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觀察
姜坤
論文關鍵詞 強脊炎l號或2號 強直性脊柱炎
論文摘要 目的:評價中藥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常規治療+強脊炎1號或2號,每日1劑,分2次口服,口服3個月;對照組30例,常規治療3個月。觀察臨床指標,安全評價,療效評價。結果:治療前后兩組在癥狀、體征有顯著性差異。治療前后實驗室結果顯示強脊炎1號或2號對肝、腎功能及血象均無明顯影響,治療前后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中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兩組不良反應都以消化道癥狀為主,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7%7組間無顯著差異。結論:強脊炎1號或2號具有抗炎、鎮痛,雙向調節免疫作用,不良反應小而輕,病人耐受性好,較安全。
資料與方法
診斷標準:符合1984年修訂的紐約標準。
納入病例標準:入選者除符合AS診斷標準外,尚需有脊柱和/或骶髂關節痛并伴有以下任一項目:①晨僵>2小時:②至少1個周圍關節炎;③血沉>25mm第1小時或CRP上升20%。
排除標準:①孕婦及哺乳期婦女;②年齡>65歲或<18歲;③伴隨其他嚴重疾病者:④精神障礙不能配合實驗者;⑤排除有肺纖維化者。
試驗設計: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臨床主要分兩型:①腎陰虛型:治以致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大法,以左歸丸為主方,基本方為熟地15g,山藥20g,枸杞15g,山萸肉15g,牛膝15g,菟絲子l5g鹿角膠10g,龜板膠10g,杜仲l5g,白術15g,茯苓20g,細辛5g,狗脊15g,葛根30g,蜈蚣2條,炒水蛭5g,知母10g,元柏l0g,甘草10g。關節腫加澤蘭、澤瀉、薏米、土茯苓、白茅根,晨僵明顯加僵蠶、伸筋草,疼痛明顯加乳香、沒藥、延胡索、雞血藤,關節形成骨橋加自然銅、骨碎補,加常規治療。②腎陽虛型:治以溫補腎陽、填精益髓為大法,以右歸丸為主方加減。基本方:熟地10g,山藥10g,枸杞10g,菟絲子15g,鹿角膠10g,附子10g、細辛5g,川烏6g,白芥子6g、降香6g,甘草10g。手足逆冷加巴戟、仙靈脾、仙茅,關節痛甚加乳香、沒藥、延胡索、威靈仙,腰背僵甚加狗脊、僵蠶,發熱加石膏、水牛角、生地、知母。對照組30例,常規治療加安慰劑,每日1次,分2次口服。常規治療: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口服,柳氮磺吡啶0.5g,tid,美洛昔康15mg、Qn口服。
臨床指標:①下腰痛程度:10cm可視模擬測試表(VAS):②下腰痛、晨僵測試時間分辨外周關節痛10cm(VAS):③外周關節痛和腫脹數:④指就地距離(cm),Schober試驗(10cm法);⑤BASDAI(Bath強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動性指數):⑥BASFI(Bath強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數)。
總體評價:下腰部疼痛及晨僵程度10cmVAS。
實驗室檢查:ESR魏氏法(魏氏法),血清CRP,骶髂關節CT。
安全性評價:①全血象(CBC),腎功(血尿素氮和肌酐),肝功(GOT,GPT);③藥物不
良反應評價:用藥后若出現不良反應,應隨時認真記錄不良反應出現的時間,嚴重程度,持續時間,采取措施及時間,采取措施及轉歸:③不良反應程度分級:0=無不適;1=輕度不適;2=中度不適,明顯影響日常工作;3=危急生命。④與藥物試驗的關系:0=無關;1=可能無關;2=可能有關;3=有關。
療效評價:①總體評價:a顯效:下腰部疼痛(10emVAS)與晨僵程度平均值改善≥75%:b有效:下腰部疼痛10cmVAS與晨僵程度平均值改善50%:c無效:下腰部疼痛(10cmVAS)與晨僵程度平均值改善<50%②醫生與病人對療效的評價(良好率)。③因療效欠佳而撤藥的發生率和時間。④臨床評價參數:下腰痛,僵硬,Schober>20%,脊柱功能改善>50%,病人自我評價,外周關節炎緩解,附著點炎消失,ESR或CRP正常,脊柱X線與HipX線無進展,乏力消失。
實驗室參數:ESR,CRP。
總體耐受性評價:通過不良反應發生率和因耐受性差而撤藥總數及時間進行評價。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用X±S表示,采用X2檢驗及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意義。所有統計過程用SAS統計軟件處理。
結 果
臨床觀察指標:治療組與對照組在外周關節痛,指地距離,BASFI 3項指標有顯著性差異(P<0.05)。
實驗室檢驗指標:結果顯示,強脊炎1號、2號對肝、腎功能及血象均無明顯影響(P>0.05)。
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
兩組藥物的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都以下消化系統為主,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
討 論
強直性脊柱急性活動期應以清熱利濕,養陰通絡為主,慢性期以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為主。強脊炎1號、強脊炎2號,基于上述理論而制,分別以右歸丸、左歸丸及自擬方,本文結果表明在基礎治療條件相同情況下,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有抑制炎癥發展,減輕炎性水腫損害及鎮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左歸丸具有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之功,方中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藥,臣以龜板膠、鹿角膠血肉有情之品,峻補精髓,其中龜板膠甘咸而寒,善補肝腎之陰,又能潛陽;鹿角膠甘成微溫,益精補血之中又能溫補腎陽,與諸滋補腎陰之品相伍有“陽中求陰“之效,山萸肉養肝滋腎,山藥補脾益陰,枸杞子補腎益精,菟絲子平補陰陽,川牛膝益腎補肝,強腰壯骨,俱為左藥。現代藥理表明,對腎上腺皮質有明顯的保護和預防萎縮作用,使腎上腺皮質球狀帶、束狀帶細胞體積增大,能提高腎上腺皮質的代償功能,并能增加小鼠生殖腺包括睪丸、子宮、前列腺、精囊腺的重量,促進生長發育。提高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能對抗免疫抑制劑對細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并能對白細胞下降有保護作用,故服用左歸九,可大大減少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抑制精子發育及白細胞減的副作用。偏于腎陽虛加附子、肉桂、細辛辛熱入腎,溫壯元陽,補命門之火,與鹿角膠三藥相輔相伍有“陰中求陽”之效,同為臣藥,菟絲子、杜仲補肝腎、強腰膝:當歸養血和血,助鹿角膠以補養精血,使精血互化,甘草有補脾和中之力,諸藥和用,補腎之中兼顧補脾,使腎精得充而虛損易復:溫陽之中參以滋陰填精,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發熱及關節腫脹期,基于強脊炎1號或強脊炎2號為主方,加防己、青風藤、白花蛇舌革、土茯苓等清熱利濕解毒之品,此類藥有對關節較強的消炎鎮痛作用,抑制血管的通透性,減少了滲出,并興奮腎上腺皮質作用,刺激皮質分泌,提高了體內激素水平,松弛肌肉痙攣。諸藥和用,共奏補腎壯督,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功。本病病程多遷延日久,治療上應抓住補腎壯督之關鍵,只有腎氣充足,才能驅邪外出,達到邪去病復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筱萸,主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119
2 施桂英.關節炎概要.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