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假龍膽屬植物傳統藥物學的調查研究
佚名
作者:李旻輝 孫亞紅 宋曉玲
【摘要】 目的:對龍膽科假龍膽屬植物野生的種類,特別是對傳統地道藥材以及重要民族藥資源的地理分布進行調查與整理,為假龍膽屬藥用植物的資源開發和利用提供客觀和科學的依據。方法:查閱文獻記載、野外資源調查、藥用植物采集以及整理標本館植物標本原始記錄。結果:中國地區分布的本屬藥用植物共有5種(不包括變種)。結論:此次調查研究為假龍膽屬藥用植物的綜合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 藥用植物;傳統藥物學;假龍膽屬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Gentianella (Gentiauaceae)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Methods: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nd literature and data were consulted. Results: Our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5 Gentianella plants (excluding varieties and subspecies) have been used as folk medicine for multiple therapeutic remed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in-depth study of Gentianella in China. Key words Medicinal plant; Ethnopharmacology; Gentianella.
假龍膽屬(Gentianella)屬于龍膽科,根據胚胎學[1]和分子系統學[2]方面的研究結果,假龍膽屬為一單系屬,全球約有125種,中國有9種,主要分布于東北、西北及西南部。本屬植物G.nitida、G.nevadensis等為南美傳統的藥物,現代研究表明,G. nitida具有促進毛鬢生長、抗菌、清除自由基等方面的作用[3-4],G.nevadensis具有抗抑郁和抗感染等作用[5]。假龍膽屬植物在我國民族(藏、蒙等)藥物中有所應用,為了更深入挖掘中國傳統藥物資源,很有必要對本屬藥用植物的傳統民間應用作詳細的調查研究。
1 調查方法
1.1 查閱文獻記載
通過查閱中國歷代主要本草著作《新華本草》、《中國植物志》、《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并檢索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學位論文,對假龍膽屬植物的藥用信息進行匯總與整理。
1.2 野外資源調查和藥用植物采集
在當地藥農和醫療工作者的協助下,我們調查了中國的華北地區、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假龍膽屬藥用植物的資源分布,對本屬的植物進行了標本采集,根據《中國植物志》的記載與核對標本館的原植物標本,對所采植物標本進行了鑒定。為了全面系統地整理本屬藥用植物的傳統療效,在采集標本的過程中我們積極的與協助我們工作的藥農和醫療工作者進行廣泛交流,記錄了所收集本屬植物的俗稱、藥用部位、療效與用法等信息。
1.3 整理標本館植物標本原始記錄
為了更廣泛、更詳細地收集本屬植物的藥用信息,我們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標本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中國科學院植物江蘇植物研究所標本館、中國科學院植物云南植物研究所標本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標本館、北京中醫藥大學標本館、安徽中醫學院標本館、云南藥物研究所標本館、中國醫藥集團標本館的假龍膽屬植物的標本進行了查閱,記錄本屬藥用植物的植物名、采集地點、標本號、藥用功效等原始記錄信息。
2 結果
2.1 假龍膽屬藥用植物分類鑒定 調查和分類鑒定結果表明,中國地區分布的本屬藥用植物共有5種,尖葉假龍膽(Gentianella acuta)廣泛分布于我國的河北、東北、內蒙古、山西、山東等地區,全草入蒙藥,味苦、性涼,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與同科植物肋柱花(Lomatogonium carinthiacum)等同入藥,是蒙醫用于治療黃疸性肝炎、頭痛、發燒的主藥,而大興安嶺地區鄂侖春族獵民則長期用其治療心律失常等疾病,療效極為顯著。黑邊假龍膽(G.azurea)廣泛分布于我國的甘肅、青海、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全草入藏藥,具有清熱解毒、去除肝膽之火的功效。紫紅假龍膽(G.arenaria)分布于我國青海、甘肅、西藏北部和東南部,全草入藥,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等功效。矮假龍膽(G.pygmaea)廣泛分布于我國青海省,全草入藏藥,具有清熱解毒、舒肝利膽的功效,與同科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和抱莖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等同入藥,用于治療黃疸性肝炎及肝膽疾病。新疆假龍膽(Gentianella turkestanorum)主要分布我國新疆北部地區,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維吾爾族人民用其全草泡茶治療感冒、發熱等癥。
