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蒸氣浴配合功能訓練治療痙攣型腦癱臨床觀察
佚名
作者:王跑球 湯孟平 張惠佳 劉志雄 劉洪文
【摘要】 目的評估中藥蒸氣浴配合功能訓練治療痙攣型腦癱患兒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2例痙攣型腦癱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9例運用中藥蒸氣浴配合功能訓練治療,對照組43例以功能訓練為主,肌張力評定采用改良Ashworth法,大運動評估采用蓋澤爾發育量表中大運動發育商。結果治療后組間肌張力和大運動發育商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中藥蒸氣浴配合功能訓練能降低痙攣型腦性癱瘓肌張力,明顯提高患兒的運動能力,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關鍵詞】 中藥 蒸氣浴 水療 痙攣型腦癱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clinic therapy effect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vapor bath with function training treatment in spastic cerebral palsy(CP) children. Methods82 cases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9 cases applied traditional medicine vapor bath with function training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43 cases applied function training treatment mainly. The estimate of muscle tension adopted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The estimate of gross motor adopted the gross motor developmental quotient of Gesell development schedules.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muscle tension and the gross motor developmental quoti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0.05) . ConclusionTraditional medicine vapor bath with function training treatment can depress the muscle tension of spastic CP children, obviously improve the motor ability,and rais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m.
Key wordsTraditional medicine; Vapor bath; Water treatment; Spastic cerebral palsy 在腦癱中痙攣型腦癱占60%~70%,病變波及椎體束系統,肌張力增高,表現為運動功能障礙、姿勢異常和關節攣縮畸形。由于痙攣限制了患兒運動范圍,可誘發形成固定化的異常姿勢和關節攣縮,導致疼痛,從而引發一系列生物力學及形態學改變,進一步加重對移動能力的限制,因此在臨床治療痙攣型腦癱患兒時降低肌張力是治療的關鍵之一。目前對降低肌張力的治療手段主要有傳統關節活動度訓練、低頻電治療、藥物和手術等治療。我們采用中藥蒸氣浴配合功能訓練治療痙攣型腦癱患兒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2例為200510~200612我科住院及家庭病床腦癱患兒,均符合全國小兒腦性癱瘓專題研討會制定的診斷標準及分型[1],全部為痙攣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9例,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13個月;對照組43例,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14個月。
1.2 評定方法
1.2.1 肌張力評定采用改良Ashworth法進行肌張力評定[2],為便于數據統計分析將肌張力0,Ⅰ,Ⅰ+,Ⅱ,Ⅲ,Ⅳ分別記為0,1,2,3,4,5分。
1.2.2 大運動評定用蓋澤爾發育診斷量表(北京修訂版,1968年),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兒保科人員對受試者進行測定,測試環境1人1室,室內光線充足,安靜,測試時患兒精神好,取其大運動發育商。 兩組患兒治療前肌張力評定和蓋澤爾大運動發育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2。同時對治療組第1次中藥蒸氣浴治療后1 h進行肌張力評定。各組患兒均完成3個月的康復治療。
1.3 治療方法
