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高肺結核病人依從性的心理護理
練敏 和秀云
: 【關鍵詞】結核病 依從性 心理護理
1 概述
1.1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后引起的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中以結核病最為常見[1]。結核病是一種頑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發病,若不及時、不規范、不徹底治療,最終導致復發、惡化、產生耐藥,形成難治性肺結核。
1.2目前對病人依從性公認的定義是:病人的行為(如吃藥、飲食或改變其他生活方式等)與醫囑的一致性[2],從依從性本身來說它是對權利和權威的服從和接納,反映了病人和醫療工作者之間的依從關系,Romand[3]認為,不按照醫囑行為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為了康復,病人應服從醫生、遵從醫囑。
2 提高依從性的心理護理
精神因素與肺結核的發生、發展有一定關系,肺結核病發生明顯病理改變以后,病人會產生消極、多疑、恐懼、悲觀等心理狀態,使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間的惡性循環。
2.1病人確診入院時的心理護理
(1)病人確診時的心態:會出現心理麻木、恐懼、憤怒、懊惱、抑郁、失望、抱怨、自卑、怕別人嫌棄等。
(2)措施:①要理解、同情病人,做到事先有準備,給予心理支持,如講解肺結核病的知識,以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能力。②說明目前治療的有效性,強化病人對醫護人員和醫療措施的依從,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③針對需隔離的病人強調隔離手段是為了更好地觀察治療,同時是保護最親近的人的方式,讓病人對醫護人員產生親人般的感情,為順利治療做準備。
(3)護理原則:要寬容對待病人,盡快穩定病人情緒,最大限度地給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讓病人把康復希望寄托在醫護人員身上,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充分鼓勵其主動性。
2.2病人住院治療期間的心理護理
(1)病人住院治療時的心態:會出現認為自己是傳染病,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對今后維持正常生活、無法支撐家庭和醫療費用產生擔心,喪失治療的信心,還會急于求成,希望在短時間內治愈,出現焦躁心理等。
(2)措施:①采用集體、小組、單元三種形式[4]強化知識教育,既講明本病的嚴重危害,又講明本病是可以控制的,使患者心中有數。②用目前的治療范例說服病人,在治療和生活方式上既積極主動,又心態平穩,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③改善醫療的各個環節,向病人交待治療程序、用藥的次數、用藥量和用藥的時間等治療方法,應用包括電子鐘、用藥日記等提醒物提高病人的依從性。④聯系病人外界的親人,傳達信息。⑤為患者創造有序的治療和生活環境,以適宜、輕松的氣氛影響患者。
(3)護理原則:如實對待,和諧有序,盡量減少因治療的復雜性、長期性對病人依從性的影響。 2.3病人出院時的心理護理
(1)病人出院時的心態:會出現一方面因病愈而高興,另一方面擔心回家后沒有良好的休養條件而復發,又怕傳染給親人、受歧視等。
(2)措施:①肯定診斷和治療的效果,加強病人對堅持治療可能獲得益處的認識。②強化病人的記憶,如讓病人重復主要的治療內容及用寫好的書面指導。③為病人制定康復計劃,如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堅持晨練(深呼吸運動、太極拳等),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脂肪飲食)。④促使家庭和社會的支持[5]。⑤制定詳細的復診時間表。
(3)護理原則:正確宣教,積極鼓勵,科學防護,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督促病人保證依從性的質量。
3 結論
肺結核病的治療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良好的心理護理可以使病人充分認識到治療的意義和目的以及遵守醫囑的重要性,方式有書面教育、小組談論、計劃指導和個別咨詢等。內容包括疾病知識、治療方案、藥物的副作用等,時間上強調全程服務:入院時、住院期間、出院時指導和出院后督導,從而可以提高病人的依從性,為病人提供最有效的醫療服務。
參 考 文 獻
[1]劉賢臣.論病人的依從性.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1988,5(4):237.
[2]周達性,姚華庭.醫學系統工程與遵醫行為研究.中國醫院管理,1995,15(2):37.
[3]Martha Mitch Funnell.Robert M Anderson.The Problem With Compliance in diabtes JAMA.2000,284(13):1709.
[4]種勒.社會發展對醫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64.
[5]Tebbi CK.Treatment complianc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Cancer.1993,7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