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腦出血術后恢復期心理護理及康復治療的重要性
臧仰興
【摘 要】 腦出血是我國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手術治療可挽救患者生命但多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出現各種心理變化。本文對100 例腦出血術后恢復期的患者心理及康復過程調查,幫助患者及家屬樹立正確的態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于腦出血術后患者的康復十分有利。
【關鍵詞】 腦出血術后;情感護理;傳統康復療法
一般我們所說的腦出血是一種起病急,病程長,發病后病情都特別嚴重的疾病。這類疾病多見于中年40 歲以上人群的突然急性發病,治療時間長,恢復緩慢,病情遷延,目前是危及人類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高血壓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目前我國腦出血疾病的發病率為110~180/10萬,年病死率為80~120/10 萬[1]為探討腦出血疾病術后恢復期的影響因素,研究者應用日常生活量表及生存質量量表對100 例腦出血術后患者進行了評估,應用了情志護理配合康復療法。研究表明,患者的致殘率明顯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均比原來傳統方法有了顯著提高,。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9 年5 月到2011 年3 月入住神經外科的100 例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符合1995 年全國腦出血術后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并行CT 進一步確診。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
將100 例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即心理及康復治療組,共55 例,其中男41 例,女13 例,年齡45~74 歲;對照組共45 例,其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齡43~70 歲。
1.2.2 實驗方法
1.2.2.1 心理護理
護理方法的實施在患者住院期間及出院6 個月仍繼續執行。患者住院期間有經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執行。出院后由家屬及患者共同執行,經培訓的護理人員通過電話回訪或上門隨訪,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等,并落實患者情志護理方法的實際操作情況,給予及時心理指導。[2]
①安神靜志。指導患者通過靜坐、靜臥或靜立等自我控制的方法,想象出一個自己喜歡的的情境,讓其在自己喜歡的環境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多予患者肯定,以調動起積極性,讓其從內心達到自我肯定。患者經受疾病的折磨,身心會經歷一些列的變化,逐步適應自己患者的角色,脾氣性格也會變得喜怒無常,我們應該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變化,安慰患者的情緒,病程較長的患者容易出現憂慮煩躁的情緒,對這類患者我們要有耐心和同情心,耐心細致的反復說理開導,鼓勵患者通過自我控制的辦法逐步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緒可以促進疾病的恢復,同時對于患者的提高給予肯定和鼓勵,提高戰勝疾病的動力。
②以情克情。以中醫‘喜勝憂’的思想,引導患者聽快樂幽默的故事,讓其心中喜悅,克服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多與人交流,講出心中有趣的經歷。護理人員應注意尊重患者,避免表現出厭煩情緒,可以召集患同一種病的患者坐在一起多交流,因為患者發生腦血管疾病以后多數會遺留語言或者肢體功能的障礙,和同種病患在一起更能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使之消除與別人的隔閡,敞開心扉,幫助患者增強戰勝疾病和與別人接觸的自信心。
③借情。根據患者的愛好、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幫助其選擇‘同質’的音樂或電視節目,以緩解不良情緒。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患者的文化生活背景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了解每位患者的愛好,用音樂來幫助患者盡量擺脫患病的思想負擔,通過愉悅身心達到促進疾病恢復的目的。應該鼓勵病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與病友下棋聊天,看書,做操等等,使病人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個病人,要使他在融洽的氣氛中舒暢情志,達到快速恢復健康的目的。
1.2.2.2 傳統康復療法
采用穴位按摩、推拿訓練四肢的方法。取曲池、外關、尺澤,下肢取承山、殷門、陽陵泉、委中、環跳,手法盡求平穩,由輕到重,隨患者適應而逐漸加大力量,一般先用摩法,漸而用推法,治療結束前做揉的手法,以利肌肉放松,促進患者恢復。
2 測量工具與評價指標