2.2 假龍膽屬藥用植物傳統療效
我們通過歸納整理民間療效資料和查閱相關文獻,采用傳統療效指數來評價本屬植物在療效方面的傾向性。傳統療效指數(TRI)=(C12/C2)×100。C1表示假龍膽屬出現某種傳統療效的次數(C1=文獻記載該屬的某種傳統療效次數+野外調查記錄該屬的某種傳統療效次數+標本館原始標本藥用記錄該屬的某種傳統療效次數,調查結果見表1);C2表示此屬具有該傳統療效的物種數。在某一療效中傳統療效指數越大,表明該屬植物具有此療效的傾向性越大[6]。本屬傳統療效指數:清熱解毒=2 420,舒肝利膽=1 200,消腫=400,肝炎=1 200,感冒=200,心律失常=900。表1 假龍膽屬藥用植物傳統療效調查(略)
3 討論 龍膽科植物中最具有特征性的成分是裂環環烯醚萜類化合物、黃酮碳苷類化合物和口山酮類化合物。國內外學者通過研究多種假龍膽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發現本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符合這一規律,為這3類化合物作為龍膽科化學特征成分增添新的證據。 筆者從內蒙古根河市原始林區采集的尖葉假龍膽全草中,應用柱色譜層析及制備性薄層層析的方法首次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通過光譜手段(IR、MS和NMR)先后確定了它們的結構分別為1,5,8-三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bellidifolin)、1,3,5,8-四羥基口山酮(demethylbellidifolin)、1,5,8-三羥基-3-甲氧基口山酮-8-氧葡萄糖苷(bellidifolin-8-O-glucoside)、異葒草苷(isoorientin)、芒果苷(mangiferin)[7]。張穎君等[8]從黑邊假龍膽的全草中分離得到9個化合物,分別為異葒草素(isoorientin)、獐牙菜酚甙(swertianolin)、橄欖脂素4-O-β-D-葡萄糖甙(olivil4-O-β-D-glucoside)、龍膽苦甙(gentiopicroside)、獐牙菜甙和馬錢子酸(logan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胡蘿卜苷(daucosterol)、三十烷醇(n-1-triacontanol)。霍麗云等[9]借助高效液相的方法檢測矮假龍膽(白花假龍膽)的有效成分,結果表明矮假龍膽中含有龍膽苦苷和齊墩果酸。 假龍膽屬曾長期置于龍膽屬中,Gillet(1957)詳細論述了該屬成立的理由及分類歷史,Pringle(1978)、Ho等(1990)均先后贊成該屬的成立。胚胎學和分子系統學方面的研究結果也證明了假龍膽屬為明顯的一個單系屬[1-2]。在化學分類學方面,國內學者已經對本屬3種植物做了化學研究,分離得到的口山酮類成分為1,3,5,8氧取代口山酮類化合物(bellidifolin),環烯醚萜類成分為龍膽苦甙、獐牙菜甙等化合物,可以看出本屬植物與獐牙菜屬、龍膽屬植物在化學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國外學者Hostettmann-Kaldas(1978)通過比較分析發現,當藥黃素(swertisin)和1,3,5,8氧取代口山酮類化合物在本屬植物與獐牙菜屬植物均有出現,而龍膽屬植物則缺少此類成分,大多含有1,3,7,8氧取代口山酮類化合物。所以認為假龍膽屬植物與獐牙菜屬植物親緣關系可能更近一些[10]。但隨著對龍膽科植物化學成分研究的深入,發現龍膽屬很多植物也含有1,3,5,8氧取代口山酮類成分,我們認為以口山酮類成分的氧取代位置的不同來作為區分龍膽屬與假龍膽屬的化學分類依據還需慎重考慮。 根據中國傳統醫藥相關文獻記載,假龍膽屬藥用植物經常替代獐牙菜屬和肋柱花屬的一些藥用植物用于治療肝炎和膽絞痛。從植物親緣學角度分析,假龍膽屬與獐牙菜屬、肋柱花屬親緣較近,從化學成分角度分析,本屬植物化學成分與獐牙菜屬和肋柱花屬植物化學活性成分具有相似性,相互替代用藥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應該深入進行相應的藥理學研究,為我國民族藥物進一步的挖掘提供科學依據,也有利于擴大龍膽科藥用植物資源。 本屬植物各個種由于所含化學成分具有相似和差異性,因而其藥理作用和民間療效也具有異同性。分析本屬植物的傳統療效指數,發現清熱解毒和治療肝炎的作用明顯。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表明,本屬植物大多含有齊墩果酸、口山酮類及裂環環烯醚萜類等化合物。齊墩果酸具有抗炎、鎮靜等作用,對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有一定療效;裂環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則具有保肝利膽的作用和抗炎等作用。我們推測本屬植物治療肝炎的作用源于它們大多含有上述化合物。植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往往預示著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以從這方面對本屬植物作深入的活性篩選,為其開發新藥提供依據。尖葉假龍膽具有緩解和治療心率失常的作用,而且民間記載此功效出現的頻度也較高,在本屬其它種植物的傳統藥物學調查中并沒發現有類似的功效,本課題組將繼續對本種進行深入的化學成分和藥理學研究,為尋找治療心率失常的天然藥物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