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藥止血化瘀湯治療崩漏60例
楊勝江 何冠 肖霞
【關鍵詞】 中藥 止血化瘀湯 崩漏
崩漏是指婦女非行經期的陰道出血。一般來勢急,出血量多的稱為“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盡的稱為“漏”。崩與漏的臨床表現雖然不同,但其發病機制則一,在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常相互轉化。崩漏是婦科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婦科中一大疑難急癥,嚴重影響婦女的身體健康。筆者從2005~2008年運用自擬的止血化瘀湯治療各種崩漏,療效甚佳?,F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60例均屬門診病人。年齡最小11歲,最大55歲。出血時間為9~30天者34例;1~2個月者16例;2個月以上者10例。
1.2 藥物組成及用法
1.2.1 基本方 仙鶴草40 g,白及、荊芥炭各15 g,益母草、地丁、生地榆各30 g,藕節10個,棕櫚炭、蒲黃炭各10 g。脾腎陽虛加肉桂3 g,艾葉炭7 g;肝腎陰虛加女貞子、旱蓮草各20 g,茜草12 g;肝氣郁結加制香附12 g,川楝子9 g;氣虛加太子參、黃芪各30 g,茯苓15 g,白術12 g;血虛加阿膠(烊化)、血余炭各30 g。
1.2.2 用法 將上藥加水1 000 ml,浸泡30 min,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繼續煎30~40 min離火,過濾取液,再用渣加水700 ml,煎第二次過濾取渣后,把二次藥液混合在一起,分兩次服用,第一次煎出即服,第二次服時加溫即可。如果出血量多者,每6 h服一次,日服藥4次(2劑);淋漓不斷者,日服藥1劑,分早、晚服。
1.3 治療結果 本組60例均治愈(服藥9劑陰道出血全止,停藥后連續觀察3個月,經量、周期均屬正常者)。服三劑血止者45例,6劑者13例,9劑者2例。
2 體會
崩漏屬婦科常見的重癥、急癥,致病因素有肝不能藏血,脾虛不能統血,熱在下焦,迫血妄行,元氣大虛不能收斂其血等。原因雖多,但最終導致沖任損傷,不能制約經血,而血從胞宮非時而下,即為崩漏。臨床發現不論什么原因致胞宮氣血失調出現的崩漏,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現象存在。瘀阻脈絡或胞宮,都可導致瘀血阻滯,新血不得歸經,而引起反復不斷的陰道出血現象。在治療崩漏方面,筆者以止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大法,特別是急性出血者,止血尤為重要,如不急用止血之法,后果是不言而喻。崩漏來勢險惡,急救刻不容緩,因而擬定本方。方中仙鶴草涼血止血,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時間縮短,但沒有活血作用,故配用益母草祛瘀生新,血虛能養,血瘀能破,補而不膩,行而不聚,可增強子宮收縮;地榆止血而不留瘀,對小血管止血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并能促進新生;白及止血而不留瘀,有逐瘀生新,祛瘀生肌的作用;地丁涼血、活血、消腫,用于本方能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藕節收澀止血之中皆有活瘀血的作用,故能止血而不留瘀;荊芥炭、棕櫚炭、蒲黃炭兼能幫助子宮收縮。諸藥相配止血化瘀,祛瘀生肌。瘀去宮寧,血自歸經。臨床用之每收顯效,此方之妙,妙在止血之中佐以活血之品的益母草。對于此種重癥、急癥,大劑量用藥能增加藥物的有效濃度和作用強度,能明顯提高療效。臨床上大部分患者,經辨證加減均以3劑藥收功,但每次都是第1劑服后,出血量較服藥前稍增,隨即血止。血止后很少出現反復發病的現象。此60例患者均已經經西醫檢查沒有占位性病變。止血化瘀湯經臨床驗證,思路對頭,組方合理,隨證加減可用于各種證型的崩漏,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