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IVF-ET助孕前宮腔粘連手術的護理
佚名
作者:胡冬玲 張潁 葉艷琴 張昌軍
【摘要】不孕患者中宮腔粘連者占很大的比重,在進行輔助生殖技術前,必須先進行宮腔粘連手術,本文探討了IVF-ET助孕前宮腔粘連手術的護理措施。
【關鍵詞】宮腔;粘連;護理
宮腔粘連是指子宮腔道,包括子宮腔、子宮峽部及子宮頸管,因宮腔手術操作或因放射、感染等原因造成的腔壁相互粘連,臨床可表現為腹痛、月經減少或閉經、不孕及習慣性流產等[1]。我院生殖醫學中心于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對53例宮腔粘連患者實施了宮腔鏡下鈍性粘連分離術,重塑宮腔形態,改善生理功能并進行有效的護理,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生殖醫學中心在行IVF-ET助孕前B超檢查示“子宮內膜薄”,“內膜線中斷”,或曾有盆腔結核史的不孕癥患者常規行宮腔鏡檢查,在確診為宮腔粘連后行粘連分離術。
1.2手術方法:手術時間為月經干凈后3~7天, 術前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捫清子宮位置,暴露官頸,以0.9%氯化鈉為膨宮介質,在B超引導下順宮腔方向植入安裝好灌流系統和成像系統的宮腔鏡,若宮頸粘連,盡可能鈍性分離,然后仔細觀察宮腔全貌,發現粘連帶后行鈍性分離,若粘連范圍大于宮腔的四分之一或肌性粘連較嚴重者可分次行分離手術,直至恢復宮腔正常形態。為防止粘連再次發生,可植入宮內“T”型節育環一枚;宮腔粘連手術最好在B超監視下進行,防止子宮穿孔。“T”型環放置三個月,后復查宮腔鏡,宮腔形態恢復正常后取出節育環。
1.3結果:53例官腔粘連患者在行宮腔粘連鈍性分離術后,經宮腔鏡復查宮腔形態正常,血供良好。
2護理
2.1心理護理:手術護士與患者交談,了解病情,以評估患者的情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宮腔鏡手術的方法、目的及優點,耐心解答患者疑問,解除患者思想顧慮。
2.2術前準備:(1)手術時間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d,子宮內膜最薄,便于操作;(2)常規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電解質、胸片、心電圖;(3)行陰道擦洗,提高陰道清潔度;(4)術前晚上上擴宮棒擴張宮頸,有利于手術時宮腔鏡體進入宮腔,肛塞雙氯芬酸鈉可達到止痛效果。 2.3術中配合:(1)取膀胱截石位,平臥位;(2)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面色,皮溫等。(3)連接好各導線,防止扭曲、打折;(4)及時更換膨宮液,保持膨宮液通暢,銜接緊密,防止漏氣,防止空氣栓塞;(5)記錄膨宮液量,防止灌注液過多綜合征;
2.4術后護理:并發癥的觀察(1)防止空氣栓塞和灌流液過多綜合征,術中護士及時更換膨宮液,記錄膨宮液量;(2)子宮穿孔:操作不當可導致子宮穿孔。故術后除觀察生命體征外,還應觀察患者有無煩躁不安、腹脹、腹痛、多汗、血壓下降等癥狀。一旦發生,應及時向醫生匯報,做相應處理;(3)低鈉低鉀血癥及水中毒:由于術中大量灌注液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導致低鈉低鉀血癥和水中毒,術后觀察患者的意識,監測血鈉血鉀濃度,必要時給予利尿劑,并觀察尿量;(4)出血:應觀察術后陰道出血量,及時處理。術后有少量陰道出血4~5 d,黃色排液2月,指導患者保持外陰清潔
2.5出院指導:指導患者口服補佳樂聯合黃體酮行人工周期,促使子宮內膜生長。指導患者休息一個月,禁性生活一個月,術后一個月、二個月復查官腔鏡,第三個月取環。
3討論
宮腔粘連是女性不孕癥的盆腔異常因素之一,其發生與既往宮腔操作或宮內感染有關。在不孕癥患者中,宮腔粘連的檢出率約為20%[2]。通過對宮腔粘連患者行鈍性粘連分離術,使患者恢復正常的宮腔形態和正常的月經周期,以及配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1]吳翊群,沈宗姬. 宮腔鏡在宮腔粘連所致不孕癥中的應用(附18例報告)[J].醫學新知雜志:2008,18(2):109-111
[2]關錚,主編.現代宮腔鏡診斷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113,248