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院外腫瘤患者化療間歇期的置管護理體會
陳云蓉
【摘要】目的 探討院外腫瘤腫瘤患者化療間歇期的PICC置管護理。方法 選擇性總結門診一個月的臨床病案,即24例院外腫瘤患者,應用PICC的化療間歇期的相關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結果 24例院外置管患者化療間歇期均無感染和并發癥。結論 開設院外患者化療間歇期的置管護理,為院外患者提供安全方便的導管維護途徑,十分利于患者的需求,保證患者化療過程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院外腫瘤患者 化療間歇期 置管護理
2011年1月,我院為24例院外置管腫瘤患者化療間歇期提供了PICC置管維護治療。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齡15—78歲。置管留置時間最長215天,最短10天。化療結束拔管7例,17例化療間歇期PICC置管維護中。
2 日常護理
2.1 熱情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評估置管情況,如:PICC放置日期,PICC類型,導管型號,導管尖端位置,插入長度及外露長度,所穿刺靜脈名稱,穿刺過程是否順利,固定情況,是否通暢等。所有導管的觀察時間從安置導管日起至導管拔出日止[2]。宣教置管護理的重要性,簽署《知情同意書》。
2.2 重視末梢循環情況,新置管患者穿刺后24小時內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可出現置管側手臂酸脹或腫脹不適,以及神經損傷等[3]。應重視患者不適感覺的描述,并仔細觀察,給予適當處理。
2.3 嚴格按PICC操作程序進行操作,執行無菌操作規程,杜絕發生醫源性感染。每周沖管,更換妙膜、肝素帽。若穿刺部位滲血,敷貼潮濕或松動,應立即更換。
2.4 正確使用沖管方法,配合換敷貼時,用25~125∪/mL肝素鹽水20mL,以手動脈沖式正壓封管,保持導管的通暢。每次更換敷貼后,應標識好導管體外段的刻度及更換時間。
3 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3.1 導管相關感染 患者如有發熱寒戰,或穿刺點周圍紅腫熱痛,并伴有膿性分泌物等,應留取分泌物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遵醫囑對癥治療。局部傷口以百邦軟膏涂擦,稍干后,覆以無菌紗布,再用妙膜敷貼;視情況每日或隔日換藥;如局部感染嚴重,可考慮拔管。
3.2 靜脈炎 靜脈置管穿刺后的2~3d,可有發生穿刺側手臂沿靜脈走行的疼痛壓痛或發紅發熱腫脹,觸到靜脈條索壯改變。一旦發生時,應及時對癥處理。
局部可用50%硫酸鎂液濕敷,也可以遠紅外線照射。囑患者抬高患側手臂,限制患肢過度活動。如若情況嚴重或紅腫不消失,則拔除導管。
3.3 血栓形成 封管不當,可能導致血栓形成,如果發生血栓,處理原則為:局部熱敷,在醫囑下用尿激酶溶栓,溶栓失敗,及時拔出導管,做好患者心理護理。
3.4 導管脫落 對于長期置管者應注意導管脫出,更換敷貼時要按照正確方法,從下往上揭開舊膜,要動作輕柔,避免牽拉導管。并注意觀察導管刻度,若有滑出切忌再送管,以免導管感染。 3.5 導管堵塞 仔細檢查導管的體外部分是否扭曲打折,妥善固定導管,以免導管受牽動,使導管保持松弛狀態并固定牢固。如發現導管堵塞,可嘗試采用回抽法或使用肝素溶液或尿激酶等溶劑清除堵塞,恢復導管的通暢,不可將血塊沖入上腔靜脈內。同時防止導管受壓[4]。
4 知識宣教及健康指導
4.1 詳細交待患者,置管后可從事一般日常活動,但避免置管側上肢過度屈伸持重及劇烈活動。在洗澡或淋浴時注意保護好置管部位,以免敷貼處浸濕,如不慎浸水應及時更換敷貼。
4.2 置管者如患感冒,換藥時應自戴口罩,以免增加感染的機會。囑患者不要擅自延遲或減少導管維護的時間及次數,以防止置管的污染,確保化療過程的安全。
4.3 留置PICC的兒童,督促家長嚴密看護,不能玩弄導管體外部分,以免損壞導管或把導管拉出體外。
4.4 指導患者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出發紅疼痛腫脹等,或全身有無不適,如有異常及時聯絡醫生護士。
5 總結
PICC管置管在臨床的應用比較廣泛,因此,其維護工作尤為重要。部分患者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返回原置管醫院維護,我院開展的此項護理不僅滿足了當地患者院外治療間歇期的置管維護的需求,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和社會效益。
參 考 文 獻
?[1]楊秋鳳,王彥玲,黃曉紅.流程管理在開展PICC技術管理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07,7(7):590-590-591.
?[2]張曉霞,付嵐,張智等.2種靜脈置管法對腫瘤患者并發癥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6):57.
?[3]崔朝霞,刁艷芳.中心靜脈置管并發癥原因分析及預防.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38.
?[4]王靜茹,李拉秀.PICC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護士進修雜志,2007,22(7):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