1.3.1 功能訓練 根據病情兩組患兒均進行傳統運動治療如傳統關節活動度訓練、Bobath療法手技、針灸、護腦藥、低頻脈沖電(導平)治療。30 d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
1.3.2 中藥蒸氣浴 治療組還進行中藥蒸氣浴治療,中藥蒸氣浴治療儀為廣州市今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JS-809C醫用智能氣療儀。中藥成分為:黃芪、白術、當歸、川芎、白芍、雞血藤、紅花、牛膝、透骨草、伸筋草、絡石藤、木瓜等。患兒全身赤裸在治療艙中,蒸氣溫度40~42℃,艙內溫度38~40℃,治療時間30 min/次。連續治療20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休息1周再進行下1療程。
1.4 統計處理 數據應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肌張力比較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組間肌張力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均能降低肌張力,但治療組更顯著。治療組治療后1 h與治療前肌張力比較有極度顯著差異(P<0.001)。結果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肌張力比較(略)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肌張力評分比較,t=1.12,P=0.268;**兩組治療前后肌張力評分比較,治療組t=15,對照組t=10.3,P均<0.0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組間肌張力評分比較,t=2.03,P=0.045);****治療組治療后1 h與治療前肌張力評分比較,t=12.9,P<0.001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大運動發育商比較(略)
*治療前兩組大運動發育商比較,t=0.18,P=0.86;**兩組治療前后大運動發育商比較(治療組t=10.88;對照組=7.52, P均<0.0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組間大運動發育商比較有顯著差異(t=2.12, P=0.037)
3 討論 小兒腦癱屬于中醫“五遲”“五軟”“五硬”范疇。王雪峰等[3]根據小兒痙攣型腦性癱瘓的發病和中醫四診合參,提出了痙攣型腦癱的中醫辨證分型屬于肝強脾弱證。從中醫學角度來講,肝主筋,貯藏并調節全身血液,全身筋脈關節的運動功能,須賴肝的精氣滋養,肝的陰血耗損太過,肝陽升騰無制,陽化為風,虛風內動則筋脈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陽氣升動太甚,則性情急躁易怒。脾主肌肉四肢,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弱,水谷精微運化不利,不能濡養四肢肌肉,則見四肢肌萎,屈伸無力,不能獨站。肝木亢盛,克伐脾土而致氣血生化乏源,筋脈和肌肉失去血液濡養而致肌軟無力,筋脈攣急、抽搐,肢體強硬失用,關節不利,動作笨拙。治療上痙攣型腦性癱瘓應以柔肝健脾為主,佐以益氣養血之法,脾氣健旺則氣血生化有源,肝脈得養則肝筋弛張有度。中藥蒸氣浴中中藥黃芪、白術健脾益氣;當歸、川芎、白芍養血柔肝;雞血藤、紅花活血;牛膝、透骨草、伸筋草、絡石藤、木瓜舒經活絡。對于病理性肌肉痙攣或肌張力增高,熱可以直接作用于肌梭,使其發放沖動頻率減低,從而不易引起反射性肌纖維收縮,溫度迅速升高甚至可引起肌梭暫時性完全抑制,使肌張力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大范圍的熱療使體溫升高,下丘腦受熱,則受下丘腦和大腦皮質運動中樞等中樞神經系統控制的γ纖維活動性降低,使γ纖維控制的肌梭的興奮性減低,對肌肉牽拉作用的反應減弱,使肌張力降低;熱作用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帶走堆積在局部的乳酸,減輕疼痛,消除疼痛-反射性肌緊張-疼痛加重的惡性循環,使骨骼肌的異常興奮狀態緩解及緩解疲勞;溫熱能使從周圍到大腦皮質的沖動減少,神經的興奮性降低,加強大腦皮質的抑制功能,起鎮靜催眠的作用[4]。中藥和熱共同作用下降低肌張力,肌張力改善后進行運動訓練有利于訓練師能有更多時間進行異常姿勢矯正和促進正常運動,也使患兒更愿意接受和配合運動功能訓練,使運動功能訓練療效更好。因而中藥蒸氣浴治療配合功能訓練治療痙攣型腦癱患兒取得了較好效果。中藥蒸氣浴治療沒有痛苦,療效好,容易為患兒和家長接受,故可作為降低痙攣性腦癱患兒肌張力的一種治療手段,這樣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減輕腦癱患兒運動障礙,提高運動能力和改善將來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小兒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條件及分型[S].中華兒科雜志, 2005,43(4):262. [2] 劉雅麗,高偉.痙攣的評定[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3,23(2):60. [3] 王雪峰,胡曉麗.中醫對小兒痙攣型腦癱(肝強脾弱證)的探析[J].中醫兒科雜志,2005,1(2):6. [4] 喬志恒,范維銘.物理治療學全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