2.1 測量工具
2.1.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該量表由美國的Brody 和Lawton 于1969 年制定。有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和軀體生活自理量表組成,主要用于評定被試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 共14 項,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共8 項:打電話、購物、備餐、做家務、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藥和自理經濟;二是軀體生活自理量表共6 項:進食、如廁、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
2.1.2 生存質量量表(SF-36)
該表由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是一種多目的、簡明的健康調查量表,對身心健康進行綜合測量。包括36 個問題,8 個維度,即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活力、社會能力、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總體健康。該量表由較好的信度。[3]量表填寫采用訪談式,即護理人員提問,患者回答的形式。
2.2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1.5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x2 檢驗,計量資料用x±s 檢驗。
2.2.2.1 兩組干預前后比較ADL 和SP-36 測評結果比較
3 討論
3.1 心理護理的理論基礎
所謂心理護理是指主要通過護理人員的言語、態度、表情、行為及氣質等來影響和改善患者情緒,解除其煩惱和顧慮,從而減輕或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不良情緒和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軀體癥狀,增加戰勝疾病的意志和信心,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4]通過心理疏導、暗示或引導其聽開心的故事,做喜歡的事,讓患者從內心高興起來。人們在認識周圍的事物或者和別人接觸的過程中,不是對任何人和事物都是無動于衷的,總是會顯示出一定的情感。比方說喜歡和討厭,興采烈或是傷心,精神抖擻或是恐懼不安。當我們處于高興的情緒中時,無論在干什么總會感覺到精神愉悅,工作順暢;當我們處于消極的情緒中時,我們就會覺得對于一切都沒有興趣,感覺很郁悶,干什么都不順心。這些均是人們精神活動的外在表現,若人長期處于悲痛消極的情緒中時容易導致情志長時間處于抑制狀態。通過心理疏導、暗示或引導其聽開心的故事,做喜歡的事,讓患者從內心高興起來。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的配合治療,對自己的疾病恢復充滿信心有利于提高治愈率,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3.2 心理護理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從事情志護理的護理人員要熱愛本職工作,以積極熱情的情緒去接觸、感染和體貼每一位患者,從而讓他們能放下心理負擔,配合治療。同時,護理人員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層次,運用嫻熟的技術操作,能夠使患者減輕焦躁不安的情緒。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根據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方式的情志護理,通過對病人講解病情的發病機理,鼓勵其抓住病情轉歸的關鍵點配合治療,以增強其自信心。在日常行為訓練當中多對病人進行鼓勵,肯定其進步,循序漸進的制定合理的鍛煉目標,增加其成就感。在日常交流過程中需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和病人真心交流,達到互相信任,讓其想對你講出心里話從心理上主動愿意和你交流,重視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環境人群的特殊心理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和興趣愛好的開展。尊重對方的信仰、習俗,換位為病人思考。病區及病室要保持舒適和安靜,盡量減少和消除影響病人的噪音,禁止家屬在病房大聲喧嘩,教育家屬要避免一切刺激病人的語言和行為,對病人的排泄物要及時的處理和對病室進行通風和空氣消毒,另外,護士的和藹可親的態度和端莊的儀表能夠給病人帶來舒適的感覺,使其感到溫暖舒適,可迅速消除緊張不安的心理,在搶救病人時沉著穩重的表情可以喚起病人的求生的希望,護士和病人解除的機會是最多的端莊大方的儀表給人以可靠認真的感覺,反之則給人一種不負責任,馬馬虎虎的感覺。護士的敏捷穩重的動作,熟練專業的技術操作,能夠使患者及家屬充分對我們產生信賴,在臨床工作中,護士應該注意自己的動作要大方穩健,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在搶救的過程中應該做到穩重而不慌亂,敏銳但是不匆忙,緊張嚴肅但是非常有條理,從而穩定病人及家屬的情緒,利于其安心養病,促進疾病的好轉。做好情志護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護理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修養和廣泛的知識面,語言是情志護理的關鍵因素,通過與病人聊天了解患者的發病原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以及家屬對病人患病的關心程度等等,針對病人存在的思想負擔,善于學會溝通、諒解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了解病人的精神狀態以利于開展心理護理,讓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排除一切對疾病不利的思想因素,保持愉快的情緒,盡快恢復健康。
