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零缺陷”管理在重癥換瓣病人微泵用藥安全中的運用
趙孝英
【摘要】目的:零缺陷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病人微泵用藥安全中的作用,保證患者安全。方法:對234例重癥瓣膜置換術后的患者在微泵使用中推行“領缺陷”管理的方法,通過收集問題、利用數據進行原因分析,制定微泵用藥的工作流程,監督操作規范的實施,評價效果、鞏固結果等。結果:將“零缺陷”管理應用于微量泵用藥安全管理后,保證了患者的用藥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結論:零缺陷管理模式提高了微量泵用藥的安全,使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質量得到了持續性升高,同時提高了病人的整體護理質量。
【關鍵詞】領缺陷; 微泵用藥; 安全護理 ; 瓣膜置換
隨著病人對醫院需求的不斷提高及醫院市場之間的激烈競爭,護理工作質量無缺陷及病區服務達到病人滿意度顯的尤為重要。尤其是重癥瓣膜置換術病人由于手術大、時間長、病情變化快、微量泵使用廣泛且對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敏感等問題,因此,術后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安全是不可忽視的。我科自2010年5月~2011年4月對234例重癥瓣膜置換術后微量泵用藥安全方面實施了“零缺陷”管理,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選取我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接受重癥瓣膜置換術后的患者234例,男120例,女114例;年齡23~65歲。按NYHA分級術前患者的心功能均為Ⅳ級,生命體征、合并癥等方面無差異性。均在全麻體外循環下實施手術,術后均帶氣管插管返回心外科監護病房。
1.2方法
1.2.1確立零缺陷理念:在微量泵用藥過程中推行零缺陷管理,組織全科護士學習克勞士的商務哲學思想、對零缺陷基本知識、零缺陷計劃、零缺陷系統的推行方法等進行培訓。同時,對護士進行教育,轉變他們的思維方式,通過教育及培訓,達到護士理解、加入并支持零缺陷系統在微量泵用藥中的應用。
1.2.2制定計劃:成立零缺陷管理小組,確認該項目負責人、小組成員、原因分析、改進目標、改進方法、工作流程、實施者(參與者)、制定日期及完成期限等。
1.2.3查找缺陷:護士長召集科室人員圍繞微量泵用藥護理質量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討論如何改變不合理的工作方法以提高質量,找出重癥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微量泵使用過程中急需解決的、直接影響醫療和護理質量的缺陷。如瓣膜置換術后患者護士在更換多巴胺時由于護士動作過慢造成血壓驟降,其原因為平時使用微量泵操作規范程度不夠,操作的整體各方面不夠統一,越急越慌等原因造成。
1.2.4分析原因:分析收集的資料,尋找發生缺陷的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管理方面(40%):平時培訓考核不到位、護士長檢查力度不夠、風險防范意識不強;護士自身方面(40%):相關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健康教育方法欠缺、三查七對不嚴格、工作流程不符合、應急能力等;其他方面(20%):知識缺乏、醫囑未及時下達、文化層次等。
1.2.5制定目標: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微量泵使用藥物的工作流程,消除使用中的安全隱患,使護士對微量泵操作的掌握率達100%;使用中發生風險率0;使用中交接班符合率為100%;做到標識清晰,符合要求,有警示牌;患者及家屬對注意事項的知曉率達100%。
1.2.6改進措施:召開全體護士會議,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制定微量泵用藥的工作流程,組織培訓,對患者的用藥應按流程進行操作;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雙人核對,交代用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告知家屬不可自行隨意調節,微量泵上懸掛紅色警示牌,使用過程中隨時觀察,調整藥物及交接班時隨時將泵入藥物的劑量、速度記錄在自行設計的特殊藥物記錄單上;若微量泵發出報警信號,立即檢查原因,嚴格核對、重新調整速度;緩慢按醫囑停止藥物的使用;在微泵推注結束后,要正確處理延長管內的藥物,嚴謹直接或快速推入;嚴禁在周圍靜脈內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微泵泵入的藥物單獨一靜脈輸液通道;使用后的微量泵用75%酒精擦拭,整理;護士長定期檢查流程執行情況,發現遺漏及時指出,經常查找缺陷,并與相關人員溝通交流并進行整改;制定重癥瓣膜置換術后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藥物的溫馨提示等。 1.2.7監測評價:首先打印工作流程,發放給護士,人手一份,護士長利用晨會時間組織大家學習,并要求護士熟悉流程內容,在科內每月的業務考試中加入相關流程的內容,并在微量泵用藥的操作考試中考核護士的執行情況。監測與評價是持續質量改進、增強實施效果的重要途徑[1]通過監測與評價,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質量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缺陷,發現缺陷后及時向責任護士反饋,以便及時整改,并在科室的例會中進行討論,人人發表意見,及時修正目標、措施,保證“零缺陷”管理的順利實施,達到既定目標。
2效果
進行培訓后,護士均嚴格按照流程操作,并分析了已規范的流程步驟,重點強調了主要環節的實施,明顯減少了在重癥瓣膜置換患者中微量泵用藥的護理缺陷。自實施以來無微量泵用藥護理缺陷發生。
3討論
3.1保證了患者安全: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術前均有嚴重的心功能損害。術后常規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目的是調節心臟前、后符合,增加心肌收縮力。治療過程中要求血管活性藥物要勻速、持續使用微量泵給藥。因此,對藥物的更換速度、方法、護士的應急能力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零缺陷管理的核心內容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零缺陷理論的4項基本原則為:(1)質量的定義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2)產生質量的系統是預防,不是檢驗。(3)工作標準必須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4)質量是用缺陷造成的金錢損傷來衡量的。[2]因此,通過實施零缺陷管理減少了護士長工作的盲目性,護士長從調查的數據中分析缺陷存在的原因然后制定出適合患者病情需要的改進措施,最終目標是保證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護理質量。
3.2保證了用藥安全:護理工作的中心任務是安全護理,保證用藥安全。微量泵用藥的安全流程使護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流程中充分體現了查對制度、監督制度,控制了用藥護理缺陷發生的關鍵步驟,使微量泵用藥的護理行為更安全、更有序,增加了護理行為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減少了不規范行為發生的可能。[3]
3.3提高了護士的業務能力:新護士是發生護理缺陷的高危人群。護士長應指定業務指導老師,病定期對新護士組織培訓,加強對新護士在重癥瓣膜置換術后病人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藥物的安全管理。微量泵用藥安全護理工作流程有利于新護士盡快適應工作,正確使護理職能、提高業務能力,使患者得到更系統、更安全的用藥護理。
3.4提高了護理質量:在重癥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微量泵用藥安全護理,保證了患者安全,提升了血管活性藥物使用的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及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零缺陷”管理模式的應用避免了微量泵用藥護理缺陷的發生,為預防差錯事故、安全護理、提高科室整體護理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易紅梅.持續質量改進在安全用藥流程實施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7,8(15):631
[2]曹正霞,于炳舉,張紀云.零缺陷理論在病區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0):37
[3]吳秀媛,王玉玲.全面流程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實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3):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