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加中西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40例
佚名
作者:張琦,常華,王崇穩,黃文俊
【關鍵詞】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介入療法;湯劑;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療法
對于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目前臨床多采用宮腔注藥、輸卵管插管通液等方法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筆者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介入加中西藥結合治療本病40例,并與單純介入及術后抗感染治療的40例作對照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例均為曲靖市婦幼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符合《婦產科學》[1]不孕癥診斷標準,經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確診為雙側輸卵管完全阻塞。排除輸卵管結核及其他不孕因素。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中繼發性不孕33例,年齡22~25歲12例,>25~30歲14例,>30~35歲11例,>35~42歲3例;病程:不孕2~3年者20例,4~5年者19例,6~10年6例。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年齡、病程、病史、主要癥狀及造影圖像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依據子宮輸卵管造影進行診斷。使用76%復方泛影葡胺通過通液器緩慢注入子宮腔,觀察造影劑通過宮腔及雙側輸卵管的情況。若輸卵管顯影,造影劑進入腹腔呈彌散狀,即為輸卵管通暢;若輸卵管造影劑充盈,部分進入腹腔彌散不佳,則為通而不暢;若輸卵管部分充盈,無腹腔內彌散或輸卵管無造影劑顯影,則為輸卵管完全堵塞[2]。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輸卵管造影術及介入術方法一次性治療。于月經干凈后3~7 d,進行全面婦科檢查,陰道環境適于宮腔內操作條件,泛影葡胺試敏陰性。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操作過程,解除其精神緊張,征得密切配合。術前半小時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先行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術,查看子宮是否正常、輸卵管是否通暢,若不通則行介入術。采用導管導向法,在X線監視下,經陰道放入,插入5.5 F導管固定,再將3.0 F導管插入前一導管中,并推送入輸卵管內,用0.035 im軟頭白泥鰍導絲插入導管中,直至阻塞部位,輕柔推拉幾次,如果阻塞未通開,再用0.015 im鉑金導絲反復推拉幾次,直至阻力消失,拔出導絲,從導管中注入76%復方泛影葡胺5~10 mL,當見到造影劑自輸卵管傘端溢出,散在盆腔中,此乃輸卵管復通的征象。再從導管注入慶大霉素針8萬U、糜蛋白酶針4 000 U、地塞米松針5 mg、生理鹽水20 mL,加強疏通與預防感染。介入術后配合抗感染和活血通絡治療:①生理鹽水250 mL、頭孢噻肟鈉注射液4 g或氟沙量沙星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注射液100 mL,靜滴;②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血塞通注射液(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53020136)4 mL,靜滴。5~7 d,日1次。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同時配合中藥內服。基本方:柴胡12 g,枳殼15 g,白芍12 g,甘草10 g,丹參15 g,地龍15 g,路路通15 g,卷柏15 g,蒲公英30 g,敗醬草30 g,益母草20 g。加減:濕熱瘀證加黃柏、紅藤、忍冬藤各15 g;寒凝瘀滯者加桂枝、威靈仙、烏藥各12 g;腎虛者加菟絲子、淫羊藿、仙茅各12 g;脾虛者加蒼術12 g、茯苓15 g、黨參12 g。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3次,每月20劑,經期停藥,療程3個月。
1.4 觀察方法 觀察期間,2組除上述治療外,不使用其他與本病有關的治療。同時囑患者治療第1個月內忌同房,第2個月采用避孕套避孕,3個月后復查,行輸卵管造影術以觀察療效。如輸卵管雙側通暢者,予抗感染和活血通絡治療(見對照組)。忌房事1個月、避孕個2月后擇期受孕,并隨診1年了解妊娠情況。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93年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的有關標準擬定。治愈:治療3個月后行子宮輸卵管造影證實雙側輸卵管均通暢者;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及理化檢查有改善;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理化檢查均無改善。
2 結果 治療3個月后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8,P<0.05),見表1。治療組中雙側輸卵管通暢的28例,隨訪受孕25例,其中宮內妊娠23例,宮外妊娠1例,自然流產1例。對照組中雙側輸卵管通暢的17例,隨訪受孕14例,其中宮內妊娠10例,宮外妊娠3例,自然流產1例。表1 2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略)
3 討論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多因盆腔慢性炎癥導致輸卵管腔粘連、僵硬,或受周圍疤痕組織的牽拉、扭曲或閉塞,使輸卵管喪失其輸送精子、卵子、孕卵的生理功能,導致不孕。現代醫學治療本病仍然存在近期復通率高而遠期復通率明顯降低、妊娠率相對較低的問題。 介入導絲輸卵管再通治療是在X線電視的引導下,經宮頸插入導管行輸卵管再通,用一導絲通過粘連狹窄的甚至閉塞的輸卵管,達到再通的目的,適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輸卵管阻塞,是一種簡便、安全、有效且經濟的方法。但有報道,單純介入術對中遠段等部位的粘連、梗阻的治療效果較差[4]。筆者在臨床上也觀察到這一問題,同時反復介入加重輸卵管損傷而致不孕的患者也不少。為了提高治愈率,筆者采用介入術后西藥抗感染、中藥活血通絡的方法,避免術后感染炎癥及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輸卵管創面得到良好的修復。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屬中醫“不孕癥”、“癥瘕”等范疇。其病機核心為胞脈不通不能攝精成孕,臨床上以氣滯血瘀為主,兼有肝郁氣滯、濕熱、腎虛等證。筆者采用疏肝理氣、活血通絡之法,藥用柴胡、枳殼、白芍、甘草疏肝解郁、理氣通絡;丹參、地龍、路路通、卷柏活血化瘀通絡,以除子宮輸卵管之瘀;蒲公英、敗醬草清熱利濕解毒;益母草活血調經。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物能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環,促進巨噬細胞增多,并活躍其功能,有效地使粘連組織松解,有利輸卵管復通[5]。 子宮輸卵管造影術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介入術能直達病灶,疏通阻塞,為近期突擊治療;術后抗感染為近期輔助治療;中藥內服能調節機體功能,防止粘連,有促進輸卵管通暢的作用,為遠期鞏固治療。由此大大提高療效,縮短了病程,減輕了患者痛苦,減少和避免了介入術后輸卵管再次阻塞的不良后果。 本觀察結果表明,雖然單純輸卵管造影術與輸卵管介入術及抗感染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有一定治療作用,但治愈率和妊娠率較低。在此基礎上,采用中藥湯劑內服配合治療,復通率與妊娠率明顯增加,同時宮外孕發生率明顯降低,提示該方法具有改善輸卵管通暢、防止疤痕粘連、抗炎等作用,能促進輸卵管功能恢復,有利于排卵和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