3.3 心理護理的開展
在現在的疾病護理模式中,心理護理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項護理內容,其哦門由原來的功能制護理轉變為責任制護理,就是因為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對病人身體的護理,同事還要加強強調對病人的心理護理。這也是我們的一學模式逐步轉變的主要因素,心理護理已經上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將情志護理運用到護理中去,可以促使護理人員更全面動態直接的了解病人的全面信息,對病人進行最佳的身心護理,我們在不影響保護性醫療制度的原則下盡量做到“順從情欲”以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解除不必要的恐懼,使患者的心情舒暢,解除憂慮,使患者氣血調暢,臟腑安和,從而達到快速治愈疾病的目的。我們對待患者要熱情主動,當人在生病以后,常經理一些列復雜的心理過程,常常伴有緊張、恐恐不安、焦慮等不良情緒,迫切需要我們醫護人員的關心照顧和心理上的開導。所以身為醫務人員我們一定要以誠懇熱情的態度去關心體貼病人、同情理解病人的病痛。主動向患者介紹醫院規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以及周邊的配套設施環境等,使患者能很快的適應周邊的環境安心來接受治療和護理。對于一些憂慮對自己積并沒有信心的患者可以安排其與性格開朗或治療效果比較好的患者住在一起,疾病給病人帶來精神和肉體上的傷害,經濟上給家庭造成負擔,所以病人的心理是極為復雜的,我們應該主動的去關心病人,盡可能的滿足病人的需求,使其能夠對我們的治療和護理肯定,平時還要注意與家屬的有效溝通,不能讓家屬覺得我們開展的心理護理是在浪費時間,是無效的勞動,我們是一種無形的治療。為每個人的性格和社會背景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我們開展情志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來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護理。
病人在剛入院后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對自己的疾病認知程度不夠,擔心自己的工作或家里人沒人照顧,對醫療技術水平的不了解使其對治療沒有信心還有一種恐懼感。一些起病急、患病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精神上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他會考慮以后的生活、日后還能否進入工作和預后會不會遺留一些后遺癥。我們需要實事求是地向患者講解疾病治療的難易和規律,向其講解一些治愈出院病人的病例,使患者對我們的技術及自己的疾病恢復充滿信心,心理學往往認為人類語言的刺激比其它任何刺激要嚴重得多,人語言是一種十分實際又被我們廣泛應用的信號。我們要告知患者怎樣進行治療和調護的具體措施,使患者學會自我調養的方法以減輕心理上的壓力講解有關的疾病治療預防常識,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緊張心理,解除患者的疑心病,拉近同每一位患者的距離,使患者信賴我們、積極主動的配合我們的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
3.4 康復治療:穴位推拿、按摩的可行性
中醫經絡學認為:穴位是經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經絡又是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通表里,通上下的一個獨特系統,外與皮膚肌腠相連,內與五臟六腑相接,推拿人體穴位,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傳統康復推拿以調和經脈、疏通氣血為主,取于手足陽明經穴同時結合陰陽、虛實等不同病癥,施以“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等不同手法,抑制異常模式及體位,促進正常姿勢出現,促進全面康復推拿屬于中醫外治范疇,是醫者視病情施用手法治療的一門中醫學科。推拿療法作為一種非藥物的自然療法、物理療法。有學者贊之為“元老醫術”,看來這個療法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推拿就是通過以人療人的方法,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一系列多種形式的手法,最終達到疏通經絡、祛邪扶正、扶傷止痛、調暢氣血、調和陰陽的療效。