄積量,是控制溫室氣體減排重要因素之一。面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能耗高、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的現實,要充分重視和發揮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特殊作用,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3.1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全面推進生態建設 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和《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加大生態建設投入。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及長江和沿海防護林體系、防沙治沙、濕地及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商品林基地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制定和實施造林綠化規劃綱要,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油茶等木本糧油等林業重點工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實行木材加工產品“下鄉”補貼試點,推動低碳經濟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在增加森林面積的同時,增加森林碳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