通常就是醫生用雙手作用于病人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穴位、痛點,推拿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疼痛的特定部位,用來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情況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當人體某個系統內能的失調,可能導致該系統出現病變,而某一系統的病變也會引起此系統內能的異常。比如氣滯血瘀的病人通過手法加速血液循環,使氣血系統內能增大,從而起到一個行氣活血的作用,因此解除因氣滯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癥。通過近代生理學的一些研究,研究者認識到人體的每個臟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也就是指的各臟器的固有生物電及頻率),當我們的臟器發生病變時與其有關聯的生物信息就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導致臟器生物信息的變化就可以影響整個系統甚至全身機能的平衡。通過各種刺激或各種能量傳遞的形式作用于體表的特定部位,就是產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過信息傳遞輸入到我們的臟器,對失常的生物信息給予調整,最終能起到對病變臟器的一個調節作用。這是中醫推拿治療的依據之一??梢?,中醫的按摩、推拿對于疾病的康復還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的,對疾病的恢復有一定的幫助。
4 結束語
在護理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針對疾病開展一些列的治療護理措施,做好腦出血術后急性期的護理,還必須對恢復期的護理予以高度重視。心理護理已經成為護理過程中不可以忽視的重要的一個環節,患者的康復程度和心理護理的實施有很大的關系,古代的醫者認為“藥之所治,只有一半,另一半全不是藥,所謂心藥、就是指的情志護理。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勝過十幅良藥來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這是因為我們對患者實施正確的情志護理,可以有效的促進疾病的轉歸和康復,甚至還可以達到疾病藥物所不能帶來的難以想象的效果,護士可以通過科學誠懇的語言喚起病人的依賴和樂觀情緒,并可以通過心理護理的感情傳遞來調節集體的內外環境的平衡,使患者在最好的狀態下接受我們的治療和護理,這就是我們中醫所推崇的“陰平陽秘“理論基礎。心理護理呢正式從我們中醫的角度來對心理護理一個更好的詮釋。時刻銘記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來加強對患者的身心整體護理。對腦出血術后恢復期患者的情志護理,體現了醫務工作的人性化、整體化。護理人員要有良好的醫德,操作中要做到穩、輕、準,盡量要避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在做任何治療的過程中注意與患者保持有效的溝通,系統化整體護理的實施過程不僅僅是對于住院期間病人的護理干預,還包括出院病人的后期恢復過程,我們要告知患者疾病的可治愈性,要保持心情的愉快,規律的飲食起居,保持心情的愉快,積極的進行康復鍛煉。對一些肢體功能有障礙的患者要幫助其進行自我鍛煉,提高恢復肢體正?;顒拥男判?,告知其只有堅持鍛煉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才能盡快的解除活動障礙。找一些康復效果較好的患者坐在一起交流,使患者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理解,樹立最終戰勝疾病的信心,使自己有信念我也可以恢復正常,醫務人員正確的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有助于患者不斷提高自我意識,積極配合恢復鍛煉,從而不斷提高其生活質量。而生存質量的提升才是患者真正回歸社會的前提。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復程度越高,家庭社會的后期負擔也就越低??梢钥闯鋈说木褚蛩貙膊〉陌l生和發展有很中有愛的作用,做好情緒的調節和情志護理,對疾病本身的恢復和痊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心理護理是現代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可以防止或減弱內傷病因,本研究表明,采用心理護理配合傳統康復療法,努力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通過構建共同參與的護患關系,能更好的實施系統化整體護理,對腦出血術后恢復期的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其早日治愈疾病。
[1] 吳兆蘇,姚崇華,趙冬.我國多省市心腦血管病趨勢及決定因素的人群監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6.
[2] 包慶惠,蕭蕙,張廣清,王琳,袁映梅.情志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7,3:1-3.
[3] 李魯,王紅妹,沈毅.SF-36 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2,36(2):109-113.
[4] 楊玉紅, 楊春花. 情志護理與疾病康復[J]. 現代護理,2009,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